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OPPO K3 體驗:同價位超能打的千元真香機

OPPO K3 體驗:同價位超能打的千元真香機

從 K1 到 K3,OPPO 在主打互聯網人群的 K 系列中採用了跨越式命名,來強調手機的迭代變化。

去年初次亮相的 OPPO K1,就率先把屏幕指紋從三四千元的旗艦下放到 1500 元價位段,是 OPPO 做出的大膽嘗試,高端體驗平民化的一大步。

如今,新發布的 OPPO K3 不僅延續了 K1 的 1599 元起步價,還明顯有了更多的誠意——誰能想到屏幕指紋、升降攝像頭、VOOC 3.0 和 8GB 256GB 存儲組合等這些原本被當作高端手機的核心配置,會一股腦地下放到 K 系列上面?

也難怪 OPPO 提出了「硬核少年」這種更像是旗艦機才會用到的宣傳口號,也讓本次 K3 的受眾變得更加清晰、明確:那就是讓混跡於互聯網的年輕人們,也接受這款機型,即便他們對硬體參數瞭然於心,對價格又頗為在意。

至於這個「硬核」是流於表面,還是名副其實,我也在這幾天的使用體驗中找到了答案。

用過就回不去的升降全面和 VOOC 閃充

初看 OPPO K3 的官方渲染圖,它主打的「無開孔全面屏 升降攝像頭」的設計確實讓人感到很驚艷。僅憑這項設計,就足以在一眾劉海屏、水滴屏和挖孔屏手機里脫穎而出。

不同的是,去年我們只能在旗艦機陣營看到類似的設計,而如今 K3 卻在千多元價位上,實現了基於升降結構的「真全面屏」。

在這個價位段上,做這種選擇的機型其實並不多,雖然說種種方案各有優缺點,但毫無疑問,升降攝像頭配「真全面屏」是觀感最好的。

先來看看攝像頭,本次 K3 的前置攝像頭模組位於手機頂部中間,通過步進馬達驅動,所以僅僅是正中央一小部分彈出,OPPO 稱這顆攝像頭可以在 0.74 秒內升起,而且還使用了藍寶石鏡片來保護鏡頭不被磨損。

另外,這顆前置攝像頭使用了 1600 萬像素的感光元件,支持人像模式和 AI 美顏,滿足姑娘們自拍需求沒有什麼問題。我這種直男大概十天才會用一次前置自拍吧。

但 K3 最讓我意外的並不是它的屏幕形態和升降攝像頭,畢竟到了 2019 年,以升降電機來隱藏前置攝像頭的做法已經成了另一種主流。而 OPPO K3 可以在千元價位中成功突圍,靠的是以下幾點。

首先是它的屏幕素質。OPPO K3 使用的是一塊 6.4 英寸的 OLED 屏幕,解析度為 2340×1080,視覺效果並未因為價位打折扣,而且類 DC 調光的低亮頻閃保護也已經預裝在系統之中,可以在低亮度遊戲環境下緩解雙眼的疲勞。

其次,有優秀屏幕還不夠,K3 連屏幕指紋都是全系標配。這不僅讓它更具旗艦風範,也避免了實體指紋開孔對於手機後背完整性的影響。

在實際使用中,K3 的屏幕指紋比去年我用過的 K1 要快不少,所以我可以放心地將屏幕指紋當作主要解鎖手段,就算是手指的方向稍微斜一點,也可以精準完成識別。

按照 OPPO 的說法,這次 K3 使用了一套新的光感指紋識別技術,不管是響應速度還是識別率都有了明顯進步。

這也讓我萌生了新的「懶惰情緒」。為了讓解鎖更輕鬆,我直接把左手的五個手指全都錄入了指紋。

就算是最常用的大拇指:

或是擺在桌面時會用到的食指:

還是非常另類的無名指騷操作:

OPPO K3 的屏幕指紋解鎖都能一一應對,毫無壓力。

最後,OPPO K3 的存儲規格也在儘可能地向旗艦看齊。先是砍掉了 4GB 運存選項,直接從 6GB 64GB 起步,確保了體驗的下限;同時還有最高 8GB 256GB 這樣的超大容量可選,等於是將上限提到和主流旗艦一個水準。

