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再次確認如果聯想20年前開始做晶元,現在基本比肩英特爾?

再次確認如果聯想20年前開始做晶元,現在基本比肩英特爾?

柳傳志當年的選擇邏輯,聯想前身隸屬於中科院計算所,成立於1984年,由於缺乏技術,柳傳志力邀說倪光南加入聯想,才有了1994年倪光南因柳傳志反對做晶元、堅持做營銷,兩人分道揚鑣。不用假設倪光南當年做晶元,從聯想經營管理角度說,柳傳志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豪賭的新技術,對於剛啟程的聯想風險確實太大、失敗概率很大。

於是柳傳志求穩,想通過營銷賺取利潤,讓聯想生存下去、做大規模。如果立足當年,不能說柳傳志的方案完全錯。 多數企業選擇聯想之路。聯想的選擇,是當你科技企業發展初期的普遍問題,即要處理好技術、貿易、營銷三者的關係。當時正值改革發展初期,眾多企業都面臨技術薄弱的問題,科技投入成本高、時間長,如果從事倪光南主張的晶元等技術研發,短時期內很難見效,反而有失去市場、難堪重負的壓力。

所以多數企業都選擇柳傳志的路徑,缺乏技術硬核的企業基因,這種基因一旦形成很難打破。華為以技術為先,在技術豪賭中生存了下來,成功之路不可複製。現在思路固化是不對的。隨著經濟技術的發展,核心競爭力轉為科技創新,僅靠貿易和營銷很難從同質化的競爭中持久佔得先機。華為的5G、晶元技術領先於全球,但不能代表中國科技實力整體提升。無論從政策層面還是企業層面,都應將更多重心投入到科技研發中。

當阿里巴巴雲服務、台積電晶元製造技術、京東方屏幕製造等技術展露頭角時,楊元慶說全球化之下,聯想不打算做操作系統和晶元,有合作夥伴即可。楊元慶與聯想打算做什麼不重要,如果沒有核心技術、部件自主化、國產化的意識和舉措,對聯想打造核心競爭力、發展中國智能製造都不是好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差評數碼 的精彩文章:

機械硬:SSD硬碟,正式再見
任正非這次採訪會不會過早的暴露華為的實力?網友卻這麼說

TAG:差評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