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我們不曾忘記,也不會忘記——訪《偉大的抗美援朝》總顧問李慎明

我們不曾忘記,也不會忘記——訪《偉大的抗美援朝》總顧問李慎明

編者按:近日,中央電視台播出了反映抗美援朝的電影《上甘嶺》《英雄兒女》《奇襲白虎團》等,也正在重播2014年北京電視台推出的電視政論紀錄片《偉大的抗美援朝》,引發觀眾熱評。就此,本報記者採訪了擔任《偉大的抗美援朝》總顧問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研究員李慎明。

記 者:《偉大的抗美援朝》這部電視政論紀錄片重播,引起觀眾的關注。您認為這是為什麼?如今再看這部紀錄片,您有什麼感受?

李慎明: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近70年。但是,人們對這場戰爭不曾忘記,也不會忘記,對這場戰爭關注和研討的熱情,非但沒有隨著時間的逝去而淡化,反倒有進一步「熱烈」之趨勢。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正是現實國際國內形勢發展的迫切需求與必然結果。

這部文獻片,我看了兩遍,深深感受到當年抉擇的艱難與偉大、較量的慘烈與頑強、英雄的無畏與慷慨、後盾的堅強與堅實、復興的自信與蓬勃、和平的珍貴與雄渾。

現在,在一些媒體特別是網路上,對抗美援朝戰爭見仁見智,甚至百論叢生。人們渴望在主流媒體上看到對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解讀。《偉大的抗美援朝》在彙集大量翔實的歷史文字檔案、圖片影視資料、當事人當年的日記和事後的回憶等多種資料的基礎上攝製,受到很多觀眾的稱讚。這說明,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同樣重要;在一定條件下,文化建設更為重要,因為這是一定的人的靈魂、信念的凝聚和流淌。

記 者:您認為這部紀錄片中的哪些內容最應該受到觀眾關注?它的意義和重要價值主要表現在哪裡?

李慎明:片子較充分地揭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正義性。朝鮮戰爭本來是一場內戰,但朝鮮內戰一爆發,美國就從其稱霸世界的全球戰略出發,迫不及待地進行武裝干涉。美國政府無論怎麼盜用聯合國的名義,都無法從根本上掩飾其踐踏《聯合國憲章》、野蠻幹涉別國內政的本質。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代表中國人民經過艱難審慎的反覆研究,毅然決然作出了抗美援朝這一偉大正確的抉擇。建議對此有誤解的同志,一定要先弄清這樣的基本事實:美國在1950年6月27日出兵台灣海峽,而我軍在其出兵三個多月,準確說是114天之後的1950年10月19日才「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也是正式得到朝鮮政府和朝鮮人民懇切請求的。片子中展示了金日成親筆疾書的這一「求援信」。

片子充分表現了這場戰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70年前,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我們決不希望朝鮮半島發生戰事。但美國已經把戰爭強加到了中國人民的頭上,從這一意義上講,新中國的抗美援朝完全是被迫的。志願軍渡過鴨綠江的第八天,即1950年10月27日,毛澤東在中南海與民主黨派人士周士釗談到朝鮮戰爭時說:「現在美帝的侵略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若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縱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如果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更凶。它要把三把尖刀插在我們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台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把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三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片子中引用了毛澤東上述相關論述。

60多年過去了,從片子中認真聆聽上述這段談話,我們更加認識到:正因當年打得「抗美援朝」這一拳開,才有免得沖著新中國60多年來和平建設與和平生活這百拳來;毛澤東不僅考慮著中華民族當時的處境,同時謀劃著中華民族的長遠與未來。當年毛澤東關於這「三把刀」威脅的論述,至今仍有著強烈的針對性和重大的現實意義。

