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Neurology:這種心境障礙竟與帕金森症有關?

Neurology:這種心境障礙竟與帕金森症有關?

Neurology:這種心境障礙竟與帕金森症有關?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時而情緒低落、思維遲滯,時而過分自信、盲目樂觀」……若一個人反覆「喜怒無常」,那他可能患上了雙相情感障礙(Bipolar Disorder,BP)。雙相情感障礙是一種心境障礙。顧名思義, 它兼有心境變高和變低兩極性特點,是心境在躁狂和抑鬱之間往返擺動。

近日,台北退伍軍人總醫院的研究人員在美國神經病學學會醫學期刊《Neurology》上在線發表了一項研究,結果表明,患有BP的人日後可能比沒有患BP的人更容易患上帕金森症。

Neurology:這種心境障礙竟與帕金森症有關?

DOI:10.1212 / WNL.0000000000007649。

該研究的研究作者,台北退伍軍人總醫院的陳慕洪博士說:「以前的研究已經顯示出抑鬱症和帕金森症之間的關係,但是很少有研究關注BP和帕金森症之間是否有關係。」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調查了台灣國家健康保險研究資料庫中的5640名成年人,他們在2001到2009年間被診斷患有BP而無帕金森病史。研究人員將他們與225,360名年齡段、性別等因素相同但從未被診斷出BP或帕金森氏症的人對照, 進了長達十年的跟蹤調查研究。

BP與帕金森

研究發現,372名BP患者發展為帕金森症。222名非BP患者發展為帕金森症。在調整了其他可能影響患帕金森症的風險的因素(如年齡、性別、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如創傷性腦損傷和腦血管疾病)後,發現患有BP的人患帕金森症的風險高出了七倍。

該研究的平均年齡約為40歲。BP和帕金森症的雙重患者比僅患帕金森症的對照組成員更年輕。前者在診斷時64歲,而後者73歲。

總體而言,每年住院兩次以上的BP患者們發生帕金森症的可能性比每年平均住院不到一次患者們高6倍。

目前,帕金森氏症和BP的關係機制尚不清楚。陳教授說:「我們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調查這些疾病是否與大腦的潛在過程或變化相關。這可能涉及基因改變、炎症過程或腦細胞之間信息傳遞等方面。如果我們能夠確定這種關係的根本原因,那麼這可能有助於我們開發出治療這兩種疾病的方法。」

研究局限有待突破

Neurology:這種心境障礙竟與帕金森症有關?

Gregory Pontone博士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MHS醫學博士Gregory Pontone和Giacomo Koch指出:「這些研究有幾個局限。我們很難知道帕金森症的病理過程何時開始。例如,許多人認為這種疾病在運動癥狀發作前數年甚至數十年都是活躍的,在這種情況下,BP或近似BP的情緒失調可能更適合被視為帕金森症的早期癥狀。」

本研究中還發現, 一些藥物誘發帕金森症的風險仍然存在。Pontone和Koch觀察到,「情緒和運動與治療水平有關,因為抗精神病和穩定情緒的治療常常導致運動障礙,包括遲發性運動障礙,震顫,急性肌張力障礙和帕金森症。」

這種聯繫的性質可能是關鍵:「在BP作為帕金森症的危險因素的情況下,確定這種關係的根本原因,可能有助於帕金森症的早期診斷針對該疾病的改善療法。」

End

參考資料:

[1] New neurons form in the brain into the tenth decade of life, even in people with Alzheimer"s

[2] Human Hippocampal Neurogenesis Persists in Aged Adults and Alzheimer』s Disease Patients

本文系生物探索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須在正文前註明來源生物探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科學家發現新策略,有望「解凍」漸凍人!
硬核中國芯!全球首次實現手機個人全基因組測序分析

TAG:生物探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