在這樣的存儲規格下,K3 內置的驍龍 710 晶元自然十分夠用,畢竟在 1500 元這個價位段上,接棒一代神 U 驍龍 660 的驍龍 710 也的確是現在最好的選擇。

跑分意義不大,我們等會兒直接說體驗。

電池方面,K3 採用的是 3765 毫安電池,有點驚喜的是它居然直接標配了新一代的 VOOC 3.0 閃充技術。當年的「充電 5 分鐘,通話 2 小時」猶在耳畔,如今這個技術已經進化到了第三代了。

作為目前 OPPO 手機的核心賣點之一,VOOC 3.0 閃充最大的好處就是充電速度有保障,實測不到 30 分鐘就能給 K3 充一半左右的電,哪怕是邊充邊玩遊戲也不用擔心發熱問題,完全充滿則需要 1 小時出頭。

相較於之前得 VOOC 閃充技術,其實 VOOC 3.0 在功率上沒有升級,但是對於全程高功率充電,邊玩邊充等場景做了很多的優化,在這個技術上,K3 得到的支持,和 OPPO 上半年的旗艦系列 Reno 沒差別。

遊戲全程滿幀超能打

智能手機本質上是一個軟硬結合的產品,從去年開始,OPPO 就已經在系統層面做出各種針對性優化,比如有面向短視頻的超清視效,以及優化底層資源調度的 HyperBoost 加速引擎等。

而在今年的 ColorOS 6 上,OPPO 對於手機遊戲玩家的需求做了更深度的挖掘,讓他們可以藉助內置的遊戲空間和遊戲助手,對遊戲進行統一管理;而「GameBoost 2.0」還會對遊戲狀態下的手機觸控響應、幀率和網路連接做了定向優化。

目前,這套針對遊戲的「組合拳」已經非常成體系了,而恰好在這個時間點推出的 OPPO K3,自然能享受到全套方案。

除了自定義的性能模式和各種底層優化外,我最喜歡的一個功能就是可側滑呼出的遊戲助手,它可以讓我以小窗口的形式快速回複信息,而不是被各種彈窗或來電打斷,對遊戲體驗的提升有極大幫助。

值得一提的是,OPPO 還對手機遊戲經常會出現的一些用戶痛點做了完善。

比如在散熱這個重要因素上,K3 就在內部使用了更好的導熱凝膠材質替代了導熱硅膠。這不是說用 K3 玩遊戲就完全不熱了,只是溫度可以控制在一個更容易被手掌接受的範圍內。

同時,在《和平精英》這類大型遊戲中,新的導熱材料也可以讓晶元保持長時間穩定運行,確保手機不會出現過熱降頻、越玩越卡的情況。

還有很多遊戲愛好者青睞的 3.5mm 耳機介面,也在 OPPO K3 上得到了保留。這意味著就算在公眾場合,你也可以隨時插上自己慣用的耳機,沉浸在一個人的遊戲世界中。

至於具體玩遊戲的效果如何,我們還是要看實際的數據。我在 OPPO K3 上試玩了包括《和平精英》、《王者榮耀》在內的幾款主流手游,其中《和平精英》支持最高 30 幀的高清模式,而《王者榮耀》則可以保持全程 60 幀的穩定運行。

考慮到 OPPO 都對這兩款熱門手游做了深度優化,我們基本不用擔心它們的穩定性。

相較於之前的驍龍 660 而言,驍龍 710 在性能上對於上述的主流手游,尤其是至今霸榜的《王者榮耀》而言,是留有性能冗餘空間的,而不像之前的驍龍 660 那樣堪堪夠用。

自然,大型手游這關過了,微信微博抖音這些,肯定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實力派 K3 竟然也能靠顏值取勝

