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在娛樂圈當狗仔,是種什麼體驗?

在娛樂圈當狗仔,是種什麼體驗?

被嫌棄的狗仔的一生

距離中國第一狗仔被「封殺」已經過去了整整一年的時間。但即使沒有了卓偉攝像頭下的粉紅濾鏡,這一年的娛樂圈也並沒有多太平:離婚的離婚,性侵的性侵,出軌的出軌,勞燕分飛,支離破碎。

大眾對於娛樂圈八卦風向的感知度十年如一日的敏感,明星撕逼,神仙打架,追著時間賽跑,誰先發聲明都有可能把輿論引領向完全不同的方向,八卦滋長的結果沒有永遠的贏家,但對於某個特定的明星而言,可能是事業上永遠的萬劫不復。

而衝鋒在八卦一線的狗仔,不僅僅是爆料者,不知不覺間也成了大眾面對明星形象坍塌時宣洩情緒的出口。

可是狗仔到底做錯了什麼?他們的真實生活又是怎樣的?我們和四位在娛樂圈當過狗仔的朋友們聊了聊,希望儘可能為大家還原「被嫌棄的狗仔的一生」。

一號狗仔

在娛樂圈當狗仔,是種什麼體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坦白說,我從做狗仔到現在,被身邊朋友問的最多的一個問題是:你們到底是從哪裡搞到的那些明星的行程or所謂的黑料?

雖然內地狗仔並沒有台灣狗仔那麼完備的成長體系甚至是根基向上發展的聯絡網,但我們也是有微信群這種最基礎的聯絡方式的。

一類微信群主要是埋在明星身邊的「眼線」或是一些因職業便利得到明星私人航班號和高鐵票的特殊從業者。這一類的微信群爆料的成分較少,主要就是明星的行程,其實很多粉絲努點力也是能獲得這些信息的。

遇到這一類的信息,判斷可不可跟的主要依據是看這個明星是誰,如果是那種已經有一些新聞在身的明星,行程就會相對貴一點,道理也很簡單,因為說不定跟了你就是下一個獨家,可以直接預定一輪熱搜。當然這類主要還是看運氣,去一趟什麼也拍不到是常有的。

第二類微信群就是真真正正的實料群了,這個群里出來的消息基本都是爆款,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哪一個媒體拿獨家的意義真的沒有那麼大,畢竟就算你拿了獨家,不出三分鐘,其他媒體絕對能復刻出一篇比你還要精彩的稿子。所以很多時候,這種群更像是一個消息互通群,如果說第一種微信群是小打小鬧,那第二種微信群有消息基本就是洗牌或者風雲變幻的大料。

基於這兩類微信群的消息,接下來拼的就是速度和效率了,畢竟在現在的全媒體時代,誰掌握了第一手資訊,發送出去,誰就是贏家,和時間賽跑不僅僅是小學課本里的至理名言,更是狗仔圈的規則。

熬夜、淋雨、暴晒蹲點,這些都是家常便飯。我記得有一次,為了拍一個一線流量明星私下的聚會,車子太明顯,打傘又太引人注目,我就在暴雨的綠化帶里蹲了快兩個小時,還要護著設備,第二天直接感染了肺炎發高燒到39度,差點命都搞沒了......

狗仔肯定是個體力活,風吹日晒的,和明星同行拼完智力還要拼體力,為了拍到點東西經常蹲在明星的住宅外面十幾個小時,而且現在明星的反偵查能力都很強,知道外面有狗仔就會最大限度地按兵不動或者想辦法用其他方式轉移。記得前段時間看到一條新聞說美國的一個歌手為了躲狗仔,把自己裝進行李箱里......看到這條新聞的時候我和我同事都一陣苦笑,這行真是越來越難做了。

明星和狗仔,永遠的拉鋸戰,兩方耗起來就跟熬鷹一樣,誰熬到最後誰就贏了。

二號狗仔

在娛樂圈當狗仔,是種什麼體驗?

我做這行也有五六年了吧,好聽一點別人叫你娛樂記者,不好聽一點,你就是狗仔,叫到最後連我自己都快忘了原來我最初是想做記者的......

但不管怎麼叫,狗仔和娛樂記者最大的相同點就是:都掙得不多,有些人可能以為只要是和明星沾點邊的,什麼經紀人啊、助理啊都掙得特別多,不好意思,不存在的。

正常我們發新聞都是按照稿費分成,真的是少的可憐,但手裡面有大料就不一樣了,這些大料會成功解鎖這個職業某一部分的「灰色收入」。

我們就是很多八卦新聞的第一出口,誇張一點說,我們控制了大眾的視線,也控制了大眾眼中明星的樣子。一個明星人設的組成,一部分來源於自己團隊的經營,這些營銷是光,另一部分也就是大眾所說的黑點,來源於我們手裡的料,這些就是一個明星的瑕疵所在。

所以這部分灰色收入的來源,就是明星團隊的公關。

很多時候我們拿到了一手資料後最先做的事情不是儘可能快地發布,而是等待,等什麼?當然是等明星團隊主動來聯繫我們,有一些團隊非常敏銳,一旦意識到自家藝人漏出了什麼馬腳,就會大面積聯繫手裡可能掌握一手資料的狗仔團隊或者娛樂公司,如果碰到輿論意識比較薄弱的團隊,我們也會稍作「提醒」,旁敲側擊地告訴他們我們手裡有他們想要的東西。

接下來就等團隊開價、商討價格、達成共識,他們付款,我們負責銷毀證據。

很多人把這個過程視為「威脅」或者「敲詐」,但請你們想一想,如果明星真的沒有做過這些事的話,哪裡來的機會讓我們拍到呢?

