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父子反目成仇人?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

父子反目成仇人?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

文:vipJr

我們的孩子究竟怎麼了?

一、為何用心深愛的孩子,卻變成了我們最討厭的樣子?

轉眼間,2019年都要過半了,人到中年,最痛苦的事情不是錢掙少了,還有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並且做父母的我們還對此束手無策。

在央視打造10年的紀錄片《鏡子》里,幾位父母就遇到了這樣的困境。

14歲的澤清,正值青春年少,卻窩在家裡上網下軍棋。媽媽趁下棋空檔給他端菜端飯,孩子不僅沒有道謝,反而還一頓謾罵與暴力。

16歲的家明,輟學兩個月,沉迷網路,生活變得黑白顛倒。尤其討厭父母在他面前提上學的事,每次提起,他都會用各種武力方式威脅父母放棄勸說,甚至還差點跳樓。

17歲的張釗,就讀於著名的衡水中學,馬上就要高考了,可是卻因為早戀的問題而選擇輟學。甚至還把父母趕出了家門,自己和女友住在家裡。

在父母眼中,《鏡子》中的這些孩子是非常不可愛的:他們一邊享受著父母給予的富足生活,另一邊又與父母發生衝突,違背孝道。

我們不禁要問:這些孩子到底怎麼了?這些父母到底做錯了什麼?

心理諮詢師李品寬老師在父母學堂上說過一句話,讓很多家長瞬間淚目。

「對於現代孩子來說,最毒的一句教育信條,就是人生不能輸在起跑線上,這句話把孩子的其他路都堵死了,只剩下努力讀書這一條了,這會讓孩子失去很多人生的其他體驗。」

但是,作為家長的我們,身處高速發展的時代,很難做到真正的放養,尤其在學習方面,自然是希望孩子越優秀越好。

所以,只能把孩子往學習第一這條路上趕,所有的事情都必須為學習開道。

二、我捧著一顆真心,卻為何變成了害子之刃?

若說最無私的愛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我相信很少有去反駁這句話。

遺憾的是,父母之愛有時也是一把「雙刃劍」,既能蓄滿孩子的「愛之杯」,也能刺傷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係。

父母學堂開學第一天,江校長讓各位家長講講,他們覺得孩子是因為什麼原因,而不願上學。家長的回答幾乎一面倒地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猜疑,而沒有和孩子真正溝通過。

在張釗父母的心中,孩子不上學的唯一原因就是早戀,不存在有學習方面的壓力,如果有,那就是編出來騙人的。

父親還覺得孩子很「慫」,在他看來,孩子口中說的一系列偏激的事情,只是說說而已,不敢真正去做的。而事實上,張釗在輟學的這幾個月里,幾乎嘗試了所有父親認為他「慫」的部分,就想證明自己能行。

家明的父親一直認為孩子不願上學,沉迷網路遊戲,都是因為網上有太多的不良信息,不健康的思想在引導家明。

當江校長告訴他,造成家明今天這個樣子的不是別人,正是父親時,父親對此嗤之以鼻,否認道:「不可能的,孩子想當背包客,我們不可能縱容他獨自一人去那些危險的地方。」

在家明的心中,父母又是什麼樣的人呢?

他們出爾反爾,明明答應中考之後給他自由,他想幹嘛都可以。當他說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時,父母又極力反對,從來都沒信任過自己。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在很多時候,目的是正確的,只是選擇了錯誤的方法。這句話用在親子關係上再合適不過了。

父母一心想為孩子好,只是在做的過程中,過於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孩子的身上了,失去了尊重和理解,所有的出發點也就變得背道而馳。

表弟今年30歲了,還是未婚大軍中的一員,幾乎每個月都要參加一場相親活動。

其實,表弟之前也談過幾個女朋友,可是小姨要麼嫌棄人家是單親家庭,擔心以後不懂得照顧家庭;要麼嫌棄人家學歷太低,擔心以後和表弟沒有共同語言。總會以各種理由逼迫他們分手。

在小姨的各種干預下,表弟變得心灰意冷,相親也只是應付性地走走過場。

和我小姨一樣的父母,肯定大有人在。

明明都是為了孩子好,可是為何到最後卻成了害孩子?