片子也充分回答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可行性即必勝性。片子濃墨重彩地表現了抉擇過程的艱辛。片子中列舉:我們的對手太強大,幾乎武裝到核牙齒。1950年這一年,美國的國民生產總值是2848億美元,鋼產量8772萬噸,而中國的鋼產量僅有60萬噸,做釘子尚且不夠。我們的軍隊裝備落後,訓練還不充分;況且,我們面對的不僅僅是美國,而是由16國組成的所謂聯合國軍。但軍事裝備完全處於劣勢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卻仍然能夠大量殲滅敵人有生力量,消耗敵人的軍事裝備和物資,不斷取得勝利,其根本原因是毛澤東在片子中分析歸納的美國在軍事上的「一長三短」:「一長,就是鋼多;而三個弱點則是戰線太長、運輸路線太遠和戰鬥力太弱。他強調,中國軍隊是經受了20多年革命戰爭鍛煉的軍隊,戰鬥力極強。最重要的是,我們進行的,是正義之戰。」美軍的「一長三短」和我軍的「一強一正義」,這種必勝的信念也直接體現、浸潤於片子中。片中講了戰場上敵我雙方軍力的懸殊與我軍戰略戰術上的先進,也講了志願軍這一群體驚天地、泣鬼神的英勇無畏的犧牲精神,還集中表現了抗美援朝戰爭本質上是人民戰爭這一勝利之本的源泉。

記 者:片子是如何闡釋取得這場偉大戰爭勝利的意義的?

李慎明:如果說,片子直接間接表現了戰爭,講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地位與作用,也回答了將近70年前所進行的聲勢浩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值不值得打的問題。

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不僅是繼八年抗日戰爭之後,再次結束了外敵深入國土肆虐恣行進而導致我喪權辱國、割地賠款的歷史,而且樹立了新中國的形象,打出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不信邪、不怕鬼的強大威勢,鍛煉了我軍現代化的作戰能力,提高了我軍的軍事指揮水平,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的國防建設,進而為我國此後將近70年來的經濟建設贏得一個和平良好的周邊和國際環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從一定意義上講,這是新中國真正站立起來的時候,這至今都對保障我國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順利進行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這場戰爭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人民軍隊軍威,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也打亂了帝國主義擴張勢力範圍的部署,維護了亞洲以及世界的和平。抗美援朝戰爭的節節勝利,還極大地激發了中國人民的愛國熱忱,極大地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時也逐步消除了部分人中的崇美、恐美心理,對促進國內政治經濟建設也發揮了十分巨大的作用。抗美援朝戰爭的順利進展,還贏得了蘇聯的經濟援助。

抗美援朝戰爭的消息傳向世界,西方各國受到極大震懾,他們開始重新審視新中國;廣大發展中國家受到極大鼓舞,推動他們紛紛走上爭取民族、民主解放之路。從1953年板門店停戰協定簽字開始,到20世紀60年代,有30多個國家與中國建交,新中國真正邁開了登上國際舞台的腳步,這其實也為1971年美國總統特使基辛格訪華和廣大第三世界國家把我國抬進聯合國開了先河與鋪平了道路。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中國贏得了60年的和平建設環境,也為後來的改革開放贏來了和平發展的時代主題,使得中華民族以嶄新的面貌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記 者:應該如何運用這個片子,對觀眾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教育?

李慎明:當今文藝題材的表現中,我們既需要「小橋流水」,更需要「大江東去」。《偉大的抗美援朝》是我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是進行大無畏革命英雄主義教育的好教材,是進行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後兩個歷史時期的好教材。表現和反映當年這場戰爭,對武裝到核牙齒的美國,我們當時仗都敢打,並且打贏了,這有利於對後代進行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不怕鬼、不信邪的光榮傳統的教育與培育。這不僅對兩國和兩國人民,而且對於維護世界持久和平,都有所裨益。

本報記者 苗 春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05月30日 第 12 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韓國1名士兵彈藥庫外意外死亡:懷裡抱槍 血流滿地
我和我的祖國:回家的路

TAG:海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