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伊爾-2,德軍眼中的「黑色死神」

伊爾-2,德軍眼中的「黑色死神」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近日在一場媒體見面會上,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拿出一張「被打得像篩子一樣的飛機」照片,並把當前處於風口浪尖的華為海思比作這架「爛飛機」。華為官網的說明更加激勵人心:「沒有傷痕纍纍,哪來皮糙肉厚,英雄自古多磨難。一架二戰中被打得像篩子一樣、渾身彈孔累累的伊爾-2飛機,依然堅持飛行,終於安全返回!」

伊爾-2到底是什麼樣的飛機,能讓華為如此推崇?

其實不只是華為,蘇聯領導人更是將伊爾-2評價為「如同紅軍的麵包和空氣般不可或缺」。1938年,面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著名飛機設計師伊留申率領團隊,開始研製全新的對地強擊機。衛國戰爭爆發之前,這種正式命名為伊爾-2的新戰機剛裝備蘇聯紅軍。

在戰爭爆發的初期,德軍坦克集群利用閃電戰接連突破蘇軍防線。對於蘇聯紅軍而言,急需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打擊德軍坦克。這時蘇軍指戰員們發現,只有伊爾-2能緩解危機。它的重要部位被裝甲覆蓋,能防禦子彈、小口徑高炮的襲擊,非常適合於低空對地攻擊。在1941年7月的奧爾沙、斯摩棱斯克和葉利尼亞戰線上,近衛第430、第4、第61強擊航空兵團累計投入120架伊爾-2。獲得「蘇聯英雄」稱號的蘇聯空軍上將G.F·拜杜科夫這樣描述稱:「伊爾-2!前線所有人都喜歡這種出色的飛機——蘇聯設計師和工人同志的傑作。尤其在戰場上直接支援步兵和坦克作戰時,它更是不可替代的……飛機的生命力讓人嘆服,機翼被子彈打穿,一側支零破碎,飛機照樣能飛,還能正常降落。即使穩定器只剩下不到一半,它還能飛!無論是堅不可摧的裝甲,強勁可靠的發動機,還是簡潔明快的結構,沒有別的飛機與它媲美……」

例如在1941年7月10日,蘇聯空軍近衛第430強擊航空兵團大尉克拉斯諾盧茨基駕機出航,他的目標是集結在奧爾沙外圍的納粹德國裝甲集群,這股力量直接威脅莫斯科的大門斯摩棱斯克。突然,他找到了目標,「好吧,讓你們嘗嘗什麼叫『夠勁』!」繪有紅星的伊爾-2搖擺著身軀,沿著德軍裝甲縱隊逆向飛行,播撒著炮彈和航空炸彈!戰後統計,克拉斯諾盧茨基一個架次就摧毀12輛德國坦克,德軍攻勢被遏制了。

戰場上的慘重損失讓德軍對伊爾-2聞風喪膽,稱它為「黑色死神」。蘇軍則因伊爾-2的堅固防禦,稱之為「飛行坦克」。1941年11月6日,在十月革命節紀念大會上,斯大林對伊爾-2給出高度評價:「我們必須要找到一個辦法,將德軍坦克的優勢化為烏有,從根本上提升紅軍的作戰實力。為此,我們不僅要成倍地提高坦克產量,還要大幅提高反坦克飛機的產量……」為滿足伊爾-2的供應,斯大林甚至採取極端措施——任何與伊爾-2爭奪生產資源的飛機一律停產,他直接在電報中公開呼籲:「我們的紅軍現在需要伊爾-2,就像需要空氣和麵包那樣」。

不過伊爾-2在取得重大戰果的同時,自身也蒙受大量損失,主要不是被地面防空炮火擊落,而是被德軍戰鬥機擊落。德軍在戰鬥中發現,伊爾-2最薄弱的地方在於尾部機艙和機身下部的化油器。得到蘇聯飛行員的反饋後,伊留申設計局全體動員修改設計。伊留申回憶說:「我們全神貫注地工作,睡覺、吃飯乾脆就在設計局裡。我們絞盡腦汁地思考:如何才能不改變已經使用的工藝而生產出雙座機呢?」在創紀錄的短時間內,不中斷生產線的新雙座機製造工藝被弄出來了。1942年10月,中央方面軍率先使用伊爾-2雙座強擊機,除了飛行員,還設置了有裝甲遮蔽的尾部機槍手,他負責操作12.7毫米大口徑機槍,這就大大降低了敵機後部襲擊的概率。即便如此,伊爾-2的尾部機槍手依然是非常危險的戰鬥崗位,平均每出動七次就會損失一名尾部機槍手!

憑藉在衛國戰爭中獲得的卓越戰績,以及它所代表的不屈精神,伊爾-2享譽世界。據統計,伊留申設計的伊爾-2及其後續型號在衛國戰爭中共製造了4.1萬架,世界上沒有一個設計師能有如此驕人的業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首個「一帶一路」全球導師項目啟動
澳軍方稱軍艦在南海被中國海軍尾隨,但強調互動「專業且友善」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