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針灸名醫周德安,周老雖然已經78歲高齡,但是精神矍鑠、說話底氣十足,視力更是比現場的年輕觀眾都好,整個人的精神面貌非常好,令人印象深刻,而周老跟大家分享自己最重要的養生秘訣就是養神。周老告訴大家神不安則五臟搖,也就是說如果神養不好,各種疾病都會找上門來。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恬淡虛無,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病安從來。

專家告訴我們,神是人體的一個主宰,人的一切生理活動和病理表現都通過神可以表現出來。周老今天就給我們帶來了自己的四個治神養神的穴方。

第一個:四神方

周老帶來的第一個養神穴方叫做四神方,因為方中有四個帶神字的穴位而起名。四神方是周老所有治神方中的基礎方,是非常重要的鎮靜安神的穴方,適合所有人養生保健、預防疾病。

功效:鎮靜安神

主治:情志疾病、疼痛類疾病、內分泌系統疾病、神經系統疾病、兒科系統疾病等。

四神方的穴位組成

百會穴 —— 安神鎮靜

神庭穴 —— 醒腦安神

本神穴 —— 補腦促智

神門穴 —— 養血安神

四神聰 —— 寧神定志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四神方的穴位較多,一般人找起來會覺得比較困難,於是趙主任教給大家如果取穴不準,自己在家用四神方來進行保健的簡單方法。

工具:寬齒梳,齒間距寬質地硬的梳子用起來效果會好一些。

具體方法:

方法1:用梳子在百會穴的位置前後左右各自按壓20下;在髮際線往上0.5寸的位置以神庭穴為中心用梳子左右按壓20下,力度要稍微大一些。

方法2:沿著前正中線,以我們能夠耐受的力度從前往後梳頭,20下左右,每天可以多做幾次。

第二個:督脈十三針

周老的第二個養神穴方是督脈十三針,臨床用於治療中風後遺症以及一些重症情志病的患者。這是一個重鎮安神的穴方。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功效:強筋壯骨、填精補髓

督脈十三針在臨床上應用時一般是使用火針點刺的方法,講求穩、准、紅、快。

但是非專業人士無法自己在家使用這個方法,針對這一情況,周老又給大家介紹了一個跟督脈十三針有相似功效,適合自己在家按揉的養生穴位———絕骨穴。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絕骨穴位置:外踝最高點以上三寸,兩個骨頭之間的位置。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按揉法:專家告訴我們,這個穴位是保健穴,所以是以補益為主,以我們自己能夠承受的力度順時針按揉,每天可以按多次,每次一分鐘左右。

第三個:五臟俞加膈俞

周老的第三個養神穴方是五臟俞加膈俞,周老強調五臟藏神,五臟虛弱會導致神不安,而神不安又會使五臟虛弱加重,形成惡性循環。

哪些疾病容易引起五臟虧虛?

腫瘤、腦血管病、重大精神刺激。年邁體弱、慢性疾病病程日長。

因此,通過艾灸五臟俞加膈俞能夠達到補益五臟,安神寧志的作用,既治病又養生。

心俞—— 養心益氣

肺俞—— 補肺益氣

肝俞—— 養血柔肝

脾俞—— 健脾益氣

腎俞—— 滋腎填精

膈俞—— 理氣活血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但是,這種艾灸五臟俞加膈俞的方法操作起來也很困難,所以趙主任教給了大家另外一個方便快捷,適合自己在家使用的補益五髒的方法—按揉耳穴。

按揉法:沿著對耳輪的內側按揉耳朵的兩個腔,每天三次每次五分鐘就可以。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第四個:四關方

周老的最後一個穴方是四關方,有疏肝解郁作用。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功效:疏肝解郁

主治:急躁易怒、頭痛頭暈、耳鳴目眩、失眠焦慮、高血壓、中風昏迷、急性耳聾耳鳴、失眠多夢、疼痛類疾病、面癱、黃疸等。

四關方包含的是兩個穴位,合谷穴和太沖穴。專家教我們簡便取穴,兩手大拇指交叉,大拇指碰到的位置就是合谷穴;太沖穴在腳部第一趾骨與第二趾骨交界的前方凹陷處。

按揉方法:對於這兩個穴位,按揉的時候不太講求方向性,但是要講求力度。以自己能耐受的力度一天按揉兩次,每次按揉一分鐘即可。

護眼秘訣:周老的護眼秘訣也是通過按揉四關方養肝血,從而達到清肝明目的效果。除了四關方以外,周老還跟大家分享了另外一個自己養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養老穴。

養老穴的位置:先找到手上尺側最高的點,然後輕輕地轉一下手,摸到兩個骨頭間的縫隙處,這就是養老穴。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養老穴的功效:充盈陽氣、養血明目、舒筋活絡

