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劉欣喊話翠西:我們完全可能做朋友,這是最好的結果

劉欣喊話翠西:我們完全可能做朋友,這是最好的結果

「我想帶她到中國邊遠山區看看。那些困難的地方,很多精英階層有點忘記了。」

視頻 via Fox

備受矚目的中美主播對話結束後,翠西發了一條推特感謝劉欣的參與:

截止到北京時間下午2點,翠西這條推文有近700條評論。

稍晚些時候,劉欣也發推特,感謝翠西邀請她參與訪談,並說期待與她有機會再進行對話。

在接受央視新聞專訪時,劉欣談到歡迎翠西來中國。她說:我想帶她到中國邊遠山區看看。那些困難的地方,很多精英階層有點忘記了。我想帶她去看看,自己也看一看,我覺得我和翠西完全可能做朋友,這是最好的結果。

《紐約時報》很快也發表文章,文中提到連線一開始氣氛略尷尬:

The debate got off to an awkward start when Ms. Regan introduced Ms. Liu, speaking over an unstable satellite link from Beijing, a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Ms. Liu quickly responded. "Trish, I have to get it straight, I am not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Ms. Liu asserted firmly. "I don"t speak for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I"m here today, I"m only speaking for myself as Liu Xin, a journalist working for CGTN."

辯論開始略尷尬。衛星連線信號不穩,翠西介紹劉欣時稱她為黨員。劉欣很快回應道:「翠西,我得把話先說清,我不是黨員。今天我是作為CGTN的主播,在這裡表達自己的觀點。」

Anchors From Fox and Chinese State TV Hold Live Debate on Trade (via NYT)

對於這種待客之道,外國網友也毫不客氣地批評了起來:

以無端指控和羞辱開始你的訪談可是極不專業。像往常一樣沒品。

不論是否同意「辯友」(更不用說她還是你的嘉賓),至少拿出一點尊重吧。

為什麼翠西一開場就拿「黨員」身份說事?因為她的目的並不單純。

這裡引用外宣微記(ID: waixuanweiji)的解釋:

因為,單從英文措辭的角度看,「communist」以及「socialist」在西方人眼中並不是什麼好詞兒。

不單是翠西,幾乎所有美國媒體主播提到「communist」一詞時總是陰陽怪氣的。

FOX在美國是出了名的保守派(conservative),美國保守派對「communist」的友好程度是最低的。20世紀50年代初,美國保守派政客麥卡錫曾煽動對「共產黨」的仇恨,以莫須有的罪名給很多美國人扣上「共產黨」或者「蘇聯間諜」的帽子,這段黑暗歷史被稱為「麥卡錫主義」。

如今,翠花當頭一炮先「查戶口」,讓人聯想起「麥卡錫主義」的幽靈。

翠西為何說劉欣是黨員(communist)? (via外宣微記)

有網友在這篇文章下發表自己的看法,說翠西在訪談前鋪下這個大背景,就是有目的地提醒西方觀眾,潛移默化地植入「不可信」的標籤,在劉欣還未開口之前就讓觀眾已經開始對她即將說的話產生排斥感。

《華爾街日報》在報道中表示,劉欣的表現得到了中國網友的一致讚揚,而翠西則因其無禮招致不少批評聲。

當翠西問到所謂中國 「知識產權偷竊」傷害美國公司問題時,劉欣反問道,你可以問下在華投資的美國公司的意願,問問他們是否願意在華投資,美國公司在華投資利潤豐厚。

劉欣接著說,我承認,在中國是有一些侵犯知識產權的案例,但是那都是公司的問題,世界上包括美國在內的很多國家的公司都出現過這樣的問題,這些僅是個例,不能說美國公司偷了就是美國偷了,中國公司偷了就是中國偷了。劉欣解釋道,中國社會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是有廣泛共識的。

《環球時報》三缺二視頻組

當翠西問到有關華為是否願意與美國共享它的先進技術時,劉欣回答道,通過合作、互相學習、美國根據規則付費,她相信這是沒有問題的。中美都在彼此學習。我通過與美國教師學習英語,現在我的工作還需要美國專家幫忙。只要我們共同合作,按法律和規矩辦事,我相信這當然沒有問題。

《環球時報》三缺二視頻組

曾在駐華工作過5年的《華盛頓郵報》記者Emily Rauhala在推特上點評:

不算是一場對決!都是程式化的問題,回答也很有禮貌。本想看到劉欣就特朗普單邊主義向翠西發問,或是看到翠西就新疆和經濟等問題向劉欣施壓。不知道這些問題是不是事先協商好的?

在接下來的一條推特中,Emily更是表示希望能看到兩個人能在不那麼程式化、不那麼彬彬有禮的氣氛下辯論。

與很多中國網友的反應相似,不少外國網友也認為與其說這是場「辯論」,倒不如說是一期訪談更為恰當。但劉欣的表現和氣度得到了大家一致點贊。

這就是我們的「大國風範」。

你表現得很棒!翠西是個非常有經驗的直播主持人,而你應該是第一次參與這種直播辯論。你做得很好。期待看到你下次的出場,也希望下次的你更有自信。

還有人表示希望下次能看到對方用中文對話。

但更多的人則是對雙方敞開對話的態度點贊:

不管怎樣,對話就是好的。感謝二位!

非常棒的訪談!很高興能看到有人性的對話。

謝謝你們開啟這場對話。中國需要這種聲音。

二位都做得很棒!非常精彩!希望你們能成為好朋友!

理性地了解對方是很好的。任何一方都不應盲目相信自己的觀點而不聽取對方的意見、進行理性思考。

應該多舉行一些這種對話。中美兩國之間有太多誤解了。

強烈建議能有第二輪對話,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雙方面對面地談,而不是邊看提詞器邊決定問什麼。

你期待下一次辯論嗎?

整合:A君

資料:Fox, NYT, 外宣微記, 微博, Twitter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時報英文版 的精彩文章:

美國人,這個人血饅頭好吃嗎?

TAG:環球時報英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