最後,我們再回頭看看 OPPO K3 的外觀設計。在這個大家正面都是一整塊屏幕的時代,評價各家手機的正面已經沒有太多意義,更適合拿出來聊的其實是手機的背面。

OPPO K3 的背面就很值得一提。

幾個月前,OPPO 拿出了一套全新的設計語言,希望向外界詮釋它對手機設計的新思考。其中有幾個比較顯眼的細節,比如純平無凸起的攝像頭,強調對稱美學的中軸線等。

秉承著這個設計思路的 Reno 系列也成為 OPPO 手機中外觀評價最好的機型,這其中有材質和工藝的原因,當然也有全新設計語言的功勞。

而 K3 也將這種思路傳承了過來,還融合了 OPPO 擅長玩色彩的一面。這也讓它有別於市面上其它「將攝像頭豎排在左上角」的「iPhone 追隨者們」。

這次 K3 有星雲紫、秘境黑、晨曦白 3 種配色,以我手上的星雲紫配色來說,後背從左到右正好是一邊更偏藍一邊更偏紅的的漸變設計。

尤其是在光線的折射下,你還會隱約看到一條由貫穿整個後背的 S 形光紋。

而手機正面則是相當簡單的一整塊無切割的屏幕、隱藏式的聽筒、三等邊的超窄邊框,以及頂部升降攝像頭和底部的 USB-C 介面,基本都和市面上的旗艦機無異。

唯一能體現出差別的大概只有 K3 的小下巴,目測比 iPhone XS Max 的下巴寬二分之一左右。但考慮到 K3 的千元價格,這個寬度對於同價位手機而言,已經控制得很不錯了。

另外,K3 的精湛設計不僅僅停留在觀感上,做工和手感也十分考究。

比如說它的弧面後背,可以更好地貼合手掌,同時 3D 立體成型技術也弱化了後蓋與中框之間銜接的縫隙,讓整機的一體性更強。

當我握持手機時,這個後背的觸感也不像玻璃和金屬一樣冰涼,反而更多是一種溫潤的順滑;191g 的整機重量不算輕,但也比我 208g 的 iPhone XS Max 輕一點,墜手感沒那麼強。

需要說明是,K3 的後背使用時也不容易沾染指紋和油污,至於中框則是做了磨砂效果處理。而晨曦白則是採用了真空鍍膜工藝,且它的白色更為純凈徹底,邊框則接近於金屬拋光的效果。

總之,單看外觀的話,你實在很難將 OPPO K3 與市面上那些千元機聯繫到一起。擅長工藝設計的 OPPO,在這次的 K3 外觀上也很用心,把全新的 OPPO 設計風格應用在這款千元機。

OPPO 並未怠慢這款千元機

如何在有限成本範圍內將產品做到最好,是一門學問。對智能手機來說,它考量的是一家廠商對各個功能點的取捨,對供應鏈的把握,以及對受眾和目標人群的需求認知。

而作為用戶,我們也樂於看到各大廠商們可以在一個既定價位下,做到什麼程度。

如此看來,OPPO K3 無疑是有明確針對性的——作為 OPPO 在 1500-2000 元價位段的補充,以及面向的互聯網人群,你也會思索它和其它同類機型的異同。

很明顯,這次 K3 的最大賣點並非是升降攝像頭或驍龍 710,而是在 1500 元的成本控制下,對各個功能點都做到了很好的兼顧。

而在做好本分工作之餘,K3 又在外觀設計、存儲規格和系統審美等幾個方面擁有比同層級產品更好一點的表現。

最終,OPPO 想要吸引的,也是那群更在意手機外觀,更重視遊戲體驗,以及更希望買到一款在各方面都保持均衡、性能夠用、沒有明顯缺陷的手機的年輕用戶。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在 K3 這款產品上,OPPO 沒有吝惜旗下的招牌技術和全新設計。

還有一個需要強調的是,很多人只看到了 OPPO K3 產品本身,但卻忽略了 OPPO K3 也享受著和其它 OPPO 手機一樣的待遇,比如穩定的供貨和完善的售後等,這些關係到後續體驗的服務,同樣也是 K3 的優勢和競爭砝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要想買宜家的這塊限量地毯,你還得先做個心跳測試!
Redmi K20 Pro 體驗:一台更好的小米 9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