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不證明的話

不證明的話

關鍵詞:宗教 中醫 科學

常見話說「真理越辯越明」,[1]1841年生的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在著名的書《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中說:

做出簡潔有力的斷言,不理睬任何推理和證據,是讓某種觀念進入群眾頭腦最可靠的辦法之一。一個斷言越是簡單明了,證據和證明看上去越貧乏,它就越有威力。一切時代的宗教書和各種法典,總是訴諸簡單的斷言。號召人們起來捍衛某項事業的,利用廣告手段推銷產品的商人,全都深知斷言的價值。

確實常有人和宗教拒絕證明,拒絕證偽:

道家

言盡悖

道家老子說:

言者,不如知者默。[2]

說話的人,不如知道而沉默的人。

(央視《百家講壇》白話為:有智慧的人,必定是沉默寡言的)

創立墨家的墨子批評其:

以言為盡悖,悖,說在其言。……以,悖,不可也。之人之言可,是不悖,則是有可也;之人之言不可,以當,必不審。[3]

唐朝白居易作《讀老子》也批評其:

言者不如知者默,此語吾聞於老君。

若道老君是知者,緣何自著五千文。

道家莊子說:

六合之內,聖人論而不議。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辯也者,有不辯也。曰:何也?聖人懷之,眾人辯之以相示也。春秋經世先王之志,聖人議而不辯。……夫大道不稱,大辯不言……孰知不言之辯,不道之道?……[4]

墨子批評其:

以言為盡悖,悖,說在其言。……以,悖,不可也。之人之言可,是不悖,則是有可也;之人之言不可,以當,必不審。[3]

非誹

莊子說:

大知閑閑,小知間間;大言炎炎,小言詹詹。……喜怒哀樂,慮嘆變慹,姚佚啟態;樂出虛,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4]

夫言非吹也,言者有言。其所言者特未定也。果有言邪?其未嘗有言邪?其以為異於鷇音,亦有辯乎?其無辯乎?道惡乎隱而有真偽?言惡乎隱而有是非?道惡乎往而不存?言惡乎存而不可?道隱於小成,言隱於榮華。故有儒墨之是非,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欲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則莫若以明。

墨子批評其:

非誹者悖,說在弗非……非誹,非己之誹也。不非誹,非可誹也。不可非也,是不非誹也。[3]

辯無勝

莊子說:

即使我與若辯矣,若勝我,我不若勝,若果是也,我果非也邪?……

墨子批評其:

謂辯無勝,必不當,說在辯。……謂,所謂非同也,則異也。同則或謂之狗,其或謂之犬也。異則或謂之牛,其或謂之馬也。俱無勝﹐是不辯也。辯也者,或謂之是,或謂之非,當者勝也。[3]

佛教

世尊曰:……「其他之人為邪念者,但我等為正念者。」應作削減。……「其他之人為懷疑者,但我等為離懷疑者。」應作削減。……為迴避懷疑者,而有超越懷疑。……懷疑者欲般涅盤,應先超越懷疑。[5][6]

佛陀告訴阿難說:……心懷疑亂,就成為十惡。[7]

佛陀告訴阿難說:……心裡懷疑和心亂,是十惡之一。

世間有比丘,於[大]師困惑、懷疑、不信解、不信任。諸比丘!凡比丘,於[大]師困惑、懷疑、不信解、不信任時,彼心則不傾向於熾然、修習、恆常、勤行。其不傾向於熾然、修習、恆常、勤行之心,是第一心之荒蕪。[8]

捨去存在諸身見,懷疑乃至戒禁取。[9]

大乘佛法說:

時惡比丘共相聚集立嚴峻制。若有受持大涅槃經。書寫讀誦分別說者。一切。不得共住共坐談論語言。何以故。涅槃經者。非佛所說。邪見所造。[10]

若聲聞比丘福智狹劣。則修行菩薩不應為說甚深大乘。恐其誹謗。[11]

釋迦牟尼妻子之一,甚至有佛經說是釋迦牟尼兒子羅侯羅的生母的瞿夷也說:

世尊所說法,弟子不懷疑。[12]

佛教的長老也說:

聞師說法時,我具一切智,以對說法者,我不懷疑惑。[13]

佛教也把「貪、慎、痴、慢、疑」認為是「五毒心」,其中「疑」是認為懷疑是壞的。

唐朝佛教人士寒山和拾得說:

世間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之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寒山云:還有甚訣可以躲得?

