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太上老君到底是不是老子

太上老君到底是不是老子

每年陰曆二月十五,是道教三清之一——太上老君的生日。記得在去年冬至元始天尊過生日的時候,我們搞了個抽獎活動,結果不知道被哪個什麼人給惡意舉報了,所以這次老君誕,沒有抽獎。

太上老君可以說是最廣為人知的中國神仙,這裡面《西遊記》和《封神演義》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在《封神演義》里,老君是元始天尊的大師兄:

而在《西遊記》里,老君則是一個法術高超,法寶nb然而教徒不嚴的神仙:

這些都是對太上老君在道教的實際形象和神格位階的歪曲。不過如果我們翻看一些「正統資料」,卻又發現在絕大多數的宣傳資料,包括許多大型的辭書或者紀錄片中,都能看到這樣的表述:

太上老君=老子

那事實真的是如此么?顯然:

不完全是

史書上說:老子姓李,名為李耳。李姓本是堯舜時皋陶之後。字聃,《說文》:「聃,耳曼也」。張守節《史記正義》云:「聃,耳漫無輪也。」就是耳長而大,這是中國人心目中的壽者像。

那麼老子是不是太上老君呢?至少在道教典籍里:

在《抱朴子內篇·雜應》中記載:

「老君真形者,思之,姓李名聃,字伯陽,身長九尺,黃色,鳥喙,隆鼻,秀眉長五寸,耳長七寸,額有三理上下徹……晃晃昱昱,此事出於仙經中也。」

這麼說,老子確實就是太上老君,但這並不意味著,太上老君就是老子。

讓我們看看早期道經《老子想爾注》中是怎麼說的:

「一者道也……一在天地外,人在天地間,但往來人身中耳,都皮里都悉是,非獨一處。一散形為氣,聚形為太上老君,常治崑崙,或言虛無,或言自然,或言無名,皆同一耳。」

這裡面很明確地表明了老子是「道」的化身,「一」即是道,其散形則為氣,凝聚成形就是「太上老君」,這是目前能看到的「太上老君」之名的最早出處,也是世界之初的最初形象。漢明帝、章帝之際益州太守王阜撰寫的《老子聖母碑》也提到:「老子者,道也。乃生於無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這裡的「老子」,就是老君,比人的意義的老子要早很多。

所以說,我們知道,太上老君是與「道」同時產生的,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道炁聚散,可以化為許多形象,被稱之為「老子」的李耳,只是老君的形象之一。道經一般認為太上老君有「八十一化」,其中第一化為「起無始」:

老君乃大道之身,元炁之祖,天地之根也。鴻洞無邊,合之為自然,離之為道德。故眾聖所共尊,今古不能泯也已。

這之後的世界,還轉變了許多的不同的形態,太初之後,又有太始時代、太素時代、混沌時代。「混沌之時,始有山川。老君下為師,教示混沌,以治天下七十二劫;混沌流行,成其山川,五嶽四瀆,高下尊卑,乃其始起也。混沌已來,始有識名。」混沌之後,又有九宮、元皇、太上皇、地皇、人皇、尊盧、句婁、赫胥、太連等時代。 太連之後,伏羲誕生,由此中國歷史上開始了三皇五帝的傳說。此時「老君下為師,號無化子,一名郁華子,教示伏羲推舊法,演陰陽,正八方,定八卦,作《元陽經》以教。

自伏羲時為郁華子以後,老君在時間的演進中也產生了種種化身:神農時為九靈老子,祝融時為廣壽子,黃帝時為廣成子,顓頊時為赤精子,帝嚳時為祿圖子,堯時為務成子,舜時為尹壽子,夏禹時為真行子,殷湯時為錫則子,文王時為文邑先生,一雲守藏史。或雲在越為范蠡,在齊為鴟夷子,在吳為陶朱公……」

當然這其中以周守藏史李耳這一形象最為人所知,這是因為《道德經》的產生,據《史記》記載: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這五千言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老子》,又稱為《道德經》。這一段經歷是太上老君八十一化中的第四十五化。而老君與關令尹喜的故事,還沒有結束。

在第四十六化裡面,太上老君與尹喜還有一段相遇:

老子以昭王十四年甲寅遐升,至乙卯歲,復從太微分身,托生於蜀國太官李氏之家。乃先以青牛化為青羊,毛體華潔,色如青金,常在嬰兒之側,愛玩無歝……

老君在成都的青羊肆又一次為關令尹喜說法,授尹喜玉冊金文,賜以「文始」之號,位無上真人。此地即是現在的成都青羊宮。

故而時至今日,成都青羊宮仍然是太上老君最重要的道場之一。每年的二月十五,青羊宮都會舉辦最盛大的法會——老君會。

那麼,老君的名聲,何以如此廣大呢?這與道教的建立直接相關。

在道教建立之前,道家已經流傳甚久。《史記·論六家要旨》曰:「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瞻足萬物。其為術也,因陰陽之大順,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與時遷移,應物變化,立俗施事,無所不宜。指約而易操,事少而功多。」

而直到東漢末年,第一代天師張陵在蜀中鶴鳴山創立道教。

這一段故事,在《神仙傳》里記載說:

張陵本太學書生,博通《五經》,晚乃嘆曰:『此無益於年命" ,遂學長生之道。得黃帝九鼎丹法,欲合之,用藥皆糜費錢帛。……聞蜀人多純厚,易可教化,具多名山,乃與弟子入蜀,住鶴鳴山,著作道書二十四篇。乃精思煉志。忽有天人下,千乘萬騎,金車羽蓋,驂龍駕虎,不可勝數,或自稱柱下史,或稱東海小童,乃授陵以新出正一明威之道。

這位「柱下史」即是太上老君,所以早期道教,太上老君是唯一的最高尊神。而隨著六朝時期上清派靈寶信仰的興起,導致道教信仰的一度混亂,直到陶弘景《真靈位業圖》的制定,確立了元始天尊的最高地位,也調和了信仰的衝突,三清的體系才就此確立。混洞太無元之青氣,化生天寶,又稱元始天尊,居清微天之玉清境,故稱玉清。由赤太無元玄黃之氣,化生為靈寶君,又稱靈寶天尊,居禹余天之上清境,故稱上清。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氣,化生為神寶君,又稱道德天尊,即老君,居大赤天之太清境,故稱太清。所以在《封神演義》里,將三天尊視為師兄弟其實是一派胡言。而許仲琳大約可能是隱秘的天師道徒,故將老君視為大師兄,而隱去「靈寶天尊」卻創造出「通天教主」,大約是表達某種不滿吧?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

至於你要是問我西方教,將來有機會一定會跟你聊聊六朝時期佛教的那些事兒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尋道 的精彩文章:

論心魔,五種心魔五種測試五種除魔!

TAG: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