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要不要報課外班?英語還是繪畫?

要不要報課外班?英語還是繪畫?

課外輔導似乎是很多家庭的一道必答題,課外輔導一般可以分為兩類:基礎課和拓展課。前者旨在提高學習能力及補習文化知識,比如數學、英語、語文等等,後者旨在培養才藝技能且有趣好玩,比如繪畫、鋼琴、舞蹈等等。二者分別著眼於個體發展的不同方面,重要程度相當。

如何選課?基礎課還是拓展課?學生和家長們是如何決策的呢?日前,中科院心理所韓布新研究組劉萍萍博士及其合作者就對此話題進行了一系列研究。科研人員發現,如果使用反應模式效應來設計決策環境,將「助推」人們選擇均衡教育。

反應模式,就是用「接受」(選擇你想要的)還是「拒絕」(劃掉你不要的)的形式來進行決策。助推是指通過設計決策環境,提供簡約且低成本的選擇架構,使人們的行為朝著預期的方向改變。

不同的提問方式,結果不同

科研人員設分別設計了「接受」和「拒絕」兩種方式進行測試。結果發現,在兩種模式下,人們對於補習班的決策表現出了不同給的傾向。

心理學家Eldar Shafir發現,人們習慣通過挑選來做決策,傾向於關注積極特徵,聚焦於自身希望得到什麼。相對於基礎課來說,拓展課在各特徵維度上的積極和消極特徵均表現得更為突出。在接受反應模式下,人們更偏好積極特徵突出的選項;而在拒絕反應模式下,人們會考慮什麼是我不需要的,人們更容易拒絕消極特徵突出的選項。

圖3 基礎課和拓展課在不同維度上的積極與消極特徵評分

在拒絕模式下,基礎課和拓展課的選擇趨於平衡

一般來說,是否上補習班通常是一個全家共同參與的決策主題,包括小學生、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研究發現,在拒絕反應模式下,學生和他們的家長們都選擇了更多的課程,而三代人在拒絕反應模式下對拓展課的選擇比例相對減少,兩種課程的選擇趨於均衡(例如圖4和圖5)。

圖4 被試在不同反應模式下選擇的課程數量

圖5 被試在不同反應模式下選擇的課程類型數量

對於選課,父母明顯最為焦慮

在三代人的選課差異上,父母組選擇的課程最多,且比祖輩組更偏好基礎課。這可能與父母的教育期待有關,本研究中的小學生父母大部分為70後和80後,自身接受過高等教育,接觸大量國內外的先進教育理念,注重孩子的個性化專長、多元化愛好發展。但隨著孩子年級提高,學業競爭激烈,父母常常無意識地將自己對社會競爭的感受及壓力折射到孩子的教育上,期望孩子通過更多的課外輔導得到更優學業成就,從而選擇了更多的課程。

圖6 此前曾在朋友圈流傳的補習班教室後家長跟著旁聽的場景(圖片來自網路)

令人意外的是,學生們同樣也選擇了更多課程,其中基礎課的增選比例更高。這可能與小學生面臨學業競爭有關,由於小學生是課外輔導的體驗者,對教學方式、課程內容,以及自身的補課需求都更加了解。也許,拒絕反應模式喚起了小學生的學習動機。

從這個研究中發現,「接受」和「拒絕」這兩種反應模式的設置,讓學生和家長們做出了不同給的決策。這種反應模式效應在實驗室及真實的課外輔導場景中均能影響課程選擇,可為兒童教育者及學生家庭提供科學指導,有著一定現實指導意義。

現在,手機屏幕前的老母親老父親們,你們開始選課了嗎?

來源: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科院之聲 的精彩文章:

珠江三角洲地區發現直接測年最早的水稻大植物遺存
高效圓偏振發光研究取得新進展

TAG:中科院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