拾得云:我曾看過彌勒菩薩偈,你且聽我念偈曰:

老拙穿衲襖,淡飯腹中飽,補破郝遮寒,萬事隨緣了。

有人罵老拙,老拙只說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

涕唾在面上,隨它自幹了,我也省氣力,他也無煩惱。這樣波羅密,便是妙中寶。若知這消息,何愁道不了。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一心要修行,常在道中辦。世人愛榮華,我不爭場面;名利總成空,貪心無足厭。金銀積如山,難買無常限;

子貢他能言,周公有神算,孔明大智謀,樊噲救主難,韓信功勞大,臨死只一劍,古今多少人,那個活幾千。

這個逞英雄,那個做好漢,看看兩鬢白,年年容顏變,日月穿梭織,光陰如射箭,不久病來侵,低頭暗嗟嘆,自想年少時,不把修行辦,得病想回頭,閻王無轉限,三寸氣斷了,拿只那個辦。

也不論是非,也不把家辦,也不爭人我,也不做好漢,罵著也不言,問著如啞漢,打著也不理,推著渾身轉,也不怕人笑,也不做臉面,兒女哭啼啼,再也不得見,

好個爭名利,轉眼荒郊伴。我看世上人,都是精扯談,勸君即回頭,單把修行干,做個大丈夫,一刀截兩斷,跳出紅火坑,做個清涼漢,悟得長生理,日月為鄰伴。[14]

猶太教、基督教

《聖經》舊約說:

人不可自欺。你們中間若有人在這世界自以為有智慧,倒不如變作愚拙,好成為有智慧的。因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

又說:「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哥林多前書 3:18-20)

至於我,我必仰望神,把我的事情託付他。他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約伯記 5:9)

他行大事,不可測度,行奇事,不可勝數。

他從我旁邊經過,我卻不看見;他在我面前行走,我倒不知覺。

他奪取,誰能阻擋?誰敢問他:『你做什麼?』

神必不收回他的怒氣;扶助拉哈伯的,屈身在他以下。

既是這樣,我怎敢回答他,怎敢選擇言語與他辯論呢?(9:10-14)

論到全能者,我們不能測度;他大有能力,有公平和大義,必不苦待人,所以人敬畏他;凡自以為心中有智慧的人,他都不顧念。

那時,耶和華從旋風中回答約伯說:「誰用無知的言語使我的旨意暗昧不明?……我立大地根基的時候,你在哪裡呢?你若有聰明,只管說吧!你若曉得就說,是誰定地的尺度?是誰把準繩拉在其上?……(後面是十萬個為什麼)

『強辯的豈可與全能者爭論嗎?與神辯駁的,可以回答這些吧!於是,約伯回答耶和華說:『我是卑賤的!我用什麼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捂口。』……

(耶和華說)你豈可廢棄我所擬定的?豈可定我有罪,好顯自己為義嗎?你有神那樣的膀臂嗎?你能像他發雷聲嗎?(邏輯:因為不是神,所以不能否定耶和華)(37:23-40:9)

我們的主為大,最有能力。他的智慧無法測度!(詩篇 147:5)

基督教

《聖經》新約說:

希律看見耶穌,就很歡喜,因為聽見過他的事,久已想要見他,並且指望看他行一件神跡。

於是問他許多的話,耶穌卻一言不答。(之後耶穌被處死)

(路加福音 23:8-9)

親愛的弟兄,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著:「主說,伸冤在我,我必報應。」(羅馬書 12:19)

信心軟弱的,你們要接納,但不要辯論所疑惑的事。(14:1)

若有疑心而吃的,就必有罪。因為他吃,不是出於信心。凡不出於信心的都是罪。(14:23)

並且那在主里的弟兄,多半因我受的捆鎖,就篤信不疑,越發放膽傳神的道,無所懼怕。(腓立比書 1:14)

我們因信耶穌,就在他裡面放膽無懼,篤信不疑的來到神面前。(以弗所書 3:12)

我實在告訴你們,無論何人對這座山說,你挪開此地投在海里。他若心裡不疑惑,只信他所說的必成。(馬可福音 11:23)

