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會加重體內濕氣的8個不良習慣

會加重體內濕氣的8個不良習慣

夏季濕氣當令,人體中的脾此時最旺盛。濕在中醫里又叫「陰邪」,而脾為至陰之臟,喜燥惡濕,濕氣過盛就容易損傷脾臟。

同時,脾主運化水液,濕邪侵犯人體後最易傷害脾陽,而脾陽的虛弱也進一步助長了「濕邪」的侵入。

如何知道自己體內是否有濕氣?只要我們平時多加註意,就能發現可以判斷的信號很多。

「濕邪」的7大信號

1、起床時看感覺

早晨起床時還覺得睏倦、四肢沉重,尤其是小腿肚子發酸發沉,手腳冰冷,人也懶得動彈,說明你體內濕氣重了。

2、穿衣時看感覺

皮膚總愛起疹子,有時手腳患有小皰疹甚至脫皮,臉上、頭髮總愛出油,黏膩不舒服。

3、如廁時看大便

大便經常粘在馬桶上,一箱水還衝不凈,而且總有排不凈的感覺,說明體內有濕氣了。

4、洗漱時看舌苔

「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如果舌苔白厚,看起來滑而濕潤,則說明體內有寒;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發黃髮膩,則說明體內有濕熱;如果舌質赤紅無苔,則說明體內已經熱到一定的程度。

5、刷牙時看惡不噁心

有些人一刷牙就嘔吐、噁心,嗓子裡邊總是有不乾不淨的感覺,想吐痰也吐不出來,也是體內有濕氣的表現。

6、看平時愛不愛動

體內濕氣重的人大多缺乏運動,同時他們又常常會因為濕氣重而感覺身體沉重四肢無力。但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會導致濕氣攻入脾臟,引發疾病。

7、吃飯時看胃口

沒有原因的胃口不佳、胸腹悶,容易拉肚子。脾濕導致的腹瀉不一定是因為病菌,而是脾胃失和造成的,使用抗生素往往並沒有效果。

以上7點都是脾虛濕重的表現。

下面8個壞習慣,加重濕氣

1、熬夜、晚睡

2、口味重

3、愛吃涼

4、喝大酒

5、運動少

6、老坐著

7、穿得少

8、不通風

我們自覺身體濕重,同時還有上面8個壞習慣,那麼就要努力改變!同時告訴大家拒絕「濕邪」有妙招。

6個穴位讓你無濕一身輕

都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除濕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堅持揉按身上這6個「排濕穴」,才能逐步把體內濕氣排出去。

豐隆穴

豐隆穴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祛痰主要的穴位,並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

陰陵泉

陰陵泉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濕,經常按揉陰陵泉可健脾化濕,解決體內有「濕」或者水腫的問題。

中脘穴

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虛弱、運化失調,都可以用中脘穴進行調理。

足三里

足三里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有疏風化濕、調節機體免疫力、調理脾胃的作用。

復溜穴

「復溜」一詞中,「復」是反覆,「溜」是悄悄地散失,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蒸發上行。按揉復溜穴能刺激它使水分代謝正常。

曲池穴

曲池穴是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的地方,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可以清利濕熱,調理大腸氣血,對「濕熱」引起的蕁麻疹、急性胃腸炎效果很好。

按摩手法:點揉穴位,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每個穴位上重複這個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艾 灸:每天取2-3個穴位,各艾灸20分鐘左右,都會起到健脾胃祛濕的作用。

推薦:南懷瑾肚臍貼

民國著名中醫學家南懷瑾老先生在《我說參同契》道出了一個秘方:用桂圓肉,花椒,艾絨,搗爛,睡覺時敷在肚臍上。

這三味葯看起來就暖暖的,它們性質溫和,具有溫補陽氣、驅寒止通的功效,放在肚臍,能夠養護脾胃,對因胃腸虛寒帶來的腹瀉、便秘有很好的改善。對手腳發涼、怕冷、痛經、失眠、風寒感冒也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立即購買南懷瑾肚臍貼

粉絲福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味本草 的精彩文章:

肉蓯蓉-沙漠人蔘,補腎益精養顏之聖品!

TAG:一味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