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公共文化建築設計:辛亥革命博物館/案例

公共文化建築設計:辛亥革命博物館/案例

設計:中信設計

辛亥革命博物館,是為紀念辛亥革命·武昌首義100周年而興建的一座專題博物館。項目位於武漢市武昌區首義廣場南側,與武昌起義軍政府舊址(紅樓)、孫中山銅像、黃興拜將台紀念碑、烈士祠牌坊等串聯成首義廣場炫目的文化符號。

博物館設有1個序廳、5個基本陳列展廳和1個多功能展廳,集陳列展示、文物收藏、宣傳教育與科學研究等功能於一體,是現有辛亥革命專題博物館中展覽規模最大、陳列科技含量最高、復原場景最多、參觀導覽系統最全的博物館。

從城市及景觀視線著手,形成了黃鶴樓與蛇山炮台正三角形構圖的景觀視廊。正三角形本身就被賦予向上、進取的意味,與辛亥革命的精神相對應。面對紅樓的北面局部內收,與U字形的紅樓形體在空間上形成圍合、在形式上產生對話關係,體現百年前後歷史的呼應與對位。傾力打造親民、開放的公共空間。

採用折板空間鋼架的結構體系,建築表皮的三角形斜柱既作為外幕牆支撐骨架,又作為樓層豎向支撐結構,進行一體化設計,實現了規則無柱的展廳和公共空間,達到了建築與結構形式的完美統一。

辛亥革命博物館外形設計獨特,融合了中國傳統建築元素和現代建築特色。高台大屋頂的架構彰顯中國建築「雙坡屋頂」和「飛檐翹角」的特質;幾何形向上升騰的外牆意象頌揚了敢為人先的首義精神。三角形的建築母題,賦予建築進取、創新的意味,寓意武昌首義勝利。

建築採用具有雕塑感的造型,塑造出剛毅、挺拔的視覺效果。外牆利用自然雕琢、風化的紋理,創造出建築「破土而出、渾然天成」的藝術效果,營造出凝重的歷史紀念氛圍。與周邊蛇山、紅樓及武昌老城區景觀協調共存。

建築外牆採用紅色,基座採用黑色,「紅」與「黑」兩色的對比,不僅反映了辛亥革命博物館所表達的「革命」與「黑暗」的對應,也體現了楚國建築「紅」與「黑」的基調。紅色的主基調與紅樓的色彩協調統一。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柒旬 的精彩文章:

宗教+小型公建設計:義大利米蘭基督復活教堂/案例
公共文化建築設計:曲靖市文化中心圖書館/案例

TAG:柒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