(魔鬼)對他(耶穌)說:「你若是神的兒子,可以跳下去,因為經上記著說:『主要為你吩咐他的使者用手托著你,免得你的腳碰在石頭上。』」

耶穌對他說:「經上又記著說:『不可試探主你的神。』」(馬太福音 4:7、8)

我願男人無忿怒,無爭論(爭論或作疑惑),舉起聖潔的手,隨處禱告。(提摩太前書 2:8)

他是自高自大,一無所知,專好問難爭辯言詞,從此就生出嫉妒,紛爭,毀謗,妄疑,並那壞了心術,失喪真理之人的爭競。(6:4)

只要憑著信心求,一點不疑惑。因為那疑惑的人,就像海中的波浪,被風吹動翻騰。(雅各書 1:6)

屬血氣的人不領會聖靈的事,反倒以為愚拙,並且不能知道,因為這些事惟有屬靈的人才能看透。(哥林多前書 2:14)

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3:18-20)

許多時候,靜比動更費力,靜是力的最高效能,對於一些無根據的惡毒控告,主始終什麼都不回答——連一句話也不說。[15]

伊斯蘭教

《古蘭經》說:

人們啊!如果你們懷疑我的宗教,那末,我不崇拜你們舍真主而崇拜的,但我崇拜真主,他將使你們壽終。(第十章/104)

他們(不信者)對於我的教訓,是在懷疑之中,不然!他們還沒有嘗試我的刑罰。(第三八章/8)

從你的主降示的真理,故你不要懷疑。

在知識降臨你之後,凡與你爭論此事的人,你都可以對他們說:「你們來吧!讓我們召集我們各自的孩子,我們的婦女和你們的婦女,我們的自身和你們的自身,然後讓我們祈禱真主棄絕說謊的人。」

這確是真實的故事。除真主外,絕無應受崇拜的。真主確是萬能的,確是至睿的。

……我們大家只崇拜真主,不以任何物配他,除真主外,不以同類為主宰。[16]

他確是復活時的預兆,你切莫懷疑他,你應當順從我,這是正路。(第四三章/61)

信士,只是確信真主和使者,然後沒有懷疑,能以自己的財產和生命為主道而奮鬥的人。(第四九章/15)

你們倆所應當投入火獄的,是每個孤負者、頑固者、慳吝者、過分者、懷疑者、以別的神靈與真主同受崇拜者;你們倆將他投入嚴厲的刑罰吧!(第五十章/24~26)

我的主只禁止一切明顯的和隱微的醜事,和罪惡,和無理的侵害,以及用真主所未證實的事物配真主。[17]

古蘭經

發六宮

禮大師說:

我的大法,我告訴大家,任何人不配去考驗他。因為,所有人的生命,包括宇宙裡面的一切生命都是他給開創的,他創造的造就的,所以誰也不配去考驗他。[1]

皇朝

拒絕考驗的還有古代的皇朝,嘉靖皇帝不滿意王陽明和湛若水的學說,王陽明去世後受到斥貶:

仁守仁既卒,桂萼奏其擅離職守。帝大怒,下廷臣議。萼等言:「守仁事不師古,言不稱師。欲立異以為高,則非硃熹格物致知之論;知眾論之不予,則為硃熹晚年定論之書。號召門徒,互相倡和。才美者樂其任意,庸鄙者借其虛聲。傳習轉訛,背謬彌甚。但討捕畲賊,擒獲叛籓,功有足錄,宜免追奪伯爵以章大信,禁邪說以正人心。」帝乃下詔停世襲,恤典俱不行。

……矜其創穫,標異儒先,卒為學者譏。……抑流弊實然,固不能以功多為諱矣。[18]

守仁去世後,桂萼彈劾他擅離職守。明世宗朱厚熜大為惱火,下令朝廷大臣議論。桂萼等人說:「守仁做事不取法先賢,講學不稱道前儒。想要標新立異抬高自己,才批評朱熹格物致知的學說;知道群眾的公論不得贊成他,所以掇弄一本關於朱熹晚年定論的書。召引門徒,相互唱和。有才能的人喜歡他的隨意,沒出息的人借用他的虛名。師傳弟習,轉生錯訛,越來越荒謬。但是守仁討……地的叛亂,活捉造反的寧王,功勞還是值得紀念的,應該免予追奪伯爵,以顯示皇朝的信譽,禁止傳播邪說,以端正人民的思想。」世宗於是發布詔書,停止了世襲伯爵的特權,後事處理的典禮也不予舉行。

