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所謂的「靈感」,或來自宇宙中漂浮著的無數意識碎片

所謂的「靈感」,或來自宇宙中漂浮著的無數意識碎片

人類在探索生命起源的進程中,也一直在探索著意識的起源。釋家有言,萬物皆有意識,無論有生命的宇宙萬物,還是看似無生命的宇宙萬物。

「意識」究竟是什麼?能否被創造?古往今來,似乎沒人能說得清楚。然而,科學家在探索生命的進程中,越來越發現意識的重要性。尤其量子科學的興起,更讓科學家意識到了「意識」的重要作用。

意識,這個說不清,道不明,看不到,摸不著的神奇東西,它究竟來自哪裡?探索科學,探索宇宙,水木長龍與您繼續我們的探索之旅。

科學家發現,如果不弄清楚「意識」為何物,以及起源於何處,便很難真正探索清楚生命的起源。

而意識能力的強弱,在我們的認識里,似乎是劃分生物優劣高低等級的衡量標尺。因為在地球上,人類擁有著幾乎強於任何其他生物的獨立思考的意識能力,所以人類是地球的主人。

為人類作出貢獻的那些偉大科學家們,他們的意識能力是否強於普通人許多倍?那些天生體質羸弱多病的人,他們的意識能力是否薄弱於普通人很多?

不少自我意識感覺能力稍強的人,或許會有這樣一種感覺:與某些人接觸交往,仿如打開了一扇封閉的窗口,頓感陽光明媚,萬物姣好,神清氣爽;而與另一些人接觸交往,可能會感覺空間狹小,局促壓抑,情緒低落。

究竟是什麼樣的力量在影響著我們?這就是科學家一直在探索研究的「意識能量場」。

意識的前身,不少研究者認為,指的是人的靈魂或精神。後來隨著量子科學的興起,靈魂被賦以「意識」而替代,認為量子理論中的「量子意識」,實則指的就是人的靈魂。所以,以下探討分析,我們不妨就用「意識」來代替「靈魂」,來分析意識究竟是什麼,起源於哪裡。

量子世界隱藏著太多的不可思議,人類逡巡在量子世界的邊緣,便已經被量子世界迸濺出來的一些奇異現象驚得目瞪口呆。

或許,量子世界是與我們這個宏觀世界完全不同的另一個世界;

也許,量子世界的真身並不在三維空間,而是隱藏於高維空間;

也有可能,我們從量子世界窺探到的諸般奇異,只是高維空間溢流進我們這個低維空間的一些浮光掠影;

也不無可能,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只是被模擬出來的一個虛擬世界。而模擬我們的那個世界的真身,便隱藏在量子世界(可查閱「水木長龍」前面有關量子理論的文章「量子理論剖解人離開後會何去何從?」)。

無論是哪一種情況,隱約中我們似乎已經意識到,「意識」似乎並不屬於本宇宙,更不屬於三維空間。或許,這就是人在彌留之際,為什麼很多人都能看到光量子通道的原因吧——因為人的意識並不屬於這裡,當完成一生的使命後,就會通過光量子通道返航。

「萬物皆有意識」,似乎不無道理。對於看似無生命的物質來說,一時「意識」並未蘇醒,只是沉睡而已。當意識蘇醒的時候,無生命的物質,很可能就會轉化為有生命的物質。可以回想一下「西遊記」里孫悟空的誕生,也可以回憶一下「封神榜」里那些變為人形的東西,是不是很完美地解釋了「萬物皆有意識」的這句古老哲言?

通過以上分析,不言而喻地我們可得出一個可能的結論:「意識」是開啟生命進程的一把鑰匙,它來自遙遠的宇宙——或高維空間,或模擬模擬我們的真實世界。而以我們人類目前的科技能力,尚不能創造「意識」。

我們分析了意識的起源,不妨再分析一下意識的歸宿——「意識」在人的生命進程結束後能否一直停留在本空間?每個人的「意識」都能在使命完成時返回嗎?

如果意識來自本空間之外,我們便有理由推測懷疑,我們的世界如同一道被編譯好的程序,本來是無生命無生機的,是「意識」賦予了我們這個「程序世界」以鮮活動力,從而使這個世界具有了生機勃勃的靈動色彩。

如果意識不屬於本空間,最終也不會停留於本空間,必會在使命完成後,哪裡來重回哪裡去。但是,在每個人的生命結束時,每個人的意識並不一定都能原路返回所來之地,即萬物意識來時容易去時難,並不是所有意識都能通過光量子通道回歸到來源之地。那麼,這些意識會何去何從呢?

當「量子意識」最終無法通過「光量子通道」重返故地時,或因為「意識」的承載體未完成應該完成的使命,或因為承載體程序運行時出現了BUG,導致中道夭折。無論什麼原因,這些未能「功德圓滿」的「量子意識」,便被囚困在了三維空間。頻率比較高並且離開承載體時間不長的意識,會繼續尋找載體,以期完成未竟使命。或許,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動物會那麼通人性的原因。

離開第一個承載體,而能夠在三維空間自己尋找到第二個承載體的意識,數量非常少。大部分第一個承載體夭折後的意識,只能無助地飄零於本三維空間。隨著時間的延長,逐漸被分解為「意識碎片」,漫佈於宇宙空間,直至被分解為最小單位的單個量子意識。

在地球上,承載體夭折的「意識」可謂是每天都有,甚至每分鐘都存在。因此,「量子意識」幾乎充滿了整個宇宙,除非有來自高維空間的生命來此回收。

所以,被譽為最聰明頭腦的愛因斯坦,有關相對論的提出,是否來自漂浮於宇宙某處的「意識碎片」?因為每塊意識碎片,都如同一個記憶存儲晶元,保存著曾經承載體的記憶。而據研究者分析,地球曾經孕育過五代人類,我們屬於最後一代,而前四代的科技文明都比我們發達很多倍。果如此,宇宙中一定存在有他們(曾經的前四代人類)的「意識碎片」,第五代人類中意識頻率比較高的人,很可能有時候的「意識頻率」會與宇宙中漂浮的「意識碎片」達成共振,從而感應到「意識碎片」保存的記憶信息。

果如此,我們便不難理解,愛迪生為什麼思維進入瓶頸時,都會獨自一人到休息室小憩,並告訴所有人不許進來打擾。而每次小憩後,出人意料的是,一項新的發明便會很快問世。

尼古拉.特斯拉為什麼可以像電腦一樣在自己的頭腦中直接設計勾繪工程圖紙?一生中震驚世界的發明,為什麼會被世人疑為「非地球人的創造」?

根據前面我們的探討分析,不難理解,愛因斯坦,愛迪生,尼古拉.特斯拉,以及那些震驚世人的偉大科學家們,他們的「意識頻率」很可能非常高,能夠經常與宇宙中殘存的曾經高科技的前四代人類的「意識碎片」進行共振連接。也就是說,他們的發明創造,多有可能來自曾經前人(指前四代地球人類)的智慧。

所以,有時候,你靈機一動的瞬間靈感,真的是自己的嗎?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感謝對水木的支持。

本篇文章「水木長龍」原創,轉載標明出處,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的精彩文章:

量子理論分析探討:人類科技或早已發展到現在的上千倍

TAG:水木長龍探索宇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