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班主任的3種角色

班主任的3種角色

午餐後,剛想在辦公室喝口水休息一下,學生火急火燎地來找我,還沒進門就大聲嚷嚷:「老師,小陽的頭磕破了,流了很多血!」我趕緊領小陽到醫院,醫生清理後發現創口很大,縫了七八針。我一邊打電話通知家長,一邊詢問原因,剛開始小陽吞吞吐吐不說,實在推脫不過去,才說是和同學打鬧時不小心摔倒了。

我趕快把情況告訴了「涉事孩子」的家長。等候雙方父母的時候,我尋思:小陽的父母估計少不了一頓糾纏不清、不依不饒。結果出乎意料,小陽的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應該打鬧,也有責任,並不埋怨對方;另一個孩子的家長也積極理賠,負擔了所有的治療費用,雙方家長各退一步、自我反思的態度,為事情的圓滿解決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此刻,我那顆忐忑不安的心才放下。

工作中,我們既會碰到通情達理的家長,也會遇到胡攪蠻纏的父母,碰到因孩子矛盾而針鋒相對的家長,班主任怎麼辦?我想,應該扮演好三種角色。

「消防員」

一位家長怒氣沖沖地來到學校,沒有經過教師的同意,直接要到班裡教訓一名男生,因為坐在他女兒後面的這個男生,總是揪他女兒的頭髮,還用筆尖在女兒的校服上塗抹,女兒的哭訴讓這位父親忍無可忍。

如果讓家長在學校打了別人家的孩子,這是教師的失職、失責,況且家長的盲目介入往往會讓事情的性質變得更惡劣。我把這位怒氣沖沖的家長請到辦公室,給他倒了一杯水,讓他「消消火」,聽他說說前因後果。家長剛開始猶如點燃的爆竹,噼里啪啦,端杯子的手也氣得微微顫抖。一番吐槽之後,他的情緒慢慢平復,聲音也漸漸低了下來,最後還不好意思地說:「老師,讓你見笑了,我不應該自己找那個孩子解決問題,可女兒總是跟我說她受了委屈。老師,要不您幫孩子換換座位?」

「換座位沒問題,不過我想先幫他們調解調解,如果不行再按你說的那樣做,你看行不行?或許問題不像你想的那麼糟糕。」我說。「行,那麻煩您了,我等您的信兒。」家長回復道。

找兩個孩子談過之後,我發現他們並沒有太多矛盾,所以沒有像家長希望的那樣把座位調開。課上課後留心觀察,兩個孩子也有說有笑,打電話詢問時,家長答道:「沒事了老師,閨女回家還埋怨我去學校瞎鬧,不好意思,給您添麻煩了。」我也把男生家長的歉意轉達給了他。

「調查員」

帶學生參加為期一周的實踐活動時,一名女生扭傷了腳,不得不遺憾地提前結束了這次活動。家長跟我打電話說,不是我女兒不小心扭傷的,是一個以前有過節的女生從後面故意推了她,家長反覆強調那個女生是「故意」的。「好,我調查清楚給您回話。」我答覆道。

「老師,我真不是故意的,我也是踩空了腳一下撞到了她身上,當時沒想到會這麼嚴重。」那個「撞人」的女生眼中滿是委屈的淚水,「要不我和媽媽去看看她,給她道個歉,告訴她我真不是故意的。」那個女生生怕我不信,自行提出解決辦法。

我打電話把情況告訴受傷女孩的家長,先是一段短暫的沉默,然後聽見話筒那頭家長和女兒的私語,「醫生說沒什麼大事,休息一周就能上學」。之後,家長有些答非所問,我知道家長的潛台詞是女兒治療也花了不少錢。

返程後,那個「撞人」的女生和母親去看望了受傷學生,再次見到受傷女生的家長時,他們不再是一副苦大仇深的神態,女兒沒有留下隱患,經濟得到合理補償,也間接改善了兩個孩子的關係,或許這就是無心插柳的收穫。

「調解員」

作為班主任,要了解班上每個學生,讓每個人敢於和你交流溝通。閑聊時,他們才不會那麼拘束,也願意把班裡的許多事情告訴你,不經意間,你就能發現許多小端倪,原本可能會釀成一場爭端的事情也能提前解決。

孩子在向父母告狀時,大多只會說自己占理的地方,把一切過錯都推給對方,在不能全面了解情況時,家長往往做出想當然的判斷,甚至會盲目衝動地介入。學生是純潔的好孩子,父母是淳樸的好家長,學生間的矛盾一般不是不能調和的大爭端,班主任要是能做好學生情況的調查員,做好父母盲目衝動的調解員,許多時候,原本的劍拔弩張也會變成相視一笑的美好。

(作者單位系山東省榮成市第三十一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5月29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發現愚公之「智」
思政課要上出「文化味」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