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上)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上)

對於軍人來說,上陣殺敵是自己的使命,勳章表彰是對戰鬥的認可,保家衛國是自己的理想。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獨特的最高軍事榮譽用於表彰軍人的勇武戰績,其中納粹德國是一套逐層遞進的鐵十字勳章(最高階級為鑽石金雙劍金橡葉騎士勳章,只頒發給了戰爭狂人「坦克殺手」烏德爾);而蘇聯則準備了「蘇聯英雄」稱號,這一稱號可以重複獲得,朱可夫元帥是僅有一人的四次獲勛者(當然勃列日涅夫給自己授勛了五次,筆者姑且呵呵一聲);至於自詡民主自由的美國,其最高軍事榮譽是人盡皆知的榮譽勳章,這一勳章的特點在於它可以頒發給所有軍種所有軍階的士兵,它的頒發條件是「表彰高於義務的勇敢行為」(personal acts of valor above and beyond the call of duty,這也正是兩個著名遊戲《榮譽勳章》和《使命召喚》的名稱出處),因此它的受勛者絕大多數都是在一線奮戰的普通士兵,大部分並非軍隊高官。

甚至於並非一名真正的「士兵」。這正是電影《血戰鋼鋸嶺》所講述的故事。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上)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頑固的「刺頭」

《血戰鋼鋸嶺》一片改編自二戰期間一名榮譽勳章獲勛者——戴斯蒙德·道斯的真人真事,戴斯蒙德的事迹最奇特之處在於,他是一名拒服兵役者,這裡的「拒服兵役」指的是他不想作為一名士兵通過奪人性命這一方式來保家衛國,而是希望作為一名軍醫來為戰爭盡一份力,用劇中的話來說,「他試圖將破碎的世界儘力的拼接回去」,他曾經在一場戰鬥中冒著炮火用一己之力救回了75名戰友。戴斯蒙德不肯殺人,甚至拒絕攜帶武器,也正是這一點在日後給他惹上了大麻煩。

1919年2月7日,戴斯蒙德·道斯出生於弗吉尼亞州的一個農民家庭,此時一戰的硝煙剛剛散去,而他的父親——木匠托馬斯·道斯正是一名一戰中倖存下來的老兵,殘酷的戰爭使老托馬斯失去了3名至交好友,他變得暴躁、易怒、甚至於酗酒,整部影片正是從托馬斯在好友墓前的喃喃自語開始。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上)

全片中一直懸在觀眾心頭的一個很重要的爭議問題在於:戴斯蒙德為什麼不肯拿起武器,哪怕只是揮一揮做個樣子。導演梅爾·吉布森無疑非常明白觀眾的心理,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被他拆散成幾個零散的片段娓娓道來。父親托馬斯就是這第一個線索,都說父親對男孩的成長影響尤為關鍵,托馬斯這一角色對主人公的人物塑造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暫且我們先賣個關子。

戴斯蒙德有一個哥哥,霍爾。兩個小傢伙繼承了佛吉尼亞鄉村孩子特有的活潑、好動,但父親托馬斯的疏於管教讓戴斯蒙德險些釀成大錯,下手沒輕沒重的戴斯蒙德和哥哥打出了肝火,撿起磚頭對著哥哥就是一個狠的,差點奪去哥哥的性命,這一點讓年幼的戴斯蒙德直接陷入了「宕機」的狀態,只曉得對著家裡的宗教畫逃避現實。

道斯家是一個虔誠的信教家庭,他們所信的教派被稱為基督復臨安息日會(以下簡稱復臨會),其教義圍繞耶穌展開,期盼耶穌歸來,最大的特點是嚴格遵守周六的安息日(很多教義認為周日是安息日,但復臨會不同,這一點在劇中有專門表現)。作為虔信徒,尤其是兒時的經歷讓戴斯蒙德更加對武器反感。

【資料鏈接:這裡為大家額外介紹另外兩個獲得榮譽勳章的拒服兵役者。歷史上第一位獲得榮譽勳章的拒服兵役者無疑是戴斯蒙德,同時他也是活著拿到勳章的唯一一位。另外兩位獲勛的「士兵」也同樣是戰地軍醫,兩位軍醫都是在越戰中陣亡後被追授榮譽勳章。第二位獲勛者名叫托馬斯·貝內特,他信奉的是新教教派浸信會的一個分支:美南浸信會。(浸信會得名於受洗時全身浸過水麵)1969年2月9日它在戰鬥中冒著機槍火力將最少5名傷者拖至安全地區,隔天,11日,托馬斯在試圖拖救一名被狙擊的傷兵時中槍不治。第三位獲勛者小約瑟夫·G·拉普安特的故事更加慘烈,信奉第一浸信會的約瑟夫在1968年的戰鬥中(雖然事迹更早,但追授時間要比托馬斯晚)穿過火線救治兩名戰友,等待救援的過程中用身體保護同袍,不顧兩次中槍,但遺憾的是一枚榴彈同時奪去了三人的性命。雖然越南戰爭本身具有爭議性,但這種純粹的人性光芒我認為是值得敬重的。】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上)

兒時的幾個鏡頭過後,安德魯·加菲爾德所飾演的戴斯蒙德終於出場,現實中當年的戴斯蒙德是一名身材幹瘦、脾氣溫和、說話有些大舌頭甚至木訥的青年,曾經出演過《社交網路》、《超凡蜘蛛俠》的安德魯下了大工夫完美還原了戴斯蒙德當年的形象。原本安德魯的氣質就比較憨厚,追求女主角多蘿西那一段更是「呆萌」到觀眾渾身發癢(多蘿西和戴斯蒙德婚後一直攜手走到1991年,直到多蘿西因腦癌去世,片中對兩人關係發展的幾筆勾勒簡單卻又有趣),並且為了還原戴斯蒙德的口音,英國出身的安德魯專門學習了佛吉尼亞一帶的鄉村口音,片中完美呈現了略帶大舌頭的「村炮」腔調,連戴斯蒙德的家人都嘆為觀止。更有甚者,如果對比片後的戴斯蒙德本人的影像,會發現他連老先生嘴角略微的歪斜都還原出來了,真可謂下了狠功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