正如電影《我們與惡的距離》中,李曉明媽媽所說:「沒有哪個父母願意花20年時間培養一個殺人犯。」

三、愛孩子,其實可以很簡單

武志紅老師在《為何家會傷人》里寫道:愛只會導致好的結果,而不會導致傷害,導致傷害的一定不是愛。

每位父母為了孩子都願意傾盡自己所有的愛,如何能真正讓孩子感受到這份愛的陽光,不放抓住這三個錦囊。

1、一句信任,激發孩子無限潛力

看《鏡子》這部記錄片,讓我觸動最深的,就是家明對著鏡頭說出了那番,與父母之間最大問題的隱患「信任」。

父母越是對他進行否認,他就越要用過激的行為來證明自己。也因此,讓他們的相處模式陷入了惡性循環中。

德國教育學家斯普朗格曾說過:孩子一旦得到了更多的信任和期待,內在動力就會被激發,會更聰明、能幹、有悟性。

被父母充分信任的孩子,才會成長得更有底氣。

「球王」貝利來自巴西的貧民窟,他從小就有個足球夢,希望能為巴西贏得金牌。

然而,一個窮人家的孩子,想要實現自己的夢想,可想而知有多艱難:來自富人子弟的嘲諷、教練的質疑、更不用說訓練設備的簡陋……

然而,他卻跨過了種種困難,成為一代「球王」。當記者問及成功秘訣,他說道:與父親充分的信任密不可分。

被人嘲諷時,父親告訴他:「孩子,被人嘲諷,正說明你的能力和他們相當,我相信你能超越他們。」

被教練質疑技術時,父親鼓勵他:「孩子,別人質疑你的技術,但是我相信你的能力會爆發。」

臨門一腳失敗時,父親安慰他:「孩子,我相信你已經儘力了,非常棒!」

關鍵時刻,父親總是無條件地信任他、鼓勵他,才會讓他在足球界一展抱負。

2、一聲尊重,保護孩子敏感自尊

紀錄片《鏡子》的開頭,是一名叫晏恆的孩子,對「我是誰」這個問題的回答。

他說:「我是一名機器人,輸入程序我就會照做。直到有一天,機器人被病毒侵入,程序錯亂,開始變得不聽話了,只是小小一部分的判逆,卻遭到了父母全盤的否決,包括好的部分。」

這一番話,何嘗不是很多孩子內心的呼喊,失去父母的尊重和愛的孩子,就像一個冷冰冰的機器人,沒有生命的活力。

作家周國平說:愛孩子是一種本能,尊重孩子則是一種教養。

曾看過一篇關於尊重孩子的核心與邊界的文章,裡面的內容非常落地實用。

尊重孩子的核心,其實是幫助孩子更懂事一些。這個懂事指的是明白事理和規則,明白每件事情的原因和後果,以及與自己的關係。

比如:孩子想和同學一起出去玩,不想讓大人陪同。由孩子們自己規劃路線,父母們可以給孩子訂酒店、訂車票等一些輔助性的幫忙。

這樣的幫助能讓孩子明白,原來出去玩一趟要做好很多輔助的東西,才能玩得酣暢淋漓。下次再有其他事情時,他能以這件事作為參考,來完善自己的計劃。

尊重孩子的邊界,就是自己能承擔後果的事情,有絕對自主權,可以培養孩子的意志力;但是,當孩子的心智還不足以支撐他做出正確決定的事,可以不經過詢問直接幫他做決定,這樣還能避免親子衝突。

3、一份表達,拉近親子距離

哈佛大學花了76年,追蹤268人,就為了解答這一個問題:什麼樣的人,才可能成為人生贏家?

研究者George Vaillant發現,決定人生能不能成功的,從來都不是智商,體型,父母收入,自己受教育程度。

真正的答案是:愛。

綜藝節目《我家那閨女》中,焦俊艷爸爸說出了一番語重心長的話,讓坐在演播廳的眾人很感慨。

他說:「愛,就是要及時表達出來,你不說,別人永遠都不會知道,包括子女、父母、伴侶之間,都需要交流愛,這樣別人才能感受到愛。」

在不懂得表達愛的父母養育下成長的孩子,長大後,往往也是一個不懂表達愛的孩子,因為唯有生命才能影響生命,而一味地說教只會激發出叛逆和反感。

給孩子最大的財富就是真愛。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

在真愛中成長的孩子,將來面對事情,才會無所畏懼,帶著底氣永往直前。

願全天下地父母都能握緊這三個教育錦囊,給孩子多一份信任、多一點尊重,再多一句純粹的表達。

如此,這樣的愛才會真正庇護我們的孩子,遠離世間的不堪和傷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老實聽話的孩子,長大後沒出息,這是我聽過非常大的謊言!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