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火箭刷新了航天記錄,美俄早已被我們甩在身後,他功不可沒

中國火箭刷新了航天記錄,美俄早已被我們甩在身後,他功不可沒

我們的航天成就有目共睹,尤其是嫦娥四號成功登陸月球背面的瞬間,這是代表全人類踏足月球背面的第一步。這讓國際上的競爭者與合作夥伴驚嘆不已。如今,越來越多的航天成就刷新著記錄,我國航天事業正逐漸趕超昔日可望不可即的對手。

5月,一枚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最終沖向了浩瀚的太空。至此,為北斗導航系統送入了45顆衛星到地球靜止軌道。此次發射標誌著中國北斗二號工程的第四顆備份衛星順利入軌,同時也刷新了長征三號丙火箭的發射次數,這是長征三號系列的第101次發射。

我們的航天事業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有一個人的功績不可磨滅,他就是中國工程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火箭總設計師龍樂豪。龍老如今已是81歲的高齡,但是他依然在為航天事業殫精竭力,不久前他還親自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目睹了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00次發射。

作為新中國航天事業的奠基人,龍樂豪提出的洲際導彈未速調解方案沿用至今,他和他的團隊通過無數次的驗算和實驗,提高了衛星的發射經度和入軌的精度,還研發出讓一發低溫推進劑火箭連續三次加註、兩次泄出、六次點火試車的技術方案,為國家節約了數千萬元的科研投入費。

龍老和他的團隊也不是一路順風,1996年二月,我國發射了自行研製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這也是我國當時運載能力最大的一種火箭。然而它的第首次發射起飛僅僅兩秒,火箭的運行方向就發現了傾斜,最終飛行22秒後,火箭頭部墜地,撞到離發射架不足兩公里的山坡上爆炸損毀,作為此次火箭的總設計師和總指揮,龍樂豪院士曾經一夜白了頭。

此後中國航天事業更加嚴謹,火箭的技術方案確認之後,要多次確認無疑才會進入製造階段,對於火箭的零件質量,也要進行全面的複查,共完成了12類和256條措施的改進。

1970年,長征一號運載火箭將我們的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成為世界第五個能夠獨立發射衛星的國家。

2003年,成功發射載人飛船,成為世界第三個獨立將航天員送入太空的國家。

2018年12月28日,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著陸,成為世界第一個在月球背部著陸探測的國家。

如今的中國,已經成功發射長征系列火箭發射304次,成功率達到了98%以上。這個成功率在全球是絕無對手的。航天業傳統大國美俄都做不到這樣的效率,它們曾多次失敗釀成慘劇!

100多年前,中華民族輸掉了對海洋的競爭,如今絕不會放棄更為浩瀚的太空。中國的航天事業已經邁向了新的征程,今年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開展它的首次飛行,這款新型重載運載火箭,已經走向了它的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諫 的精彩文章:

俄部署新型導彈,憑300公里射程抹平F-35基地,日本很失望

TAG:圖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