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直到李自成兵臨北京,崇禎才想明白,17年前魏忠賢那句話啥意思

直到李自成兵臨北京,崇禎才想明白,17年前魏忠賢那句話啥意思

明朝是中國封建王朝中,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王朝,明朝的滅亡,無疑是最讓人惋惜的。關於明朝的滅亡原因,一直以來都眾說紛壇。從歷史上看,因崇禎上吊自殺,以身殉國,一個國家就此覆滅。但從客觀上看,崇禎並不算是昏君。崇禎在政事上盡職盡責,體恤百姓,愛民如子,可惜卻沒有變革和創新的能力。

若是生在和平盛世,崇禎也許能帶動一個國家的發展,可他生不逢時,於亂世之中,卻缺乏力挽狂瀾的能力。早在還是藩王之時,崇禎就對奸臣魏忠賢看不慣了。他身為賢君,平生最恨阿諛奉承、野心滿滿的奸人。但是朱由校臨終囑託崇禎:魏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於是在稱帝之後,崇禎並沒有第一時間就滅了魏忠賢。

魏忠賢權勢滔天,被人稱為「九千九百歲」。在職期間,排除異己,專斷國政,導致百姓「只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不過客觀來說,魏忠賢雖然劣跡斑斑,但他並非一無是處。魏忠賢掌權的七年時間,他還是做了三件大事情:第一件是扳倒東林黨;第二件事,就是穩定遼東局勢,提拔或重用滿桂、孫承宗、熊延弼、趙南星等重要軍事將領,這些人都是抵抗清兵入侵的忠勇之才。

第三件就是充實國庫。當時東林黨的大臣反對向商人手工業者和礦主納稅,他們本身就代表著當時大地主的利益。魏忠賢深知,如果不像商人及礦主納稅,朝廷財政會日益匱乏,其後果不堪設想,如果國庫空虛的,拿什麼來養活軍隊?魏忠賢掌權的幾年間,堅定地延續了萬曆的礦監政策,向那些有錢的礦主及商人徵稅,保證了朝廷正常運轉。

魏忠賢雖然是閹人出身,大字不識幾個,但他非常清楚「實幹興邦,空談誤國」的道理。但是崇禎終究沒有聽朱由校的遺言,他登基後三個月就扳倒魏忠賢,定了十宗罪,最後魏忠賢自縊而死,隨後崇禎又為東林黨平反,以東林黨為首的文官集團得到重用。魏忠賢曾勸告崇禎「東林黨人志大才疏,用他們治國必出亂子。」可崇禎哪能聽得進去?

魏忠賢死後,東林黨一家獨大。可是東林黨人雖說對朝廷忠心耿耿,但並沒有力挽狂瀾的能力,也沒有變革創新的才幹。他們並不能挽救大明岌岌可危的局面,只會徒勞感傷,沒有什麼實際意義。李自成帶兵造反,兵臨城下。崇禎詢問東林黨人該如何做。結果一眾東林黨人個個面色發白,竟無一人能提出良策。大兵將入,大明陷入了慌亂之中。

魏忠賢在職期間,為什麼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原因很簡單,那時期的明朝並不缺錢。魏忠賢加強了工商稅的徵收,一是解決了邊關將士的糧餉和後勤,二是減輕百姓的負擔,這樣一來,中原沒有人起義鬧事,關外將士肯用命抗清。魏忠賢死後,一切都變了。打仗缺錢,崇禎求東林黨大臣借錢都借不到,結果李自成一來搜出了7000萬白銀。

因此,崇禎皇帝相當後悔,《燕都日記》有記載,「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崇禎上吊之前,恨恨的說了一句「文官皆可殺」,一切都太遲了。為君最要學習的就是平衡之道,在魏忠賢自殺之後,權力一邊倒的倒向東林黨人,他們處事毫無顧忌,甚至完全不顧後果。比如讓崇禎不收工商稅,此舉為他們贏得了大量的民心,但也造成了明末國庫的空虛。諸如此類,可能在崇禎臨死之前才明白。參考文獻:《再生紀略》、《燕都日記》、《明史》

喜歡歷史的朋友請點一下關注!如有錯誤,還請指正!歡迎大家留言互動,我在評論區等著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秘聞趣事 的精彩文章:

宋朝唯一合法的民間武器,梁山好漢人手一把的「朴刀」長什麼樣?
劉備的「仁義」之名,到底有多大水分?他可沒電視里演的那麼好!

TAG:歷史秘聞趣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