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名聲勝過王羲之150年,為何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他?

名聲勝過王羲之150年,為何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他?

王羲之被唐太宗奉為書聖,可是王獻之曾經對謝安說自己書法成就超過王羲之,二人誰的書法成就高?這是一個很有趣、也很有討論價值的話題。王羲之、王獻之父子並稱「二王」,王羲之稱為「書聖」,王獻之稱為「小聖」。

王獻之在死後的150年內,名聲要勝過其父王羲之。但為何書聖不是王獻之,而是王羲之呢?

名聲勝過王羲之150年,為何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王獻之少負盛名,才華過人。自幼隨父練習書法,以行書及草書聞名,但是在楷書和隸書上亦有深厚功底。

不同的朝代不同的遭遇

東晉時王羲之書名蓋世,而南朝宋齊之間書學地位最高者則推王獻之。

王羲之至會稽後,書法藝術成就達到頂峰。但誓墓不仕後因筆札多為代筆人所書,乃有非議。王羲之逝世後到南朝梁初,約一個半世紀,在此期間王獻之書因其媚趣研潤、逸氣洒脫,學其書者盛極一時。其間名家師法小王者,如《書斷》所載,即有桓玄、宋文帝劉義隆、羊欣等。特別是羊欣,被稱為「人於室者,唯獨此公」,所以時人謂「買王得羊,不失所望」。另外還有薄紹之、謝靈運、孔琳、邱道護、齊高帝蕭道成、蕭思活、范曄等,也各具小王意趣。這是王獻之聲譽日隆的一個原因。羊欣書藝獨步於王獻之之後,傳授門徒,使獻之的影響更為擴大。

名聲勝過王羲之150年,為何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他?

王獻之《鴨頭丸帖》

梁武帝蕭衍排名:鍾繇——王羲之——王獻之

梁武帝蕭衍作為南齊「西邸八友」之一,受蕭子良的影響頗大。他不滿意王獻之的書風的流行,以帝王之尊提倡學習鍾繇的古質的書法,他把當時的書學位次由「王獻之——王羲之——鍾繇」轉變為「鍾繇——王羲之——王獻之」。梁武帝本身也是書法家,又是著名的書法美學研究者兼評論家,以他的地位,說出來的話對後世影響非常之大。但是鍾繇的書風並未昌明,而王羲之的書風卻興盛起來,這是梁武帝所始料未及的。

蕭衍在《觀鍾繇書法十二意》中說:「子敬之不迨逸少,猶逸少之不迨元常。」「不迨」,或作「不逮」,不及之意。至此,南朝的書法有完成了由王獻之向王羲之的轉變,從而在南朝梁掀起了第一次學王羲之書法的高潮。

名聲勝過王羲之150年,為何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他?

王獻之《地黃湯帖》

從唐太宗推崇開始,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

到了唐朝,王羲之的地位又進一步得到提高。唐太宗極度推尊王羲之,不僅廣為收羅王書,且親自為《晉書·王羲之傳》撰讚辭,對王羲之的推崇幾乎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王羲之的「書聖」地位就是在這個時候確立下來的。貴為皇帝,為一位歷史上的書法家寫傳,這是第一次。唐太宗評鍾繇說「論其盡善,或有所疑」,論獻之則貶其「翰墨之病」,論其他書家如子云、王蒙、徐偃輩皆謂「譽過其實」。通過比較,唐太宗獨認為王羲之「盡善盡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其餘區區之類,何足論哉」!

帝王的個人意識、喜好往往會對個人產生影響,就這樣,經過唐太宗這一頂級推手,使王羲之在書學史上至高無上的地位被確立並鞏固下來,於是從「廟堂」到「江湖」王羲之的書法被推到一個高峰。

名聲勝過王羲之150年,為何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他?

王獻之《東山松帖》

皮相和真魂

大浪淘沙,王羲之的「書聖」頭把交椅地位不可動搖!

宋、元、明、清的許多的書法家的行草書其實又都在受到王獻之書風的影響,在顏真卿、蘇軾、米芾、王鐸的書法中我們看到的更多的是王獻之書風的影子。不過,王羲之不僅影響了他的家族和後世子孫,也影響了後世幾乎所有書家。唐代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和顏真卿、柳公權,五代楊凝式,宋代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代趙孟,明代董其昌,歷代書學名家無不皈依王羲之。清代雖以碑學打破帖學的範圍,但對於王羲之的書聖地位無不心悅誠服,推崇備至。

名聲勝過王羲之150年,為何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他?

王獻之《廿九日帖》

王獻之書法眾體皆精,尤以行草為善,敢於創新,不為其父所囿,是在書法史上做出了卓越貢獻的。這也是後世對王獻之的評價,若論其綜合實力,他們父子倆是旗鼓相當的,王獻之對其父的書法有重大突破,這是無疑的,但就書法成就和對後世影響來說,經過歷史篩選,大浪淘沙,王羲之的「書聖」頭把交椅地位不可動搖!

王羲之之所以稱為書聖,絕不是因為他是王獻之老爹那麼草率。

可做萬世之宗,乃為書之聖者

其實跟多人都說書聖是李世民捧出來的,李世民還貶王獻之。

王獻之王羲之的區別,一個是皮的發展,一個是里的發展,所取得的成就是兩個不同的方向。在美術上有趣的是,他們兩個的書法風格很不一樣。雖然現在很難看到王羲之的真跡,但通過所有的摹本、拓本,可以發現王羲之有一種穩重,有一種內斂,有一種寬闊。王羲之是骨,只有骨正才行得正,坐的直,但是未必很漂亮,可能長得普普通通。

王獻之是皮,後世認為他的字更漂亮,更揮灑,有更年輕的一種光芒。

不過,內斂跟光芒,是不一樣的東西。就是有些人的美,是需要慢慢發現的,而王獻之的美是一眼看去就覺得美。

名聲勝過王羲之150年,為何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他?

王獻之《鵝群帖》

名聲勝過王羲之150年,為何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他?

王獻之《思戀帖》

名聲勝過王羲之150年,為何書聖是王羲之而不是他?

王獻之《中秋帖》

所以王羲之被歷代稱為書聖,被「永以為訓」,就是為了學到這些「法」,從而才能藉助前人的變革,來充實自己,推動自己的變革。



藝術奇蹟,華夏五千年。

品味千年經典,傳承傳統文化。

如果你也喜歡傳統文化,請關注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