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如果沒有隕石襲擊,恐龍會進化出智慧嗎?研究員給出兩種答案

如果沒有隕石襲擊,恐龍會進化出智慧嗎?研究員給出兩種答案

在人類之前,地球上有許多生物,恐龍,作為曾經存在於地球上的霸權之一,吸引了許多科學家去研究。根據目前的主流理論,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是隕石對地球的撞擊,但同時也出現了一個有趣的想法:如果恐龍沒有滅絕,那麼它們會演化成什麼?

首先要確定的是,如果恐龍存活下來,它們就不能像現在發現的這樣大,因為地球有冰河時代,地球的含氧量比恐龍活躍的時候要低得多,因此,無論恐龍是否能進化成智慧生物,它們肯定會變得更小。

第二件事是確定人類不會出現,所以那些想要看到人類和恐龍戰鬥的人會感到失望了。因為從時間上講,靈長類動物直到白堊紀晚期才出現地球上,而且它們並不很大,與現在的情況相差甚遠。可以說,就體形而言,靈長類動物沒有優勢去和恐龍競爭,一些專家還表示,正是因為在隕石撞擊地球之後,大型動物滅絕,小型靈長類動物才會有機會開始進化和繁衍。

如沒有發生隕石撞擊地球,那麼恐龍也不會消失,如果維持這種情況下去,讓恐龍繼續進化,它們與今天的人類有何不同?

這分為兩種聲音,一種聲音認為恐龍可以進化成智慧生物,另一種是它們不能進化成智慧生物。先看看前者,在北美,有一個專門研究恐龍的學術機構,這些人對傷齒龍進行了模擬進化和繁衍,並製作了恐龍的模型,除了皮膚和眼睛,其餘的地方與人類沒有太大差別,這也是恐龍人理論的確立。

至於我們為什麼要建立傷齒龍恐龍模型,那是因為它們被認為是白堊紀晚期最聰明的恐龍,可能超過了現在的哺乳動物。至於後者,也有充分的理由證明恐龍無法進化成高級智慧生物。

由於從恐龍出現到它們滅絕的1.6億年之間,恐龍並沒有進化出智慧意識,從現代的觀點來看,擁有高智力水平的幾乎都是哺乳動物,而恐龍是典型的卵生動物。

主流觀點認為,哺乳動物可以從母體吸收足夠的營養物質以持續發育,但卵生動物很難做到這一點,自出生以來,卵生動物與母親分離,不能從母體吸收更多營養來發育大腦。然而,也有一些觀點認為中世紀的恐龍是沒有必要去進化的,因為當時的環境不需要進化也能生存下來,因此,如果真的建立起恐龍人的理論,那它主要是針對晚白堊紀的恐龍家族的。

但事實上,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恐龍的後代,相當多的人認為鳥是恐鳥的後代,蜥蜴與鱷魚也可算作恐龍的直系後代,而雞同樣也可算作恐龍的後代,它們的基因相似度達到了80%,有些人也建議從雞身上提取出恐龍的基因並將其繁殖。

筆者:三體——阿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宇宙科學探索者 的精彩文章:

月球沒有發射台,阿波羅飛船是如何返回地球的?看老美怎麼回答
月球正在不斷縮小?或與「月震」活動有關,它的變化警醒人類

TAG:宇宙科學探索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