其實很多明星私下真正的狀態都和路人眼中、綜藝節目中看到的完全不同,更不要說是粉絲們加了無數愛的濾鏡之後的樣子了。所以這其實是一場利益的遊戲,很多時候我們同事之間開玩笑都說我們像給明星收保護費的,他們給我們錢,我們負責掩蓋他們的某一面,這一面不一定是純粹的壞,但一定是對他們發展不利的一面。

娛樂圈就是這樣,表面和氣,實則暗流涌動,進來的人都得主動接受遊戲規則,這不僅是明星和大眾的較量,也是明星和明星之間的較量。就比如,某大花曾親手從另一個團隊里買走另一個大花的黑料,在某一個時間節點放出來後,差點打得對方翻不了身。

這些事真的太常見了,這是一攤渾水,更像是一場冒險,名利場的背後可不止名和利,都跳進來了,真的就別說自己多乾淨了。

三號狗仔

在娛樂圈當狗仔,是種什麼體驗?

去年年中,我徹底放棄了自己的狗仔之路,現在在一個小城市的電視台工作,雖然每天報道的都是些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事情,跟之前那些刺激的事件沒法比,但好在生活總算逐漸重回正軌。

狗仔這幾年被罵得太慘了,為什麼?因為我們是把真相呈現在大眾面前的那群人,不管這個真相是大家想看到的,還是不想看到的。

從來沒有一條新聞發出來之後是不存在爭議的,因為明星的粉絲群體基本可以分成三種:一種是真愛粉,一種是路人粉,一種是黑粉,所以你放出明星的好料,會被黑粉攻擊,放出不好的料就更不用說了,真愛粉在和黑粉及路人粉對罵捍衛自家明星利益的時候,一定都會順帶問候狗仔全家......

這幾年假新聞層出不窮,但其實從我的角度觀察,很多從業者還是具備基本的職業素養的,就算是狗仔起碼也和記者同宗吧,大家真的很少刻意去編造假新聞,無非是捕風捉影、揣測一番。

但大眾總會選擇性地忽略標題中的「疑似」、「可能」這類我們用來表現嚴謹性的字眼,把這些「可能」當成「實錘」傳播,於是一傳十,十傳百,被罵的終究還是我們狗仔。

其實在入行前我們就對飯圈的網路暴力有所耳聞,但真的只有自己親身經歷過才知道,面對自家明星的「過失」或是「人格污點」,很多失去理智的粉絲第一反應不是接受,而是盲目地「護犢子」,更有甚者,惱羞成怒地對吃瓜網友或記者進行惡意人身攻擊。

所以狗仔們對於自身身份的保密工作一向做得非常好,我如果不是離職了,肯定不敢跟你說這麼多......因為沒辦法,港台的狗仔是在畏懼明星,很多明星都有相應的「勢力」,足夠讓你在這個圈子裡「生不如死」。

國內的狗仔是在畏懼粉絲,雖然他們不知道我們的名字,但只要打開微博,映入眼帘的從來都是「放出這種新聞的人怎麼不去死」等諸如此類甚至比這還難聽百倍的咒罵......

所以說,明星頂多算是網路暴力的受害者,我們應該才是網路暴力的「重災區」,可單純地呈現真相,我們又有什麼錯呢?

四號狗仔

在娛樂圈當狗仔,是種什麼體驗?

其實我對於我的職業,真的不想多說什麼,因為它真的只是一份職業。

就說一點,我們不追星,也不熱愛,但這份職業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命脈,所以既然入了行,就有義務把事情做好。

就拿拍明星小孩這件事來說,我們沒少挨罵,也沒少挨噴,但我們的本意不是去碰跟小孩相關的東西,我們自己也有孩子,也知道明星都是人,也都為人父母。

但既然是一份工作,肯定也有相關的KPI要求,交不出來東西,完不成老闆傳達的任務,我們就會失業,丟掉飯碗,無法支撐起自己的生活。

是不是聽起來很像辯解?但很多時候我們的越矩行為只是出於職業上的無奈,畢竟,誰也不想被明星掛出來,誰也不想吃明星的拳頭,遭受明星粉絲的暴力,但很多時候我們也別無選擇。

我們也很希望娛樂圈沒有污點、沒有八卦,我們報道的東西都是正能量和光明的一面,但我們更希望的是,有一天大家提到狗仔,不再是只想看到醜聞。

說起來

為什麼讓人津津樂道的

永遠是某些黑料呢?

採訪、撰文:Peter Peach

編輯:Monkey King

圖片設計:?

在娛樂圈當狗仔,是種什麼體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ELLEMEN睿士 的精彩文章:

美國極簡主義大師大中華地區首展:「我在建造一幅畫」
《好萊塢往事》:昆汀·塔倫蒂諾應該成為一種電影類型

TAG:ELLEMEN睿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