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墨子》這部書的主要部分是墨子思想和活動的記載,還有一部分是戰國末期墨者對墨子思想的發展,最後一部分是漢初墨者研究攻守戰術等的作品。

墨子的哲學思想主旨是「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追求國家富足,人民繁庶,政治清明。至於他的各項主張,可以由這本書的章節名稱中看出來,大致可以分為十個主題:兼愛,指要泛愛大眾;非攻,反對戰爭;尚賢,推重賢才;尚同,呼喚統一;天志,認為天有意志;明鬼,主張有鬼論;節葬,倡葬禮簡化;節用,提倡節儉;非樂,反對禮樂等形式;非命,反對命定說。從這裡可以看出,墨子的思想是從小生產者的利益出發的,渴望穩定與富庶。

「兼相愛,交相利」是《墨子》里的結論,墨子認為當時社會混亂、人民困苦的根本原因就是「交相惡」,正是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相互殘殺爭奪導致了戰國時的紛爭局面。因而,墨子認為,解決這個混亂局面的根本方法,就是提倡「兼相愛,交相利」,他說:「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人人相愛相利,社會上相互殘殺爭奪的現象自然就消滅了,也就形成了天下太平的大同盛世了。

儘管現在一般認為墨家是由於其創始人墨翟的姓而得名的,但這個問題在學術界眾說不一。有的認為「墨」即是古時的「黥刑」,指在人的面額刺字,並塗墨,這一點從「墨」的古字形可以看出,再結合墨家的那種十分平民化的學說,就推測墨家最早的組成人員是一些刑囚流寇,因而稱「墨」。而馮友蘭則認為墨家的組成人員主要是後來所謂的「遊俠」。

墨子做過宋國的大夫,但他曾是一個個體勞動生產者,還做過工匠。從《墨子》里可以看到,墨子有時自稱「賤人」,有時自比為「賓萌」(鄉巴佬)。墨子不僅做過工匠,而且有較高的技藝,後來還曾利用自己的技術賽過了當時最著名的工匠公輸般(魯班)。後來,墨子由工匠上升為「士」(知識分子),教育弟子,成為墨家的創始人。

墨家的特殊之處在於不僅是個思想統一的學派,還是個組織嚴密的社團,社團的每個成員都能為了實現墨子的主張而「赴火蹈刃,死不旋踵」。墨子死後,這個社團仍存在很長一段時間。

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墨子

檢驗真理的三個標準

所謂「三表」,就是墨子提出的衡量一切學說的是非的標準:「何謂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於何本之,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於何原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於何用之,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這裡的第一個標準,指的是以過去的間接經驗作為檢驗的標準,第二個標準是指自己經過觀察得到的直接經驗,第三個標準則是用實踐的效用來檢驗。這三個標準的提法應該說是十分科學與完備的。體現了墨子的哲學思想平實樸素的一面,所以,墨子也有「平民哲學家」之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曰師說 的精彩文章:

TAG:子曰師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