……可是他誇耀自己的學術創見,標新立異,不同於先代的大儒,去世後受到了學者的批評。……但守仁學說的流弊是那樣實然的,這不能因為他功績多就為他忌諱不說。

嘉靖十六年(1537年),御史游居敬上疏斥責南京吏部尚書湛若水:

倡其邪學,廣收無賴,私創書院。

(要求)戒諭以正人心。

嘉靖皇帝一方面慰留湛若水,一方面則令毀王陽明和湛若水的廣建書院。

第二年,吏部尚書許贊以「官學不修,別立書院」「聚生徒,供億科擾」,耗財擾民為借口,上奏嘉靖。嘉靖「即命內外嚴加禁約,毀其書院」「申毀天下書院」。

張居正時,史載:

張居正最憎講學,言之切齒。

張居正害怕書院講學「徒侶眾盛,異趨為事」「搖撼朝廷,爽亂名實」,下令:

不許別創學院,群聚黨徒及號召他方游食無行之徒空談廢業。……游士人等,許各撫按衙門訪拿解發。[19]

除了官辦學校,不許另開創書院講學。脫離官辦學校的遊學者,允許各級衙門將之抓捕流放。

全國著名書院中,有超過六十所被查封。又下令:

我聖祖(朱元璋)設立卧碑,天下利病,諸人皆許直言,惟生員不許。今後生員務遵明禁,除本身切己事情,許家人抱告有司,……其事不幹己,輒便出入衙門,陳說民情,議論官員賢否者,……以行止有虧革退。若糾眾托幫,聚至十人以上,罵詈官長,肆行無禮,為首者照例問遣,其餘不分人數多少,盡行黜退為民。

學生不許議論國家政策的利弊。自己的切身利益受損,只能由家人出門去找衙門;與自己的利益無關,卻前往衙門為民請命、議論官員的好壞,要被革除「生員」資格,喪失進入仕途的機會;如果利用自己的社會關係網路,聚集十個人以上,介入(鄭智)事務的,為首者問罪發配,其他人一律革去功名貶為平民。

權宦魏忠賢時疑所有書院都與其對頭的「東林黨」同黨,於是下令:

刊黨籍,盡毀天下書院。

「東林黨」首領顧憲成書

清朝時順治九年時,全國頒布的「學生條例」,除重申朱元璋與張居正所定規章之外,還有補充:

生員不許糾黨多人,立盟結社,把持官府,武斷鄉曲。所作文字不許妄行刊刻,違者,聽提調官治罪。

東林黨被皇帝乾隆定性為明朝滅亡的主因,紀曉嵐等人奉旨於《四庫全書總目》之中對這一定性做了許多更詳細的闡釋。這些闡釋的主旨,簡而言之就是:

夫明之亡,亡於門戶。門戶始於朋黨,朋黨始於講學,講學則始於東林。(《四庫全書總目》/卷97)

東林黨聚眾講學,講學形成門戶朋黨,門戶朋黨不以朝廷利益為先,朝廷於是滅亡了。

大抵門戶構爭之見,莫甚於講學,而論文次之。講學者聚黨分朋,往往禍患延宗社。操觚之士筆舌相攻,則未有亂及國事者。蓋講學者必辨是非,辨是非必及時政,其勢與權勢相連,故其患大。文人詞翰,所爭者名譽而已,與朝廷無預,故其患小也。

(大意)講學和寫文章相比,前者對朝廷的危害更大。因為講學會把人聚到一起,然後討論時事、辨別是非,形成有力量的團體。

文人寫文章互相攻擊,不過是點對點爭個人聲譽,對朝廷影響不大。[20]

但是世事不證明的話,怎麼知道哪個是真的,哪個是假的,該選擇哪個:

天地起源

神造天地

古代全球各地都認為本地人崇拜的神創造眾生,中國有女媧造人:

昔宇宙初開之時,只有女媧兄妹二人,在昆崙山,而天下未有人民。議以為夫婦,又自羞恥。兄即與妹上昆崙山,咒曰∶「天若遺我兄妹二人為夫婦,而煙悉合,若不,使煙散。」於煙即合,二人即結為夫婦。(《獨異志》/卷下)

