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國聯軍侵華僅3萬人,北洋軍已初具模型,袁世凱為何袖手旁觀?

八國聯軍侵華僅3萬人,北洋軍已初具模型,袁世凱為何袖手旁觀?

清朝雖然一直對外宣稱是堂堂的大清帝國,但是在末期的內憂外患之下,清朝終於意識到了自己與其他國家在閉關鎖國的歲月當中逐漸拉開的差距,不再一直活在自己的帝國夢裡,等到他們終於願意睜眼看看世界的時候,已經晚了。多個國家在嘗到甜頭之後,輪番對清朝發起了猛烈的進攻,使得一個完整的國家開始逐漸地淪落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0世紀初的的時候,更是八個國家對清朝發起了聯合進攻,本就已經分崩離析的清朝根本經受不住這樣的連番打擊,越發的搖搖欲墜。八國聯軍的士兵向著京城進發,多年穩住皇宮的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也徹底的意識到自己自身難保,於是丟下這個爛攤子和一城的百姓帶著幾個心腹大臣跑路。

李鴻章臨時接過了大任,再次代表清政府出去和談,又簽訂了一個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已經成為了當時一個默認的議和方式,沒有人在意到底誰才是正義的那一方,落後就要挨打。李鴻章的內心應該是絕望的,整個大清整出來的爛攤子,但是李鴻章卻要去承擔絕大部分的責任,以至於多年之後他還在被人罵是一個賣國賊。

其實這件事情也不願李鴻章,當時的局面如果不這樣還能怎麼辦?很多人忍不住要問了,清朝當年的八旗兵不是很強悍么?北洋軍閥當時已經初具模型,為什麼不出去抵抗?其實當時的袁世凱手中已經握有的北洋軍的軍權,實力也不可小覷,聯軍大約只有三萬人馬,可是袁世凱卻始終袖手旁觀,並沒有派兵出征,這是為何?

其實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聯軍主要對付的人是江湖上一直要滅洋的義和團,可是袁世凱的北洋軍和義和團素來不和,所以袁世凱並不願意趟這攤洪水。當年義和團在中國的範圍之後大肆的屠殺洋人,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在華利益,清政府表面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其實內心深處對於義和團的行為是默許的,想要借義和團的手殺一下洋人的威風。

在八國聯軍侵華之前,也相繼發生過幾次境遇相同的事件,但是那些以死抵抗的士兵們下場都很悲慘,哪怕活著回來也要為清政府的懦弱無能買單,所以將士們一個個都寒了心,所以大多保持觀望的勢力,並沒有人願意挺身而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翻斗雲 的精彩文章:

美軍征戰從不系皮帶,看似廉價的布料腰帶,其實大有考究
清大臣貸款回收失地,卻不料藏豐富石油資源,夠中國使用150年

TAG:歷史翻斗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