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守護在城市與山林之間——走近北京市消防員

守護在城市與山林之間——走近北京市消防員

「報告中隊長同志,全中隊早操隊伍集合完畢,應到53名,實到48名,1名哨兵,1名值班,3名炊事員,請指示!」

4月16日,早上6點半,北京懷柔,燕山腳下,早已天色大明,霞光萬丈。森林消防局機動支隊懷柔駐防分隊的隊員們在值班員帶領下,開始了平常卻不平凡的一天。

不管在城市中還是山林里,消防隊員們總是與火災近距離接觸、面對面戰鬥,他們有時會全身而退,有時也會命懸一線。近日,我們探訪首都消防員的日常訓練,聆聽搶險救援的英雄故事。

採訪時間:4月16日上午8時許

採訪地點:應急管理部森林消防局機動支隊懷柔駐防分隊所在地

採訪對象:懷柔駐防分隊中隊長孫艷民

7個月的駐防堅守

16日上午8點多,依然有些寒意,筆者隨著隊員們登上了雁棲湖西山。

「隆……隆……隆……」

拉開啟動器,穩住機身,握住油門,運轉5分鐘。為了使設備始終處於最佳狀態,每天早操過後,隊員們都要認真調試、仔細檢查,天氣寒冷的時候,要早中晚各一次。

這是中隊駐紮在北京市懷柔區的第三年。從去年11月到今年5月,正值北京冬春季防火期,降水少,山上植被乾燥,他們駐紮在此,實時監測、時刻待命。

「今天上午的任務是在雁棲湖周邊山脈重點區域布置水囊。」中隊長孫艷民告訴筆者,雁棲湖西山上的植被為針闊混交林,山土貧瘠,樹木能長大很不容易,萬一山上有火情,水囊里的水至少能解「近渴」。

18年的不解之緣

西山,青松翠柳,一派生機。不遠處的雁棲湖,風吹水皺,波光粼粼。

36年前,孫艷民出生在樹木更加蔥鬱的齊齊哈爾市碾子山腳下,他從小調皮,就愛山上山下地跑。也是在一個春天,他一口氣跑到山頂,從上向下望去,一層層樹冠像千軍萬馬,風一吹過,嘩嘩作響。「那種感覺,真的讓人心曠神怡,不願離開。」

也許從那時起,他就和山林結下了不解之緣。從事森林消防事業18年,孫艷民滅過大興安嶺的大火,也救援過衡陽、郴州的森林火災,現在,他和隊員們一起守護在北京的群山峻岭之間,已度過了11個春秋。

3月30日發生的密雲森林火災,是北京近幾年最大的一起森林火災。下午2點50分,孫艷民所在中隊作為第一批救援隊伍趕到時,丫髻山火場的火勢已呈「八」字型蔓延,東、南方向火勢較為迅猛。孫艷民和參謀長當即做出滅火決策,將隊伍分為兩個梯隊,第一梯隊由孫艷民帶領,利用砍刀沿著東南方向的火線開路,隨後用風力滅火機、高壓細水霧滅火機等設備撲滅明火,分離枝葉雜草等可燃物;第二梯隊則由指導員帶領,架設水泵,濕化火場南線的樹木,打出了一條水隔離帶,防止火勢方向突變,危及第一梯隊救火人員的生命安全。

直到晚上10點,他們用近7個小時撲滅了丫髻山火場東線和南線上的明火,清理沿線可燃物到凌晨3點,6點下山吃過早飯後,整個中隊又轉到了火場北線,繼續「打火」。

多次轉場,晝夜不停,孫艷民和一些「老」消防員早已習慣了這樣的工作節奏。

「老隊員都身經百戰了,那些新來的孩子畢竟見火少,一時間可能適應不了,」在採訪時孫艷民表示,新隊員在火場上難免會緊張,森林火災現場環境嘈雜,自己在大聲指揮調動他們的時候,孩子們還以為自己在吼他們,更容易緊張,因此孫艷民十分注意,會隨時隨地鼓勵開導他們。

「火場是什麼?那是生死地啊,所以我很理解他們,我要做的就是,手把手帶他們,帶出去多少人,帶回來多少人。」

三天兩夜過後,孫艷民所在中隊才從山上撤退下來。

離開丫髻山時,他用手機拍下了身後的娘娘廟。

山峰之上,藍天之下,這座廟宇,巍然屹立,安然無恙。

「這時候,就是我最自豪最欣慰的時刻。」孫艷民說。

採訪時間:4月11日下午2時許

採訪地點: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望京特勤中隊所在地

採訪對象: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望京特勤中隊副中隊長吳亞東、班長陳劍玉、司務長李甲斌

兩個氧氣面罩

4月11日,下午兩點,北京市消防救援總隊望京特勤中隊的隊員們5人為一組,正在進行縱深滅火救人操的消防技能訓練。

「開始!」

隊員們收到口令,立即沖向20米長的地籠。地籠模擬的是一個封閉且有障礙物的區域性火場,消防隊員先是對地籠入口的鐵門進行三角破拆,一時間電鋸轟響,火星四射。破門後,5位隊員分別抱著水槍和管線,接連翻越地籠里的鐵質障礙物,到達地籠出口後,迅速舉起水槍出水,打出了一條漂亮的弧線。

