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男孩缺乏爸爸的陪伴,三大危害不容忽視

男孩缺乏爸爸的陪伴,三大危害不容忽視

高中同學玲玲生了兩個男孩,前後間隔時間也就兩年左右,在常人看來,兩個年齡差不多的男孩,必定是傳說中的王炸組合!而且玲玲的老公在部隊工作,在家的次數很少,還好玲玲的父母一直幫忙照顧兩個孩子。

前幾日和玲玲聊天,玲玲語氣中夾雜著輕鬆,說她的兩個兒子(大兒子五歲,小兒子三歲)簡直太好帶了,自己在家還能刷劇,兒子自己玩自己的,孩子外公每天下午還能出去打麻將……和其它兩個兒子家庭的凌亂畫風相比,玲玲還真是一個幸運的媽媽!

可只要仔細觀察一下玲玲的兩個兒子,就會發現他們比一般孩子要更加內向乖順,可能也與爸爸長期不在家有關係吧。雖說男孩調皮搗蛋也有點令人頭大,但排除先天氣質和性格的因素,男孩過於乖巧也未必是好事,尤其是如果長期不和爸爸生活在一起,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對男孩的成長是非常不利的。

1、缺乏男子漢氣概

兒子與父親和母親之間的語言是不同的,父子之間通常是打鬧和身體碰觸的畫風,在和爸爸的「搏鬥」中,男孩會知道,他將來要長成像爸爸一樣健壯的男人,與細膩溫柔的母愛比起來,父愛博大、粗獷,男孩是需要父親的,他們需要模仿父親的行為來成長為男子漢,一個長期無法接觸父親或者獲得父親積極關注較少的男孩,會容易產生女性化傾向,不利於男孩身心的健康發展。

2、影響社交能力

曾有研究表明,小時候爸爸陪伴較少的孩子,總是喜歡跟在媽媽屁股後面,離不開母親,不願意上學,甚至不願意和其他人接觸,長大後很難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同時還很容易產生強大的自卑心理。

母親過度的愛會讓一個男孩長不大,讓他一輩子都可能處於一個「小男孩」的狀態。幼兒時期,男孩的主要心理任務之一就是成功擺脫對母親的依戀,並慢慢接受爸爸和其他人,這個時期爸爸的作用很關鍵,需要爸爸多抽出一些時間來陪伴男孩,多和男孩互動。

3、在青春期容易變成「壞男孩」

男孩和父親在一起最常見的模式就是打成一片,在這個過程中,除了能釋放男孩旺盛的生命力,還能從中收穫規則,明白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有心理學家表示,青春期男孩是否變壞,和他是否經常和父親在一起有很大關係,勞改所里80%的勞改犯,要麼是沒有父親,要麼是沒有得到過父親的積極關注。對青春期的男孩來說,父親就像一股道德的力量,約束著兒子的行為,不讓他偏離正確的軌道。

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親的疼愛,缺一不可,而家庭教育對孩子的成長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最好的教育模式是因材施教,男孩和女孩的成長需求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如果你家有男孩,別忘了多讓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這對男孩來說真的很重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柏柏BJ 的精彩文章:

女兒需要這樣的媽媽,可第一條很多人就沒做到

TAG:柏柏B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