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錢松嵒——我對中國畫推陳出新的一些體會

錢松嵒——我對中國畫推陳出新的一些體會

前言簡介

Frontier profile

新生活新筆墨——我對中國畫推陳出新的一些體會

1964年09月15日

錢松嵒

中國畫在黨的文藝方針政策指導下,今天已出現了空前未有的繁榮景象。「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推陳出新」給我們中國畫的創作開闢了一條寬廣的大道。每個人的特長都可得到發揮,真是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但是也要提防一種片面的認識,把「百花齊放」的「放」字和「推陳出新」的「新」字,僅僅理解為形式問題,為創新而創新,為風格而風格。這種創新和風格如果野馬無韁地發展下去,就會迷失方向,墮入文藝的魔道中去。只有在為社會主義、為人民服務的前提下,放出來的花,才可能朵朵是美麗的花,是芬芳的花。

中國畫的推陳出新,最主要的是題材內容的問題,要畫什麼?要告訴觀眾的是什麼?常常決定作品的價值,而形式只不過是表現內容的手段。新中國畫的內容,應該是革命的、豐富多彩的,它的形式應該是民族的。中國畫的形式為我國群眾所喜愛,這是千百年來祖祖輩輩審美習慣的累積。人民愛看中國畫就好像愛聽家鄉話一樣親切。但是中國畫長期在封建社會裡發展和成長,形式雖為人民喜愛,而內容卻遠遠脫離人民的生活,所以要革新,首先就要在思想內容上挖掉舊根子,努力反映勞動人民的生活鬥爭。

封建社會裡的中國畫,操在統治階級手裡,根本不給勞動人民看,他們以為「販夫走卒」也懂得的畫是「俗」品。我過去長期也是這樣創作的,今天改弦易轍,甘苦自知。有人認為我的畫在解放後變「俗」了,意思是普及等於降格遷就,而我卻認為愈普及就愈要提高。「曲高和寡」得不到群眾批准,不是真正的高,應該曲高和眾,在群眾喜愛的基礎上提高質量,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忠心表現。人民喜愛的畫是形式與內容一致的作品,是具有社會主義思想內容的新國畫。國畫家不再是幫閑的「高人雅士」,而是社會主義文藝戰線上的一個工作者。要做一個新型的人民國畫家,必須運用本行的國畫,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生活是創作的唯一源泉,中國畫的創作,生活同樣是最主要的。要反映我國新的人民偉大的精神面貌,必須深入工廠、農村、部隊,和工農兵相結合,從勞動中去認識生活和反映生活。在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的現實生活中,呈現出了千古未有的豐富多彩的美麗圖景。生活在今天的畫家是幸運的,在創作上真是左右逢源,能夠無限制地筆下生花。民族繪畫的優良傳統,本來是循著現實主義道路而發展的,所以說「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先代巨匠,體驗生活,反映生活的事例,不勝枚舉。唐宋佳作,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元代一變,把自然現象融入精神境界,在傳統上是發展的,但積久成弊,明清以降,專尚筆墨形式,空洞無物,國畫乾癟了五百年。生活是源泉,起國畫五百年之衰,但是今昔社會制度本質不同,要反映現實生活,沒有現成藍本,創作的方式方法,和過去完全不同,在現實生活中汲取創作源泉,更有其必要性。我過去也和「文人畫」打過交道,關了門作畫,概從主觀出發。解放後,跑出大門找畫;幾年來,在生活中得到了不少體會,使我的創作獲得了新的生命。在生活中也核實了傳統。例如山水畫,古人創造各種皴法,是從自然界石理石紋中提煉出來的一種藝術程式,是有生活基礎的。我幼年臨摹《芥子園畫傳》,不知其所以然。後來到了常熟虞山,才找到黃大痴披麻皴的根;在無錫太湖邊,才找到倪雲林折帶皴的根。又從張公洞、善卷洞的石灰岩領會到唐伯虎的筆法;從牛首山的鐵礦石領會到石谿的風格,等等。生活是傳統的根源,傳統是生活的升華。古人究為歷史所限,足跡不廣。我們今天有條件踏遍天下,創造無數新的皴法。有黨的正確領導和群眾的智慧,有利於進一步發揚傳統。

