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下)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下)

在這一場戰鬥的最高潮中,戴斯蒙德每救回一名傷員都會低聲自語:「再救出一個,老天請讓我再救一個回來。」在影片最後的戴斯蒙德本人回憶中,我們得知這一細節也是完全依託於真實的重現。事實上片中很多細節都是將現實事件的原型經過打磨重現展現出來的。例如戴斯蒙德的其中一名戰友被泥土蒙了眼睛,受驚之下以為自己雙目失明,待戴斯蒙德用水為他洗凈時他很逗趣的說了一句:「天哪!我還以為我瞎了!」這一段很有些笑點的插曲也是來自戴斯蒙德本人的回憶,甚至影片最後全連甘心等待戴斯蒙德完成祈禱才肯進攻也不是空穴來風。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有一點細節或許大家有些不解,就是在戰鬥最後救援霍威爾中士時一向頑固的拒絕觸碰槍支的戴斯蒙德接過了那桿M1「加蘭德」步槍。雖然其實他是準備用來將其作為把手來拖拽中士,但之前一直那麼堅持的戴斯蒙德在這裡就破了戒,我相信各位都會多少覺得有些草率,但這一劇情設置事實上也是有深意的。戴斯蒙德在「封神之戰」後依然繼續著他勤勉地「日常工作」:冒著機槍深入敵方陣線200碼(約180米)去拯救傷員、在距離敵方碉堡僅7米的位置治療4名傷員直到救援來臨、毫不猶豫的穿越炮火幫助炮兵同僚等等。但如有神助這只是一種修辭,戴斯蒙德不是神,也不是真的被某種不可名狀的力量所眷顧,虔誠的信仰頂多只會給他一顆更強大的心靈,他也只不過是另一具會受傷的肉體凡軀。沖繩戰役中他共受傷4次,其中最嚴重的一次受傷經歷實際上被糅合打散了放進了電影中。

1945年5月21日,在一次夜戰中,當戰友們都在戰壕中躲藏時,戴斯蒙德冒著被友軍誤傷的危險頂著槍彈尋找傷員(這似乎已經成為了他的家常便飯),這次好運沒有再次眷顧他,他被一枚手榴彈重創了腿部(這一劇情被設置在影片結尾),但戴斯蒙德沒有求救而是硬咬著牙堅持了5個小時才被友軍找到,2名戰友用擔架準備帶他脫離戰場。路上他們遭遇了一波日軍坦克攻擊,「多管閑事」的戴斯蒙德爬下擔架堅持要求戰友先去處理一名更加緊急的傷員(記得電影中那名要求戴斯蒙德先去救其他人而耽誤了自己的路人軍醫么,他其實也是戴斯蒙德本人的故事)。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下)

這一天似乎註定是戴斯蒙德的災難日,等待戰友返回的戴斯蒙德被敵方狙擊手盯上,這次是手臂重傷。情急之下戴斯蒙德用槍托作為夾板緊急處理了自己的手臂,自己爬行了整整300碼(約274米)回到己方陣營。到此為止,這才是戴斯蒙德獲勛榮譽勳章的全部經歷,也是為何電影中要讓戴斯蒙德碰一次槍的原因。

即便是那個神奇小子戴斯蒙德,這次也得休息一番了。戴斯蒙德·道斯於1946年5月21日(剛好一年後)撤離沖繩島,於1951年光榮退伍,與多蘿西育有一子小戴斯蒙德·道斯。雖然戴斯蒙德在1946年被診斷患有肺結核,但老先生還是健康的活到2006年,葬于田納西州的國家公墓。影片最後的真人片段攝製於2003年,當年被拯救的霍威爾中士時隔近60年回憶起當時的情形扔感動的痛哭流涕,不免讓觀眾動容。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下)

原則的重量

簡要的介紹過劇情後,我們思考一下,是什麼在感動我們。戴斯蒙德這個人,事實上他對我們大多數沒有宗教信仰的國人來說是比較難理解的,別說理解,通過安德魯傳神的演繹,筆者在中期甚至於懷著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在看:「就揮一下槍你能怎麼樣,讓所有人都為你擔心就是你的目的?就能顯得你高人一等是么?」此時片中的軍方領導們就代表了我們很多觀眾的想法。

人是社會動物,你不可能孤立的活著,個體和群體中總有一些部分需要妥協。戴斯蒙德知道自己是個異類,和戰友在彈坑中談心時他自己說道:「我從沒說過我是正常的。」不正常的人離群、孤立,但戴斯蒙德這個「異類」卻有一點是他人比不上的。

他有原則,一個明確的原則。

我們都知道武器是中性的,殺不殺、殺了誰,這是使用者的決斷,我就拿著擺擺樣子,我又不會真的殺人。我們都懂,戴斯蒙德也懂,但與父親對峙的經歷讓它明白了騎虎難下的道理。拿起一把槍,就意味著你要有殺人和被殺的覺悟,如若不然,憑著半吊子的想法是否真的有一顆足夠強大的心靈去控制它,我想這需要打一個問號。假如在戰場上慌亂之中遭遇了敵人,手忙腳亂中用槍還擊是本能的反應,那麼彼時的戴斯蒙德還能堅持自己的信仰么?

所謂原則就應該是一種不可打破的底線,我們今天為它妥協第一步,明天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從此也就再也沒什麼原則可言。當然作為一種社交生物,我們的生活中不可避免的要進行取捨妥協,誰也不是宇宙的中心可以任意妄為,但總有些事情卻是不能退步的。匹夫之怒,血濺五步,如果是沒有底線沒有原則的人,那我想也不配稱其為人。

戴斯蒙德的戰友們有的配備了M1「加蘭德」,它重5.3千克;有的負責操作M1919A4機槍,它重14千克;霍威爾中士裝備了M3衝鋒槍,它重3.7千克;而還有的士兵則持有4.9千克重的M1928A1衝鋒槍。

兩手空空,只憑血肉之軀出入戰場的戴斯蒙德,他的原則又重量幾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上)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