媧,古之神聖女,化萬物者也。(《說文解字》)

俗說天地開闢,未有人民,女媧摶黃土做人。劇務,力不暇供,乃引(牽、拉)繩於泥中,舉以為人。故富貴者,黃土人;貧賤者,引縆(繩)人也。(《風俗通》)

「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

高誘註:「黃帝,古天神也,始造人之時,化生陰陽;上駢、桑林,皆神名;女媧,王天下者也。七十變造化。(《淮南子》/說林訓)

有盤古開天闢地:

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三五歷記》)

元氣濛鴻,萌芽茲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啟陰感陽,分布元氣,乃孕中和,是為人也。首生盤古,垂死化身,氣成風雲,聲為雷霆,左眼為日,右眼為月,四肢五體為四極五嶽,血液為江河,筋脈為地里,肌肉為田土,發髭為星辰,皮毛為草木,齒骨為金石,精髓為珠玉,汗流為雨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五運歷年記》,《繹史》/卷一 錄)

元朝道士丘處機說:

夫道生天育地,日月星辰、鬼神人物,皆從道生。……道生天地,天地開闢,而生人焉。人之始生也,神光自照,行步如飛。地生菌,自有滋味,不假炊爨,人皆食之。此時尚未火食,其菌皆香且甘,鼻嗅其香,口嗜其味。漸致身重,神光尋滅,以愛欲之深故也。[21]

中國獨龍族教認為「木佩朋」創造人間萬物,決定人畜生死,庇佑、賜福於人間。[22]

日本的神話傳說則是別天津神?開天闢地。(《古事記》/上卷)

西方的文化「源頭」希臘的神話傳說則是萬物之先有混沌,隨後誕生了大地之母蓋亞,然後蓋亞開始造神。(赫西俄德《神譜》)

古巴比倫神話傳說則是太古之初,沒有天,沒有地,只有汪洋一片海,世界一片混沌。海中有一股鹹水,叫提亞瑪特,還有一股甜水,叫阿普蘇,它們分別代表陰陽兩性,在汪洋中不斷交匯,生出幾個神祇。

印度婆羅門的是梵天創世說。[23]

佛教、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也都說著自己的方式創造天地。[24]各個宗教都認為世界是自家的神創造的,一神論教教義是否定別家的神的,[24]不證明的話,怎麼知道有沒有神,哪個神是假的,哪個神是真的?

自然造天地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認為世界是從混沌的原質中的對立面分裂產生,最初是熱,其次是冷,熱像火焰包圍著冷,熱將冷變為濕氣,再變為空氣,空氣突破火圈形成輪型環,環上有小孔,從小孔中噴射出火焰形成天體,而地球是由原始濕氣乾燥而來的。[25]

道家《老子》認為道生天地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中氣以為和。[26]

《易緯乾鑿度》認為:

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

東漢班固的《白虎通義》認為:

始起先有太初,然後有太始,形兆既成,名曰太素。混濁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然後剖判,清濁既分,精曜出布,庶物施生。……故《乾鑿度》云:『太初者,氣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質之始也。』

陰陽家認為:

天地未分以前,混沌既分之後,輕清者上升為天,重濁者凝結為地;天為陽氣,地為陰氣,二氣相互作用,產生萬物。(《淮南子》/天文訓)

宋朝朱熹認為「理」是天地的創造物:

未有天地之先,畢竟也只是理,有此理便有此天地。若無此理,便亦無天地,無人無物,都無該載了。有理便有氣流行發育萬物。

現代天文學猜測宇宙大爆炸創造天地。

基礎元素

元素是構成世界上所有物質的基礎物質或能量,稱為基礎元素。

一元素論

東漢班固撰的《白虎通義》認為:

元氣之所生,萬物之祖也。

新朝劉歆認為「太極元氣」是宇宙的根本,在元氣尚未分化前,天、地、人混合為一。[27]

老子入門弟子關尹子《關尹子》/六匕篇 認為萬物由炁創造:

以一炁生萬物。

宋朝劉元瑞也是:

以一炁化水而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也。[28]

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認為「水為萬物之原」,認為為大地是安置在水上的,認為一切種籽皆滋生於濕,一切事物皆營養於潤濕,而水實為潤濕之源。[29]認為土和氣這兩種元素是水的凝聚或稀薄。