在生活中不光是埋頭細細地觀察,更應該抬起頭來領略川巒整個的氣勢;不光是長知識,更重要的是拓胸襟;不光是提高藝術水平,更應該提高思想水平,關鍵在於對生活的感受要有動於衷。我每於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波瀾壯闊的大場面中,或在不平凡的平凡小節中,一種豪邁的氣概往往會油然而生。繪畫不徒拘於形象刻畫和筆墨技巧,更應該於筆墨形象之外,看到一種氣概。所謂氣概,也就是我們社會主義的時代精神。我認為只有這樣才是高屋建瓴、意氣風發,才能產生豪氣如虹的新作品。在生活中還要善於抓點子,點子是客觀存在的,要抓得輕鬆自然、天衣無縫,所謂「信手拈來自成妙諦」。有人問我,你抓點子有什麼訣竅,我說只要做一個「有心人」,打破葫蘆,透過現象,在事物的矛盾發展中可以抓到點子。例如:我畫三門峽工地,當時心頭上為動人的轟轟烈烈的大場面難住,想從正面描寫,但錦上實難添花,反而無從落筆。那時我偶然看到對岸有一座從來沒有人注意、也不屑理睬的破廟——禹王廟,我覺得和三門峽工程不論從意義上或形式上,都是一個絕妙的對照,描繪下來,便能強有力地說明問題。點子都是平凡的現成材料,只要用心就可以信手拈來。但是什麼「心」、什麼「眼」呢?那就是深入生活,方向對頭,否則就會弄巧成拙。

畫生產鬥爭,畫勞動人民,首先自己要成為勞動人民,具有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所謂深入生活,決不等於上菜場選購菜肴的原料,不是袖手旁觀、走馬看花,必須親身參加勞動,到火熱鬥爭中去進行自我改造,提高政治覺悟,提高思想水平,以具有高度的思想水平來指導創作,這樣才可能產生好的作品。我過去慣畫「高人雅士」,有時也畫「漁家樂」,而在「漁家樂」中的勞動人民,根本不像勞動人民,還是「高人雅士」的化裝表現。舊社會勞動人民,無「樂」可言,我是袖手旁觀,欣賞勞動,今天翻了身的勞動人民,才是真「樂」;如果我還是袖手旁觀,欣賞勞動,毫不了解今天勞動人民的心情,是不可能畫得真實的。不真實的畫,怎能為群眾所喜愛呢?真實的畫才能打動人,要畫出打動人的畫,必先自己具有真實的體會和具有勞動人民的情感。

近年來,我的藝術實踐方式,是看看,想想,畫畫;畫畫,再看看,再想想。把生活與創作都聯繫在一個想字上,不僅創作思維是想,體驗生活也在想,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看看想想。今天講,「造化」應該指新時代的生活,「心源」應該指有新的世界觀,只有這樣,才有偉大的抱負、偉大的風度,筆墨才可能迥然不凡。即使並不是政治性十分明顯的題材,而畫的是一幅抒情小品,一花片石,也可以從小中見大,畫外有畫。即使並不想在弦外搞什麼音,而是老老實實一幅平凡的山水畫或花鳥畫亦能畫如其人,從筆墨中窺見作者的個性品格,這由於畫是思想意識的產物。時代精神不能從畫中刻舟求劍。「推陳出新」的「新」,主要以時代精神為標準。

