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建盞那美麗的外表之下,還藏有這等功效

建盞那美麗的外表之下,還藏有這等功效

有時候選對了茶葉未必喝出你想要的感覺,對的茶葉要選對的茶器,那樣茶才能把色、香、味表現得淋漓盡致,才能喝出格調,從古至今建盞一直得到茶友的熱烈追捧,茶友們稱它是茶器之王,喝茶必備之器~為什麼建盞能得到大家的一致喜愛呢?!下面來一起看看

首先是兔毫斑紋,這種紋理的物質和結構相對來說是最容易發現和理解的。主要就是把結晶物質放進和魚草的鈣長般的石晶裡邊,這樣操作之後,析晶就毫無規則,隨之有一些晶體能夠顯現出來,美感和花紋也由此而來。它的主要成分就是赤鐵礦。

然後是鷓鴣斑紋,它顏色十分炫酷,閃耀著銀灰色的光芒。可如果放大觀察,想探索深層次的物質,才發現這種結晶的顆粒十分之小,小到很難以進行分辨。雖說它的顏色帶有銀色,但是卻還透露著一股金色的光芒。所以,有人就認為也許這種物質是金屬類的,但是,由於金屬和陶瓷不相容性質,所以不太可能。唯一的可能性就是這種物質是四氧化三鐵。

最後是曜變斑紋,它是最為美觀的一種,當然也最為複雜。這種的結晶體積也十分之小,成分結構很不容易觀察到。這種圖形很淺的呈現在盞面紙上,仔細看還能看出底下的黑釉,由此可見是很薄的一層膜。這些物質很不穩定,在有些情況之下甚至會融入釉中消失不見。

這些形成花紋的物質有些穩定,有些活潑,隨著歲月變化萬千,這也給建盞帶來了不少動態之美。隨著科學的發展,也得益於愛好者們的探究,想必終有一天這其中的原因會被揭示出來。

建盞是喝茶的妙器。明代許次舒《茶疏》中說:「茶滋於水,水籍乎器,謁成於火,四者相須,缺一則廢。」這段論述充分闡明了茶、水、器、火四個要素的辨證關係。當今,不同材質、不同式樣的茶具層出不窮,可謂琳琅滿目,但真正稱得上品茗妙器的卻微乎其微。

建盞喝茶有「潔、香、甘、滑」四妙

一妙「潔」。建盞燒制遵循古法,沒有高科技,天然環保,符合茶道「潔」的精要

二妙「香」。茶遇盞生香,因為建盞的胎骨厚重,保溫性好,有助於提升茶香。正如蔡襄在《茶錄》中所說:「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紋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

三妙「甘」。茶滋於水,水籍乎器,建盞有活水、軟水的功效。建盞幻化的金屬色斑能折射紅外線,提高水分子的活性;另者建盞器壁孔隙比青白瓷器多,能吸附礦物質,降低水的硬度。因此,建盞能使水變得甘甜。

四妙「滑」。宋徵宗在《大觀茶論》有述:「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燠發茶采色也。……盞惟熱則茶發立耐久。」建盞發茶的功能是保溫與活水作用的綜合效果,用建盞品茗,會讓人感覺水乳交融,甘潤順滑,茶性十足,韻深味濃,暗香涌動。 美中不足是建盞著黑釉,不便鑒賞茶湯顏色。

茶和茶具是珠聯璧合的文化載體,茶具的材質、款式、種類等特色,與時代特徵、民風民俗乃至人們的審美情趣均有密切的關係,無論茶具的製作工藝精緻或粗糙,造型特色抑或品種款式,從某種程度上,都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各個時代的文化特徵。

今天建盞讓人愛不釋手,是因為傳統文化與現代人心靈的契合,建盞就像一曲簡約純樸、幽香清遠的宋詞,指引我們找到心的歸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盞堂 的精彩文章:

TAG:古盞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