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美尼認為氣體是萬物之源,不同形式的物質是通過氣體聚和散的過程產生的,並認為火是最精純的空氣。[30]

英國學者基爾克認為萬物是火創造的:

這個有秩序的宇宙(Cosmos)對萬物都是相同的,它既不是神也不是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將來永遠是一團永恆的活火ever-livingfire),按一定尺度燃燒,一定尺度熄滅。[31]

二元素論

漢朝揚雄朝認為:

一陰一陽,然後生萬物。

與前面的一炁生萬物不同,宋朝周敦頤《太極圖說》認為:

(陰陽)二炁交感,化生萬物。

《雅典學院》畫了古雅典的著名哲學家

四元素論

古希臘哲學家恩培多克勒認為,萬物皆由水、土、火、氣四元素構成,再由「愛」與「衝突」聚合和分裂。[30]

圖片來自中文維基百科

印度教和佛教認為土、水、火、風構創造萬物[32]:

「堅硬相的是地界……於此身中,堅性或固性的是地界。」「粘結相的是水界……於此身中,粘結性或流動性的是水界。」「遍熟相的是火界……於此身中,遍熟性或暖熱性的是火界」「支持相的是風界……於此身中,支持性或浮動性的是風界。」[33]

云何色蘊。謂諸所有色。一切皆是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此復若過去若未來若現在。若內若外若麁若細。若劣若勝若遠若近。總名色蘊。[34]

五元素論

中國的五行學說認為萬物是五種元素金、木、水、火、土構成的。[35]

上百元素論

現代物理和化學認為萬物起碼由是118種化學元素構成,而構成這些元素已知最小的單位是夸克。

學派

古代各個學派學說對是非、善惡的標準不同,[36]百家爭鳴,互相批評,[37]不用證明的話怎麼知道該信哪個呢?

醫學

地球上有約兩百個國家,基本每個地方都有傳統醫學,傳統漢醫學有《黃帝內經》發展出來的陰陽五行醫學,有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為核心發展出來的傷寒醫學,有薛雪、葉天士等發展出的溫病醫學等,不用證明的話,怎麼知道哪個藥方/醫學無效,哪個藥方/醫學有效,哪個藥方/醫學更有效?

拒絕腦子思考

人們都會用邏輯檢視,比如已知釋迦牟尼之前學了三個學派,其中在苦門六年之久,他不滿意創立佛教,正是對這三個學派的不滿意。釋迦牟尼的弟子乞食方法不如他所想,他說乞食不要麻煩施主,肉也吃,也是基於邏輯檢視。他認為阿難深得他的心,也是基於邏輯檢視,否則他怎麼不認為人人或沒有一個人都深得他的心呢?釋迦牟尼去世後,阿難被釋迦牟尼頭號弟子大迦葉責難,他背誦釋迦牟尼生前的說法秀出自己的記憶力,僧團成員因此而放過他和以後做為主要人物參與釋迦牟尼的說法記錄,也是基於邏輯檢視,否則隨便在僧團里找個人就行了,為什麼要挑記憶力最好的阿難呢?

人們日常看東西都會邏輯監視,如果不用邏輯監視,那自古以來的一神論教派有成千上萬個,學識學派也有許多,先秦就有「諸子百家」,人們信其中某個,是靠的什麼?靠隨機?經書里有偽書,不靠邏輯檢視,如何辨別是否是偽書?宗教裡面有分歧,造成不同的流派,有人自稱神或神派來的或自稱有超能力的,比如基督教的耶穌、道教的張角和李一[38]、道家的閆芳[39]、基督教出來的洪秀全和發六的禮大師,不用邏輯檢視,不用證據證明的話,怎麼辨別教內出的這個「神」或超能力者是真的還是假的?人們有民事或刑事糾紛需要找法院裁決,法官和陪審團不用邏輯檢視,怎麼判案?不叛的就就任由雙方自由博弈「自正」嗎?那自由博弈起來,絕大部分時候就是誰的力量(武力)大,誰獲勝了。