中國畫在黨的重視和領導下,後起之秀如雨後春筍,老一輩也不落人後,但是並不是沒有時間,例如有些老年人跳不出傳統,個別老人筆筆是國畫,卻不像今天人畫的畫,畫的都是他們「胸中丘壑」。他們對傳統的看法,一是當作誇耀富有的古董看待,擺在紅木座上碰不得。一是作為自衛武器看待,傳統在我手裡,你們沒有傳統,沒有資格批評我。當然也有不少同志心裡實在想要跳出來,又怕跳出後兩手空空,丟掉老本錢,還是不跳好。這種種思想,在我腦子裡也鬥爭過;剛剛變,會失敗,變得不三不四,不順眼。但是看準傳統不光是繼承而必須進一步發揚,這一關,肯定遲早要衝過去,終於我樹起一個信心,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怕煮夾生飯。我畫《芙蓉湖上》,在體驗生活中,冒著烈日風雨,與自然作兩個月的艱苦鬥爭;畫《紅岩》,通過幾十次易稿,三年後而成。以我衰老之年,有此力量,完全是黨給我的。我從這兩幅畫的過程中,深深體會到:認清發揚傳統,必須變,在傳統原有基礎上變。怎樣變呢?只有深入生活才能突破傳統固定的藩籬。同時還要多多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和毛主席的經典著作,以及傳統的畫論,開開竅,登登高,看看遠,非但可以突破傳統,而且可以透過生活現象,抓本質,抓典型,構成具有新風格的國畫作品。

歷史遺產的積累,如滾滾長江,泥沙俱下,從源頭到出海口,不可能全部澄清;而且愈到下流,接受無數匯合的支流,水量愈增,混合物質也愈增。精華糟粕,僅隔一線,或者糅合在一起,或者似精華而實糟粕,使人眼花繚亂。可為今用的接受,不可為今用的揚棄。「零碎山川顛倒樹」在石濤手裡是神奇,在我手裡則是腐臭的。

解放十五年來,我身受黨的培養,一言難盡,這裡單舉黨對我深入生活的支持為例:我生長農村,為衣食所羈,足跡不出江南一隅。孤陋寡聞,眼界小,知識淺,胸襟狹。學畫四十餘年,沒有成就,主要原因是生活貧乏,「行萬里路」,徒存夢想。實在古人亦很少有人「行萬里路」的,「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吳惲」都沒有到過近在咫尺的黃山。解放後,在黨和政府的支持和具體幫助下,我先後走了五六萬里,而且到處受歡迎。最難忘懷的,是參加江蘇國畫工作團二萬三千里的壯遊,具體目睹了無數名山大川和偉大的社會主義的建設,目睹了全國各地在迅速改變面貌中的無數光輝燦爛的真實事例。例如我曾在三門峽工地、長江大橋、鋼鐵廠、水庫和人民公社等新的建設面前徘徊驚嘆、揚眉吐氣,恍見祖國真乃世界上頂天立地的巨人。無數活生生的社會主義的現場教育,使我更加熱愛祖國、熱愛黨、熱愛社會主義,提高了業務水平,也提高了認識水平。這次旅程結束,我們舉行了《山河新貌》彙報畫展,題材豐富,充滿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實例;每人各盡其能,寫出各人不同感受不同風格,真沒料到通過短短一次活動,竟要刮目相看。因此,我深深體會到「百花齊放」與「推陳出新」,互為因果,而樞紐在一「新」字,從「新」培植百花之根,從「新」氤氳百花之香。首先思想新、認識新、情感新;然後,題材內容新、表現方法新、構成風格新,形成新的藝術品。我雖然畫了許多作品,但是還有不少缺點,還只是個開端,還要繼續自強不息、不斷學習、不斷實踐,永遠「推陳出新」,放出人民所喜愛的花來。

(原載於《人民日報》1964年9月15日第六版)

作品徵集,免費推廣

國畫家藝術媒體矩陣(今日頭條、騰訊、網易、搜狐、新浪、大魚、百家號、一點新聞等),面向全國藝術家徵集優秀作品、展覽展訊、評論、資訊等信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藝術 的精彩文章:

申萬勝書法作品欣賞!

TAG:中國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