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他真的想做劉邦?

劉備為何不稱蜀王而稱「漢中王」,他真的想做劉邦?

劉備稱王的歷史背景:

公元217年,劉備派遣吳蘭、雷銅、張飛、馬超等人進攻武都郡,拉開漢中大戰的序幕,然而戰爭結果卻不盡人意。吳蘭、雷銅先後戰死,張飛、馬超敗逃。次年,派遣陳式進攻馬鳴閣道,親率大軍進佔陽平關,陳式又不是徐晃的對手,被徐晃打的丟盔卸甲。劉備與張郃對峙陽平關,一直未能取得突破性進展。直到公元219年,劉備接受法正的建議,主動放棄陽平關,渡過沔水,駐紮在定軍山,最終,黃忠於定軍山之戰陣斬夏侯淵,魏軍被迫撤退。

曹操親征漢中,劉備則固守不戰,趙雲在漢水之戰以少勝多大破曹操,曹操終於放棄漢中,歷時2年的漢中大戰,在劉備付出了巨大代價以後,終於取得了勝利。同年7月,在奪取漢中僅僅2個月以後,劉備就自稱漢中王,那麼劉備為何自稱「漢中王」呢?

漢中之戰具有里程碑式意義:

漢中之戰,顯然是劉備集團的一次慘勝,為了奪取漢中,已經到了「男子當運,女子當戰」的地步,而且劉備軍在下辨、馬鳴閣之戰都遭遇失敗,在陽平關之戰對峙一年又損失了大量兵力,雖然最終取得勝利,但是損失的兵力並不比曹操集團少。曹操那時已經將漢中人口盡數遷移,劉備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奪取漢中以後,劉備集團實力短期不增反降,以至於當關羽發動樊襄之戰時,劉備無力率軍北上響應關羽。

劉備之奪漢中,可謂「雖奪其地,不得其時」。但是,漢中之戰,對於劉備集團而言,依然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在漢中之戰以前,劉備集團一直被曹操追著跑:從徐州跑到冀州,又從冀州跑到荊州。在漢中之戰以前,劉備集團面對曹操集團的勝率幾乎是0。漢中之戰,是劉備集團第一次在正面戰場獨立打敗曹操,這大大鼓舞了將士的士氣,提高了劉備集團打敗曹操進而一統天下的信心,正如法正漢中策中所言:

克之之日,廣農積穀,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三國志

漢中對於曹操來說是「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然而對於劉備來說卻是至關重要的,奪取漢中以後,退可固守要害,保全益州,進可進軍雍涼,乃至興復漢室。從這一點看,對於劉備集團而言,雖說慘勝如敗,卻也是戰略上的大勝利,奪取漢中以後,劉備也沒有停下進攻的步伐:派遣劉封、孟達連克魏國西城、上庸、房陵三郡,後來孟達降魏,曹丕合併東三郡為西城郡,劉封被任命為新城太守。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前夕,策反孟達,孟達帶甲數萬,實力不可小窺,可見東三郡給劉備集團帶來的實力提升還是很大的,東三郡不僅大幅度提升了劉備集團的實力,還打通了荊州與益州的聯繫。準確來說,是在取得東三郡之戰勝利以後,劉備才進位漢中王的,正因為漢中之戰具有里程碑式意義,劉備才稱漢中王,以紀念這次勝利。

漢中王是之前劉邦的王號

漢中只不過是益州的一個郡,曹操都稱魏王了,劉備為啥不稱蜀王,偏偏要稱漢中王?雖然表面來看,漢中王只是郡王,而蜀王卻是親王,顯然劉備稱蜀王才能與曹操的魏王地位想到。但是,漢中王是之前漢高祖劉邦的王號,劉備稱漢中王,是向世人宣告其正統性,如果稱蜀王,那就是背叛朝廷的割據政權了,但是稱漢中王不同,這是效仿當初高祖劉邦的王號,意在告訴世人,我劉備繼承先祖王號,一定會一心匡扶漢室的。而且稱呼漢中王,也是暗示世人,我劉備也能夠向高祖劉邦一樣最終統一天下。

參考文獻:

《三國志》

關注微信公眾「亭殿閣」,更多三國解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亭殿閣歷史 的精彩文章:

TAG:亭殿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