「滅火神勇保民平安,愛民消防恩重如山。」第一個訓練科目結束後,筆者走進了中隊二樓的榮譽室,由北京銀領國際小區居民送來的這面錦旗映入眼帘。

2017年5月的一天晚上,中隊指導員王震宇和班長陳劍玉帶隊在花家地出警,還未來得及返程,又接到了北京銀領國際小區的火災救援電話,他們立即又奔向了下一火場。

銀領國際小區著火點高達17樓,隊員們到達後,卧室里濃煙滾滾,可見度極低,「進去只能看見自己的手,看不見別的了。」王震宇和陳劍玉率先破門進入火場,通過摸索前進,找到了兩位幾近昏迷的被困者。為了保證被困者的生命安全,王震宇和陳劍玉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氧氣面罩摘下來,給被困者戴了上去,隨即頂著濃煙將他們抱起,安全地救了出來。

「從火場回來後,指導員和班長連著咳了好長一段時間黑痰。」司務長李甲斌告訴筆者,自己當時還是新兵,看到被困人員事後送來的這面錦旗非常觸動。「把被困人員的生命安危放在第一位,指導員和班長為我們新隊員上了生動的一課。」

警鈴一響,命令一下,白天40秒,晚上1分鐘,消防車必須在這規定時間內出發救援。雖然常年訓練,隨時待命,但李甲斌告訴筆者,每次有任務,他們都搶著去,自己現在雖然離開了戰鬥班,但是每次都搶著給兄弟們當司機。

30杯暖心奶茶

除了生死救援的緊張和日常訓練的辛苦,隊員們的生活有時也會泛著「甜」。

4月4日中午12點多,一位外賣小哥來到瞭望京特勤中隊門口。

「這裡是望京特勤中隊嗎?」得到確認後,外賣小哥拿出了6杯奶茶。「有你們的奶茶外賣。」說話間,他又從箱子里拿出了另外24杯交予值崗哨兵。

因規定不允許訂外賣,值崗哨兵便立即讓外賣小哥聯繫訂餐人弄清事情原委。

「你們辛苦了,就想買點奶茶送給你們,只是一點心意。」電話接通後,對方是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女士,說完就掛了電話。

外賣訂單上寫著她的留言:「感謝你們的辛苦付出,請收下這小小的溫暖,出警滅火,請一定安全歸來,祝你們一切平安。」

「真的很溫暖,那天在訓練間隙,我們每人都分到了一杯奶茶,」陳劍玉告訴筆者,這是一杯很特別的奶茶,大伙兒都覺得又感動又開心。「有隊員還說被關心的感覺真好,以後工作一定要更加賣力,給人民群眾留下更好的印象。」

除夕夜的團聚

「你感冒好點了嗎?」

「快好了,你嘴上的泡消下去了嗎?」

「等你感冒好了,我嘴上的泡就下去了。」

4月16日,中隊長孫艷民接到了遠隔1000多公里黑龍江老家妻子的電話。妻子現在已有身孕,最近又感冒了,孫艷民顧不上自己嘴上長起來的水泡,只想著關心病中的妻子。「沒辦法,現在也回不去,只能每天打電話多問一下。」

「你陪我守夜,我陪你變老!辛苦啦。消防員家屬們,新年快樂!」2019年2月5日凌晨,己亥春節已到,孫艷民發了這樣一條朋友圈,並配了一張妻子與自己的合照。照片中,孫艷民戴著棉帽,穿著橘色作戰服在哨位站崗,妻子穿著他的藍色大衣,在一旁微笑著陪他。

過年期間是駐防期,孫艷民無法休假,大年三十晚上他要和指導員輪流站崗。但今年的除夕與往年不同,妻子從老家趕來,陪他一起守歲,迎接新年。「外面天太冷了,我不想讓她出來陪我,她就是不聽,冷了就進屋待會兒,暖和了又跑出來陪我,就這樣屋裡屋外地倒騰著。」孫艷民幸福地「責怪」著妻子。

當孫艷民向筆者談起這些年對家庭的虧欠,眼角有點濕潤:「干這行的都這樣,兄弟們都習慣了。」2017年小年當天,孫艷民在訓練時,收到母親病危住院的消息,他急忙請了假,凌晨2點從北京出發往家裡趕。當他抵達重症監護室時,母親用最後一點意識握住了他的手,而他就在短短10分鐘里,感受到母親的手慢慢變涼,離開人世。

「我母親身體一直不好,知道早晚有那一天,但這一天真正來的時候還是接受不了。」說這話時,他轉過身看向他守護的這片山林,「有時候會覺得很虧欠他們,也很想多陪陪他們,但總是子欲養而親不待。」

消防員家屬的微信群

覺得對家人有所虧欠的不只是孫艷民一人。望京特勤中隊的副中隊長吳亞東在接受採訪時也說道,自己最大的遺憾就是工作這些年對家裡照顧不周,父親的身體不好,家裡有突發情況時自己也無法在他們身邊、及時為他們處理,一直很愧疚。

班長陳劍玉今年25歲,這是他成為消防員的第7個年頭。他提到對於自己的事業,父母有一種矛盾的心理。每次工作快到期的時候,父母都會試探性地問一問:「到期就回來吧?」但是自己一旦續簽,父母打電話時又會反覆叮囑要注意安全好好乾。「因為他們也覺得消防員是很有意義的事業,但是又忍不住擔心自己的安全。」

望京特勤中隊的消防員們訓練時不允許用手機,但是中隊為消防員的家屬們建了一個微信群。每次在新聞上看到火警報道,家屬們都會很擔心,這時中隊會有人員拍攝大家正在訓練的小視頻發到群里,讓大家放心。

「每次發我們訓練的小視頻,爸爸媽媽們都會在下面一排一排地點贊,說孩子們真棒,他們有時也會一起聊天,挺有意思的。」司務長李甲斌說道。

嚴 冰 王璐瑤 劉山山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5月30日 第 05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世界首富貝佐斯前妻捐出一半財產 約185億美元
聚成一團火,散作滿天星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