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在阿富汗難以取得完全勝利,而在伊拉克純屬自找苦吃

美國在阿富汗難以取得完全勝利,而在伊拉克純屬自找苦吃

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是美國在21世紀以來進行的兩場大規模的局部戰爭,這兩場戰爭都發生在小布希執政時期。然而,在邏輯上,這兩場戰爭雖然都與中東局勢有關,但兩者都有著不小的區別。

當然,在一段時間裡美國最大的對手是激進主義,而激進主義的來源恰恰與美國在中東的政策有關。英國當時沿著猶太復國主義運動的路徑在1947年將猶太國家建立於中東,這成為了西方與中東地區之間關係的新導火索。而在四次中東戰爭後,中東國家不僅沒能消滅以色列,反而在戰場上屢屢失利,加上中東國家背後粗暴的治理和較為原始的政治組織,這讓相對世俗化的中東國家精英面對來自大眾越來越多的不滿。而美國在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直接支援以色列,以及支持伊朗的巴列維王朝這些政策則讓這種不滿直指美國。某種程度上,激進主義是中東對戰後秩序不滿的回應,雖然這種回應本身也問題多多,但激進主義往往指向美國卻也殊途同歸。

阿富汗戰爭是美國遭受9·11恐怖襲擊後美國發動的軍事行動,其主要作戰對象是塔利班政權和其戰略盟友基地組織。後者作為阿富汗的外來者相對容易處理,但塔利班卻是一個阿富汗內生的激進政治力量,他們紮根於阿富汗社會。美國扶持的阿富汗政府卻更像個外來者,而其治理能力卻一如既往的糟糕。塔利班真正的優勢恰恰在於相對於阿富汗政府具有更高的治理效率,他們比低效、官僚、腐敗的阿富汗政府更能處理基層事務。

而另一方面,阿富汗本身對於美國來說缺乏真正意義上的戰略價值,美國不願意在阿富汗投入過多的資源。對美國來說,作為9·11後的報復是有意義的,但也僅此而已,阿富汗不值得美國大規模戰略投入。因此,內部有效率,對外對手又不願強行投入更多資源,儘管美軍每次都可以大量殺傷塔利班武裝人員,但塔利班還是難以真正被剿滅,他們仍然可以源源不斷地汲取社會資源,當然還有海外援助。

但是在伊拉克,2003-2008年的大範圍衝突其實完全是美國自找的,這場本來可以避免,甚至對美國無甚必要的戰爭在小布希時期發動,美軍自然摧枯拉朽地消滅了薩達姆政權,付出的代價很低。但是,問題是美國居然沒有可靠的戰後佔領、重建和恢復計劃,一群腦子裡充滿了牛仔思維的政客在華盛頓粗暴地幻想打垮薩達姆政權後在伊拉克人的歡呼聲中撤軍。結果,美國在伊拉克的戰後佔領一塌糊塗,先是任命了說話直率但毫無最高行政經驗的保羅·布雷默作為擔任負責監管伊拉克戰後政治和經濟重建的最高文職行政長官,這位仁兄宣布伊拉克阿拉伯復興社會黨為非法組織,這一下子就將有人脈、有資源的前政權官僚,以及還有大量軍火的前政權軍隊非法化,把這批還有龐大資源和社會網路的人逼到了絕境,他們可能不組織起來反對嗎?

而伊拉克的地方勢力、宗派勢力、族群勢力之前曾經被薩達姆政權強行壓制了,而且手段十分殘暴,而薩達姆政權垮台後他們不出來撈一筆就純屬有病。因此各路豪傑紛紛起事,有的反對美國佔領、有的反對反對美國佔領的派別、有的想借美國人的手壓制或消滅另一派、有的想借伊朗人的手壓制或消滅另一派,而這些人之上則是一個沒有軍隊、沒有財政能力,甚至連巴格達綠區都出不去的伊拉克過渡政府,本來就派系複雜的伊拉克社會不陷入大規模的動亂才有問題。

而且美軍竟然沒有正確的應對策略,美國根本沒有準備好為伊拉克提供公共服務,戰爭結束1年後巴格達也只能維持每天10小時的供電,這樣的環境加上局勢動蕩,伊拉克根本沒有值得一提的經濟活動,大量年輕人必然失業,進而成為武裝派別源源不斷的兵源。大量的美國駐軍為避免傷亡龜縮在軍營里,只有武裝巡邏時才出去。這樣的情況下,伊拉克人只能見到殺氣騰騰的美軍,雙方的敵意根本無法消除,武力濫用和隨之而來的報復不可避免。

唯一做得比較好的是第101空中突擊師的師長彼得雷烏斯,他才能採取正確的策略,在摩蘇爾為伊拉克人提供真正的公共服務,並與民眾進行了大量的交流。但是,直到2007年2月彼得雷烏斯才正式成為駐伊拉克多國部隊最高指揮官,他上任後美軍的傷亡由於更多的軍事行動而有所增加,但到了2008年效果就十分顯著,這才讓美國最後撤離伊拉克提供了可能,而此時小布希政府的兩個任期都快結束了。

整體上看,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雖然時間接近但還有很多內在不同。阿富汗是因為不願意更多投入而且還面對內生政治力量,因此持續至今。伊拉克則是美國自己的愚蠢策略作死導致的結果,策略對頭還是可以穩住局面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怪蜀黍老曾 的精彩文章:

TAG:怪蜀黍老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