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世人皆知切爾諾貝利不知40號城 八萬多人還生活在這座地球墓地

世人皆知切爾諾貝利不知40號城 八萬多人還生活在這座地球墓地

除了切爾諾貝利核泄漏之外,大家印象中還記得前蘇聯有過其他核事故嗎?

有但是當時都保密了,其中最讓人好奇的就是這個名為 City-40的鈈生產工廠。

哪怕是在上世紀90年代,這個地方依然不在地圖上顯示,城裡的居民在官方數據里也是被消失掉的群體。

直到2011年,俄羅斯政府才承認這些封閉城市的存在。

這座城市的建立者是一群二戰結束後1947年,12個勞動營里出來的四萬名囚犯,還有研究核能的科學家,他們一起建立了地下核電廠。

據說當時這群囚犯面臨著2種選擇,要麼在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當苦工勞改25年,要麼在City-40的地下核電廠勞動5年。

毫無疑問,大家選擇了後者,因此第一個核反應堆僅用了18個月就建好了,這片區域後來不斷擴建,命名Ozersk。

其實這群囚犯真是吃了沒文化的虧,雖然在核電廠工作只有五年時間,看起來很短,但是天天暴露在過量輻射中,基本上就是主動選擇了死刑。。。。。。

因為基本上這批最早的建設者們,幾乎都來都沒有能健康熬過五年的勞動期。

現在這個城市有了姓名就是Ozersk,曾經只有City-40的代號,而且蘇聯的官方人口普查里,這座城市極其居民都是被「消失」的。

作為蘇聯和武器項目的誕生地,這個城市理所當然的也是地球上污染最嚴重的土地。

即使健康面臨著極大風險,很多居民依然願意住在這裡,城市周圍曾經有兩層帶刺電網包圍,還有武裝警衛巡邏監視。

為什麼這座封閉的城市一直有很多人願意定居呢?

因為極高的福利待遇和生活水準足以吸引一批又一批的人前來。

學過歷史的都知道,蘇聯有一段時期,老百姓物質生活比較匱乏,但是在City-40這裡,居民有很高的工資收入、能接受高等教育、甚至還分配住宅。

這座圍城裡的商店從來都不缺各種水果蔬菜食物,甚至連國外的產品都很豐富。

這座城一共培養了三代核電區居民,但是那裡的生活、工作模式幾乎沒有改變。

在1945年到1957年間,城市附近的Mayak plant核電站被廢棄了,還產生了大量的輻射廢料,流進了附近Techa河中,最後匯入北冰洋。

曾有科學家估計這個廢棄核電站產生的輻射危害是切爾諾貝利核泄露的兩三倍,受污染的土地有數千公里,這片區域被稱為Eastern Ural Radioactive Trace 。

其中四十七萬人都暴露在核輻射下,很多人死於放射性癌症,倖存者有很多被診斷出慢性輻射綜合征。

不過因為很多與核電站相關的資料在當時都是保密的,所以直到三十年後,很多事情才慢慢浮出水面。

現在那片被污染的土地已經被再次種樹掩埋,地表可見廢料扔進附近Lake Karachay湖中。

儘管Lake Karachay湖被譽為鈈湖、死亡湖,那片區域被稱為地球墓地,城裡依然有八萬多人生活其中不願離開。

本文選題:家有胖柴

本文編輯:家有胖柴

原文來源:boredpanda

聽說關注我的人,都變野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有雜談 的精彩文章:

日本女性曾因「劣等基因」被強制絕育 要求賠償400萬遭駁回

TAG:天天有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