專家告訴我們,養老穴是老年人日常保健的一個要穴,眼睛不好、耳朵不好、腿腳不好的的老人平時都可以按揉這個養老穴,順時針按揉300下。

三個調理穴位

周老還推薦了他平時常用的三個調理穴位,以及一個他堅持了50年,每日必做的養生穴。三個調理穴位都是周老的經驗針灸方里選出來的,分別具有「理氣化痰」、「補中益氣」、「平肝潛陽」的作用。

周老獨創中醫「針灸六治」:治神、治痰、治痛、治風、治聾、治動。

針灸祛痰四方

周老的「針灸六治」中,治神和治痰是統領其他四治的。在治痰之中,周老有個「針灸祛痰四方」,分別是化痰方,消痰方,滌痰方,豁痰方。

祛痰四方臨床應用廣泛,包括中風、眩暈、癲癇、更年期綜合征、神經官能症、淋巴結核、多動症、抽動症等內、外、婦、兒科等諸多疑難雜症。

專家告訴我們,痰生百病食生火,一切頑疾怪病均責之於痰,痰是人體一個很重要的致病因素,因此祛痰非常關鍵。

在這個方子中周老推薦豐隆穴。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絡穴,《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雲「痰多宜向豐隆尋」,是常用的化痰要穴。

豐隆穴的位置:腿部外膝眼與外踝的連線中點橫線,與脛骨脊旁開兩個橫直的交點處就是豐隆穴所在的位置。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按揉方向:周老告訴我們,順時針按揉豐隆穴叫補,逆時針按為瀉。大家可以先根據自己的癥狀來判斷自己需要補還是需要瀉,再選擇按的方向。

按壓力度:按壓的力度分為輕中重三種不同力度,輕手法是補,重手法針對瀉,而不輕不重的中等力度手法是平補平瀉。

利用到尖頭梳子的尖頭來按壓穴位,根據自己表現的是實證還是虛證來選擇合適的力度。如果覺得梳子尖頭太尖銳,專家建議我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關節來按壓。

按揉時間:平時自己在家按的話,手法由輕到重,以柔和舒適為度,每日揉15分鐘兩側豐隆穴。

針灸補中益氣方

周老受湯劑藥方「補陽還五湯」啟發,自創「針灸補中益氣方」。周老的「針灸六治」中有「治風」的思想,「補中益氣方」就是常用於治療「氣虛血瘀型」的中風。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的疾病有:中風、心臟病、胃下垂、甲減、重症肌無力。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的癥狀有:乏力氣短、面色晄白、語聲低微、久泄脫肛、納呆便溏、腹瀉水腫、久咳不已。

在這個方子中周老為觀眾推薦太淵穴。太淵是肺經原穴、八會穴的脈會,周老認為按揉這個穴位可以補肺氣、補脾胃,另外還可益氣養血、行氣活血。

太淵穴的位置:手部腕橫紋橈側緣(大拇指這一側)的盡頭凹陷處,通常是中醫大夫把脈時食指搭的那個位置。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按揉方向:順時針為主補氣,大部分都是氣虛血瘀,所以主要以補法為主。

按揉力度:太淵穴要輕按,不可重按。因為太淵穴下面就是動脈,按壓力度大會手麻。

按揉時間:一天可以多揉幾次,每次五六分鐘即可。

滋陰潛陽方

周老為觀眾推薦太沖穴,它被稱為人體出氣筒。

它是出自周老專門治療陰虛陽亢的方子。揉太沖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生悶氣後產生的反應有疏泄作用。配合太沖穴向行間穴方向推,起消除肝臟鬱結的作用。

針對的疾病:高血壓、帕金森症、更年期綜合症、甲亢、中風

針對的癥狀:口乾少津、兩肋竄痛、頭暈氣短、心煩易怒、眩暈耳鳴。

太沖穴的位置:於腳部第一趾骨與第二趾骨連接處的前方一個凹陷處。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按揉力度:要重按

按揉方向:逆時針按揉,以瀉肝火為主

周老的養生秘密

最後周老為大家介紹了他每天必灸的關元穴。

專家告訴我們,關元穴是人體元氣生髮點,常灸關元穴可以補中益氣、培元固本、補益下焦。

關元穴的位置:腹部正中線上,肚臍下三寸(四個橫指的距離)處。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專家建議我們30歲就可以開始保健,還在現場為觀眾推薦了一個家庭調理比較方便的調理方法(因為關元穴位置較私密,所以現場演示在手部進行)。

具體方法

1、切下2毫米左右厚度的一片姜,在薑片上紮上七個孔或五個孔,放在關元穴上。

2、用艾條做艾柱,弄的越緊越好。堆成圓錐形,一椎為一狀,一般30歲灸三狀,50歲以後灸5狀,60歲以後灸7狀,大病重病隨時灸。

3、在艾柱頂部點火。

專家提醒

1、這個調理方法需要他人幫助,一個人切勿私自操作;

2、另外,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直接燙傷皮膚;

3、薑片越大越好,避免艾絨脫落傷到皮膚。

周老告訴我們,他平常在家會直接點艾條,對準關元穴每天必灸。

艾條與關元穴的距離以適應為度,覺得燙就抬高一點,覺得溫度不夠就放低一點,大概1寸左右。每天灸15分鐘到半小時。

如果早晨有時間,早晨灸關元穴是最好的;但早晨沒有時間晚上來灸也有非常好的保健作用。



【延伸閱讀】

人體五大黃金養生穴,每天這樣按壓一下,越來越年輕!

