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美軍產量最大的戰機為什麼是更昂貴的P47而不是P51

二戰美軍產量最大的戰機為什麼是更昂貴的P47而不是P51

二戰中美國陸軍航空隊(當時空軍尚未獨立)的驕人戰績可謂有目共睹。無論是太平洋戰場的F-4U海盜和F-6地獄貓,還是歐洲戰場的P-47雷電和P-51野馬,美國陸軍航空隊幾乎確立了全球化的空中霸權。當這個工業強國從明哲保身的綏靖政策中蘇醒過來時,其強大的工業基礎和研發能力幾乎在最短的時間內就將最好的飛機投入了戰場。其實在諾曼底登陸之前,美英加等盟軍對於登陸後的地面戰憂心忡忡。雖然部署於法國大西洋沿岸的德軍多是從東線戰場撤下來修整的殘軍,但整體數量不少,想到德軍MG-42機槍的撕布聲和虎式坦克的咆哮聲,長期未參戰的盟軍陸軍頗為信心不足。但陸軍航空隊歷來都是信心十足,無論曾經的德國閃電空軍多麼兇猛無敵,王牌成群,美國空中牛仔們一定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奪得制空權,把德國空軍趕回老家去看門,讓盟軍陸軍處在完全的空中優勢下作戰。這就是牛仔們的浪漫氣質,連戰力爆表的德國空軍也不過是他們彪戰績的靶子,這倒是頗為傷很多德粉的心。

除了前期投入戰場的P-39,P-40等飛機,美國在歐戰中主力戰機自然是P-47雷電和P-51野馬兩款,但號稱最完美活塞戰鬥機的P-51最終產量居然不及P-47雷電,這還是在P-47價格更為高昂的情況下取得的。P-51未能徹底取代P-47的原因究竟是什麼。說來也不難,一是P-47的損失率小,對後勤壓力小,二是重裝甲的P-47更適合對地攻擊。

共和飛機公司的締造者是兩位沙俄移民,總裁亞歷山大.舍維爾斯基是前沙俄空軍飛行員,亞歷山大.卡特維利是總設計師。P-47堅厚的裝甲可謂傳聞已久,日常帶個多少個傷口回來再正常不過。什麼螺旋槳打爛,尾翼機翼打掉,機身多少個彈洞,各種傳奇方式返航讓飛行員和地勤都驚嘆不已,「奶瓶」堅固到令人咂舌。P-47的堅固程度自然不僅僅是多加了幾塊鋼板,P-47使用了獨一無二的上下兩段式結構,桁架密度也大到嚇人,如此的重量代價非常大,不過在普惠雙黃蜂引擎兩千馬力的動力面前,這都不是事。

P-47的戰損率低的驚人,P-51的結構強度就遠遠不如,這就給後勤軍械人員帶來了現實問題。大家都知道,美英聯軍的戰機幾乎停滿了英倫三島,但美國的戰鬥機基本都是從美國本土跨洋運輸而來的,而大西洋上德國狼群還非常肆虐。由於P-47返航率非常高,要維持P-47機隊的規模,主要是提供維修零件,這並不困難。而要填補P-51的損失,就需要大批的輸送整機過來,一艘自由輪被擊沉,往往會損失數十架野馬,對後勤的壓力非常大。P-47的高返航率還減少了飛行員的損失,在歐洲被擊落後,飛行員需要逃避納粹的追殺,聯絡到抵抗組織,花費數個月才能返回。而返回的飛行員是不允許再次出戰的。西方雖然沒有東方嚴酷的「刀筆吏審查」,但還是擔心飛行員再次擊落後被俘而招供出抵抗組織,所以返回的飛行員要麼遣送回國要麼派往太平洋,北非等其他戰場,只有少數王牌才會被允許重上戰場。畢竟對於民間飛行員多如牛毛的美國,少幾個飛行員根本不是事。P-47的堅固,當然受到了飛行員和地勤的熱烈歡迎和信任。

在二戰後期,隨著戰略轟炸機和成群的野馬逐漸把德國空軍壓回老家,並最終被絞死在地面,P-47機群基本失去空中對手,開始掛載重磅炸彈和火箭彈向德國陸軍開刀。巨大的掛載能力,堅固的防禦,可怕的俯衝速度,使得美軍根本不需要研究和裝備斯圖卡那樣的俯衝轟炸機或者伊爾-2那樣的強擊機,也不需要籌備專門的強擊機部隊。P-47的損失率遠低於伊爾-2,或者直白的說,P-47比土坦克伊爾-2還要硬。於是一輛輛虎式豹式坦克被P-47掀翻在了地面,搞得希特勒執行阿登反擊戰時只能選在聖誕節的風雪之中進行,而當雨雪散去,美軍第八航空隊千餘架P-47再次遮蔽天空時,德軍的敗亡也就是板上釘釘的事了。

北美航空公司其實重心一直在民航和郵政運輸領域,直到英國皇家空軍前來委託其生產柯蒂斯P-40戰鷹,北美公司獅子大開口可以生產更好的戰機,並在100天就拿出了P-51的原型機。英國皇家空軍試飛後覺得確實不錯,只是美國艾利遜的液冷發動機在高空出力下降明顯,不適合歐洲的高空攔截,所以購買的早期型P-51基本用於偵察,對地等其他任務,或者派往遠東,直到後來英美研發人員突發奇想地把噴火的勞斯萊斯梅林引擎裝進去,P-51才一躍成為明星。當然對於已經擁有P-47生產供應鏈的美軍而言,需不需要增加一種戰鬥機還是需要統籌考慮。而隨著對德國戰略轟炸的深入,P-47掛載三個副油箱也只能覆蓋德國西部,而加裝機背油箱的P-51可以輕鬆覆蓋德國全境,這也就由不得美軍想不想了。P-51雖然也執行了不少對地任務,但P-51有個缺點,即滑油散熱器的進風口在機腹下方,一旦被擊中,發動機幾分鐘內就會過熱,這也是液冷發動機戰鬥機的常見問題,P-47沒有這個問題,機頭中彈被爆掉幾個氣缸返航的比比皆是。

飛機造的堅固一些,歷來不算什麼壞事,但這需要極高的基礎材料工業支持,也需要動力的支持。即便是如今美軍的F-15其中央方形機身的堅固程度也絕非蘇霍伊系列的升力體機身可比,機體壽命遠高於蘇系戰機。工業基礎是武器裝備發展的地基,當地基不牢時採用一些花哨的時髦技術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只能緩解一時之難,不可能從根本去解決問題。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方可能成就軍工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裝備科普員 的精彩文章:

99A坦克發動機曾漏油漏水?總師:改善可靠性的難度不亞於研製
002號航母出海海試,呼倫湖號補給艦伴行,甲板標線已全部完成

TAG:裝備科普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