如果不用邏輯檢視,那麼有沒有神,自古以來這麼多神信哪個神,用什麼判斷,用人數多歷史久?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之前有別的神論教,按這個邏輯,伊斯蘭教之前有基督教,基督教之前有猶太教,猶太教之前有佛教,佛教之前有印度教,印度教之前有別的神論教,那就不該信後面三者了,就按著前人和多數人遺留的信就是了。

佛教有原始佛教、上座部佛教、大乘佛教、小乘佛教之分,大乘佛教有中觀學派、唯識論、法性宗(如來藏學派)、天台宗、華嚴宗、禪宗、凈土宗金剛乘佛教,禪宗分為臨濟宗、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溈仰宗五宗、黃龍派、楊岐派。金剛乘佛教分為密宗和藏傳佛教。[40][41]

道教有黃老道、方仙道、太平道、五斗米道?、天師道、靈寶派、上清派?、樓觀道、茅山宗、閣皂宗、重玄派?、天心派、東華派、神霄派、清微派?、凈明道、閭山派、普庵派、太一道、真大道?、全真道、金丹南宗、正一道、玄教?、龍門派、天仙派、隱仙派。[42]

信奉《聖經》的有猶太教、基督教、洪秀全的拜上帝教,猶太教有正統派、沙特馬派、改革派、保守派、重建派,正統派有極端正統派、新正統派和哈西德派。基督教有天主教、東正教、[43]基督新教等等,基督新教有路德宗、加爾文宗、聖公會、[44]浸信會、循道宗。

《聖經》舊約和新約是由40位不同的作者所編寫,寫於亞洲、非洲和歐洲,前後寫作的時間共計1,600年。[45]不被人的邏輯檢視的話,怎麼辨別耶穌等人給出的作品是真作還是偽作?美國的精神病院里常有病人自認為自己是耶穌,互相不承認對方是耶穌,[46]也就是說裡面必然有假耶穌。

信奉《古蘭經》的伊斯蘭教有遜尼派、什葉派、[47]哈瓦里吉派、伊斯瑪儀派,遜尼派有格底木教派、虎非耶教派、哲合林耶教派、格底林耶教派、伊合瓦尼教派等。

猶太教不承認《聖經》新約和基督教,不認為耶穌是上帝派來的。伊斯蘭教最高宗書《古蘭經》否認自己參考自《聖經》:

妄言真主就是麥爾彥(瑪利亞)之子麥西哈(耶穌)的人,確已不信道了。你說:「如果真主欲毀滅麥西哈(耶穌)和他的母親麥爾彥(瑪利亞),以及大地上的一切人,那末,誰能干涉真主一絲毫呢?」天地萬物的國權,只是真主的,他創造他所欲創造的。真主對於萬事是全能的。(5:17)

妄言真主就是麥爾彥之子麥西哈(耶穌——筆者)的人,確已不信道了。麥西哈曾說:「以色列的後裔啊!你們當崇拜真主——我的主,和你們的主。誰以物配主,真主必禁止誰入樂園,他的歸宿是火獄。不義的人,絕沒有任何援助者。(5:27)

妄言真主確是三位中的一個人,確已不信道了。除獨一的主宰外,絕無應受崇拜的。(5:73)

高台教有仙天派、西寧派、前江派、後江派等,各派之間矛盾重重。[48]

不被人的邏輯檢視的話,人該信哪一派呢?

還有特權不被邏輯檢視的還有對於古代的文人,如果王莽不是皇親國戚,他只能當個讀書人,康有為不是生在流行(腿范)帝王的時期,而是生在和平時期,那麼做為文人的他們就不需要被邏輯檢視嗎?

人類社會上的行業都是少數人進行負責的,就像沒有哪個國家的(正負)決策是讓每個(共鳴)來判斷,不專業且不說,每個人做判斷工作量大,每個人投票效率就非常低,非小國還要有現代網路投票才能達到,都是代理制的,代理自然要選擇優秀的合適的而不是隨機抓鬮,而這種判斷不用邏輯檢視,靠什麼檢視?看誰年齡大或名聲大嗎?

每個地方的神和鬼的模樣和別的地方也不一樣,但是都是更像本地人的樣子,身上的穿著也是像本地人的穿著。世界性的宗教教主耶穌和釋迦牟尼傳到別的地方,也變成本地人的樣子,那哪個樣子是真的?

(歡迎您在簡書點關注支持我,都是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認知聖經 的精彩文章:

TAG:認知聖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