在中醫看來,人們的身體上隱藏了很多養生大穴,只要經常按一按,便能達到延壽保健的目的。尤其是人體上有五大隱形的黃金養生穴,它們對延緩衰老、延年益壽有著重要作用。

一、頭部百會穴,通暢全身氣血

百會穴位於頭頂至後腦的黃金分割點。百會意為「百脈於此交會」,百脈之會,百病所主。經常按壓百會穴,能讓全身氣血通暢。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位置:百會穴很好找,在頭頂正中線與兩耳尖連線的交點處。

方法:可用手掌按摩頭頂中央的百會穴,每次按順時針方向和逆時針方向各按摩50圈,每日2—3次。

作用:對心悸、頭暈、失眠、健忘等均有效果。

二、手部內關穴,防治心絞痛

內關穴位於手腕部內側。「胸脅內關謀」中的內關有寧心安神、理氣止痛等作用,因此中醫經常用來醫治心臟系統疾病,它對調節心律失常和緩解胸悶有良好作用。

經常按壓,可防治心率過速或過緩、心絞痛、心律不齊、高血壓、哮喘、胸痛、胃脘痛等病。

位置:取穴時,手掌向上,握拳或手掌上抬,使腕部出現兩條筋,內關穴就在其間,腕橫紋以上兩橫指處。

方法:保健按壓時,以右手拇指按壓左手內關穴,食指托住外關穴(在與手臂內關穴相對的另一面),兩指相互按壓,一捏一松50下,換另一手再重複50下。

作用:能夠寧心安神、理氣止痛。

三、腰部腎俞穴,補腎健腰

腎俞穴按摩腎俞穴可以增加腎臟的血流量,改善腎功能,對腰膝酸軟、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陽痿、早泄、下肢腫脹、全身疲軟等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位置:腎俞穴位於第二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處,與命門穴相平。

方法:雙手握拳,將拳尖放在兩側腎俞穴上,先順時針壓揉,再逆時針壓揉。

作用:每天堅持按揉此穴,具有滋陰壯陽、補腎健腰的作用。

四、腹部天樞穴,改善腸胃功能

天樞是大腸之募穴,是陽明脈氣所發。北京老年醫院中醫科主任劉德泉表示,天樞主疏調腸腑、理氣行滯、消食,是腹部要穴。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實驗和臨床驗證,按揉天樞穴可改善腸腑功能,消除或緩解腸道功能失常而導致的各種癥狀,還能輔助治療便秘。

天樞穴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主治疾病為:便秘、腹脹、腹瀉、臍周圍痛、腹水、腸麻痹、消化不良、噁心想吐等症。

位置:天樞穴位於肚臍旁2寸處,為左右對稱兩穴。

方法:兩腳分開站立,與肩同寬,以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壓天樞穴,同時向前挺出腹部並緩慢吸氣,上身緩慢向前傾呼氣,反覆做5次。

作用:按揉天樞穴可改善腸胃功能,能夠緩解便秘癥狀,但對肥胖的人效果可能不太明顯,且不宜飯後馬上進行,可在飯後半小時再做。對於女性來說,按揉時最好避開經期。

五、腳部湧泉穴,改善體內循環、促進代謝

湧泉穴在腳掌的黃金分割點上,是腎經的首穴。湧泉穴意為腎經之氣猶如源泉之水,源於足下,湧出灌溉周身各處,尤其對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失眠乏力效果顯著。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按摩湧泉時,注意稍稍用力推搓,以局部出現微熱感為宜,也可用艾灸的方法。

位置:位於足前部凹陷處第2、3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方法:用按摩手法推搓、拍打湧泉穴。在床上取坐位,雙腳自然向上分開,或取盤腿坐位。然後用雙拇指從足跟向足尖方向湧泉穴處,作前後反覆的推搓;或用雙手掌自然輕緩的拍打湧泉穴,最好以足底部有熱感為適宜。

作用:能促進血液、淋巴液在體內的循環,調整人體的代謝過程。在養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個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針灸名醫周德安告訴你:會用這些穴,能調全身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名醫提醒:摧毀你健康的,是人人信以為真的這七大好習慣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