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儒家6條處世之道,凝聚著千年的智慧結晶!

儒家6條處世之道,凝聚著千年的智慧結晶!

儒家6條處世之道,凝聚著千年的智慧結晶。

1、以和為貴

禮之用,和為貴。——孔子

禮儀是用來維護社會秩序和平,人們之間和諧相處的重要橋樑,無論是國家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都需要禮儀。對待別人有禮貌,別人也會尊敬你,當每天我們都生活在和諧的氛圍中,我們才會感受到生活的快樂與幸福。

2、以孝為本

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凡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孔子

一個人在家要孝順父母,出外要尊重師長。要謹言慎語,講究誠信。要有愛心,要親近品德高尚的人,做事之餘要多學習。

如果沒有我們的父母,我們就不會來到這個世界上,父母辛辛苦苦把我們養大,所以我們對自己的父母盡孝是理所應當。盡孝,不僅是一個人良好品質的展現,也會使家庭變得更加和諧、歡樂。

3、學而不厭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孔子

孔子在這裡反覆強調「不亦說乎」,是指讀書做學問要自始至終,並不全然是為了功利,而是為了感受學習與生活的樂趣,不斷從書本中學習,向別人學習,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

在孔子看來,學習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孔子在生活中也的確做到了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的學習思想主張在《論語》中隨處可見,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

4、安貧樂道

飯疏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孔子

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這樣的生活也有很大樂趣。而用不正當的手段謀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天上的浮雲一樣。這段話體現了孔子的貧富觀,同時也表達出他的高尚品質,即不做物質的「奴隸」,不為了謀得富貴出賣人格。

5、知錯就改

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孔子

君子如果不自重就產生不了威嚴,即使善於學習也不能培養出莊重的氣質。做人要以「忠」和「信」為主,不要和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不要迴避,要勇於改正。

孔子要求有志於學的人踏實穩重、積極向上,時時反省自己所做之事、所說之話,勇於改正自己的錯誤。人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知錯不改,甚至變著花樣去掩飾。所以,孔子特彆強調人要有勇氣改正自己的錯誤,這才是具有真學問、真道德。

6、修身參悟

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孔子

這是孔子著名的修學言論之一,他用幾個數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我十五歲時有志於學業,到了三十歲終於有所成就。四十歲時,由於閱歷豐富,對各種事情就有了自己的判斷能力,也會處理得更加得當。五十歲時,懂得了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坦然面對各種不同意見。七十歲時,能隨心所欲,而又不會僭越社會規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小毛豆 的精彩文章:

TAG:國學小毛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