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童年無法達到父母標準的創傷,需要追溯與諒解進而改變現在

童年無法達到父母標準的創傷,需要追溯與諒解進而改變現在

假若是重大創傷,像是性侵、家破人亡、身體虐待、極度貧窮、目睹自殺殺人等等。探索這些災難般的事件影響,應該是一件必要且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更多時候,為什麼沒有這些狀況,卻也在討論早期經驗?

童年無法達到父母標準的創傷,需要追溯與諒解進而改變現在

因為我們在童年時期十分脆弱、且容易歸因錯誤

也就是說,當發生一件不愉快的小事,已是大人的我們也許覺得沒什麼,但還是小孩的我們缺乏知識和理性,無法了解照顧者的情緒和想法,更無法自我安慰。再加上,若這件小事拖了很長一段時間,更會埋在潛意識中揮散不去。於是有了以下公式:

事件嚴重性x持續時間=影響程度

童年的小小裂痕,都會形成長大後難以縫補的鴻溝

許多人流著眼淚,卻說自己的家庭沒什麼悲慘的經歷,甚至是很幸福的,其實這正是所謂的非典型的家庭破裂。他們可能是雙職工家庭不缺錢、級常度假、所有親屬都健在、不曾有過重大天災人禍的創傷、父母時時刻刻提供溫暖提供愛。但他們就是莫名悲傷,打從沒什麼記憶以來,就對家庭有股芥蒂,對朋友缺乏信任、對社會無比失望、最終想離開人世。

但也因為注意力在生活中,因此發生的事件、引起的情緒,讓我們覺得自己太敏感,但其實你本來就會感受到這些東西,只是先前的戰爭存亡、經濟恐慌等更大的壓力創傷事件轉移了注意力。現在,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小創傷,相對於國家當然微不足道,但在你的內心世界中卻是無比巨大,因為關連著你的情緒、你的思想、你的人生觀、你如何看待眼前這個世界。

主觀經驗中,當被各種小創傷所刺痛後,更會對人性產生一種慢性的失望與憤怒。同時,若大腦(從小教養)又再告訴你這些沒什麼,那你就會反過來覺得是自己的錯,不該有這些感覺,內疚於自己想太多,再拿一個高敏感人格來標籤自己。

但其實大家都敏感,能不能意識到、有沒有說出口而已。

這些小創傷像是缺乏關注

小時候缺乏情緒理解、眼神接觸。這可能出現在父母自身有情緒困擾、輕度人格障礙、或是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的家庭中。他們容易讓小孩覺得:你不重視我、我不值得被重視,進而隱藏自己的情緒,或是用更激烈的情緒奪得關注。長大後也會用相同的模式,不自覺地對待親密伴侶。

童年無法達到父母標準的創傷,需要追溯與諒解進而改變現在

反過來說,關注太多,同樣不舒服

像是直升機父母,在孩子旁邊無時無刻叮嚀,吃飯沒、累不累、功課怎麼樣、今天和誰出去、會不會使用水龍頭。這可能讓小孩覺得:「太啰嗦了,你走開」、「你瞎操心,你怎麼知道我什麼都不會?」、「我能力差,其他人能力強」、「你怎麼會這麼看不起我?」。

因為這股看似關愛的好心,讓孩子無法發出憤怒,也讓孩子對關係產生疑惑:「你是真的在意我嗎?是的話根本不會這麼問。」雖然父母過度參與孩子的生活,但實際上在孩子內心中是缺席的。

常見的情形還有,無法達到父母的標準

學習至上是目前教育圈的大環境,成績不好就像人品不好,讀書差似乎就會一事無成,而爸媽討厭你一事無成!因為那彷彿是他們自己最大的失敗,而你是造成他們失敗的元兇!

這讓小孩覺得一定要把書念好,才會成績好,爸媽才會愛。成績等於了愛,成就等於了愛。那孩子也會覺得「你只是為了你自己」、「你不是真正的愛我,你們愛成績勝過愛我」、「我不值得被在乎」。

有毒的羞愧

這些童年小創傷讓你不斷認為「我不好、我還不夠好、我不值得被愛」。它會在親子間代代相傳,稱作代間傳遞。當孩子被上一代的爸爸冷漠拒絕,他可能覺得是自己不夠好,才沒能得到爸爸的關愛。孩子因為羞愧而封閉自己,大幅降低自信心,減少與他人的互動,也更不會與他人互動。

當孩子再長大一些,成為爸爸後,孩子向他討愛時,因為他持續地封閉而沒注意到孩子需要愛,也因為互動少而不曉得如何回應孩子,讓孩子又被爸爸拒絕,覺得是自己不夠好,進而學習到當初爸爸的模樣,持續複製下去。

你可以看到,這一代的爸爸是羞愧的加害者,卻也是受害者。他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像是上一代的爸爸對待自己的方式,同樣的對待自己的孩子。這不是誰的錯,因為他們都只學習到這種方式。

所以,我們並非一昧的責怪父母,那可能也是他們的父母教導他們,關於別太敏感、要隨時注意孩子需求、好好讀書才會成功、別跟其他人不一樣等等。

我們的追溯與討論,是為了能讓自己從當時延燒到現在的憤怒平息、讓難過勇敢表達、讓愧疚消散,看見父母當時也沒有足夠的能力和知識,讓他們自己解脫。而你逃避的情緒,並沒有真的消失,大多時候滿了出來,變成眼淚。

童年無法達到父母標準的創傷,需要追溯與諒解進而改變現在

因此,如果你願意,想像你覺得如何正確地對待當時的自己。問問自己,你需要什麼?將同情和安全感帶到某個痛苦的情緒性時刻。你可以對年幼的自己說說話,拍拍他抱抱他、縮在溫暖的被窩中感覺到被保護。

你無法扭轉過去的事實,但你能改變現在的感受。成為自己的父母,你可以撫慰他受傷的心靈。牽起他細嫩的小手,重新長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鴿子醫生育兒 的精彩文章:

送孩子出國留學比較好?其實學習無國界

TAG:鴿子醫生育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