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王嘉爾:喜歡,就不會覺得累

王嘉爾:喜歡,就不會覺得累

貼身又得體的外套把王嘉爾包裹住,精幹又精緻。在空氣骯髒到壓肺的片場里,他不惜力地配合工作,直白與坦率的性格讓在場的 每個人對他又多生出一分好感。我問他,你有什麼話想對這本雜誌的讀者——和歌迷有著不大不小年齡差的一群人說,王嘉爾停頓了一下,重新組織一下自己的中文表達:小弟我只想說,認真對待手裡的工作,不會後悔。

16 歲,王嘉爾決意不再從事擊劍運動,投身自己喜歡的音樂行當,那一年他剛拿下了亞青賽男子 17 歲組佩劍項目的冠軍,收到了美國大學的獎學金,按照既定的人生軌跡,他完全可以文武雙全式的發展,延續令絕大多數同齡人羨慕的人生。如果把時間線再向前推過 6 年,王嘉爾 10 歲的當口,那時候受父親的影響,他從加入興趣小組開始了自己的擊劍運動生涯,很快便進入了青少年的職業訓練系統,和在香港擊劍隊做總教練的父親一樣,他也選定了佩劍為自己的專項。將門虎子,短短几年的時間,亞青賽冠軍,香港冠軍,全國冠軍通通收入囊中,就在一切都順理成章的時候,一個聲音響起來:我只有對擊劍說抱歉,音樂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是夢想。

做運動員的時候,無論是訓練還是放鬆,王嘉爾習慣一直塞著耳機,音樂可以帶給他不一樣的心境。比賽前,那些旋律進到腦子會讓他的臨場發揮出奇的好;平日里,刻板也略顯枯燥乏味的訓練里音樂成了最好的調劑品。享受也依賴,最終無法剝離,哪怕只是一分鐘的時間。「我開始用電腦自己做一點旋律什麼的。」「為什麼不自己來嘗試一下?」這樣嘗試的結果就是根本停不下來。幾乎身邊的所有人都來反對他放棄擊劍轉行音樂人的選擇,倉促,唐突,甚至是不惜福,種種異見來從周遭撲來。

「我想說,其實你們說的都對。可是人生是我的。我的開心你們可以感受到嗎? 有一天我老了,要對自己孫輩們說,你們的爺爺/外公曾經有這樣一個可能...... 一想到這樣的未來我就崩潰了。我不能接受。即便是失敗了我也要死在自己手裡,因為這樣我還有勇氣從頭來過。」

9 年的時間過去了,再提起這次花費了 7 個月說服自己內心才得逞的人生自主選擇,王嘉爾依舊還有點兒興奮和激動:在不置可否的選擇面前,選擇不相信自己,一定是後悔一輩子的事情。16 歲的王嘉爾和每個年輕人一樣,也在選擇中迷茫,不過有一點是清晰的——我確定在自己無法做出判斷的時候更無法甄別別人意見的合理性。

從另一個角度,這是王嘉爾人生中第一次說服父母接受自己選擇的經歷。「我是覺得,一個人無論 25 歲,35 歲,45 歲,在自己的父母面前都是個孩子。全世界的父母也許都是一個模樣,最愛自己的孩子,以自己已有的人生經驗傾盡全力地為孩子規避風險,然後在自己的孩子想做一個挑戰的時候,父母是不會願意自己的孩子親自去面對這個風險的。」這個艱難的說服過程用去了 7 個月的時間,細碎而嚴謹,最重要的部分自然是要把自己未來的規劃說給父母聽。

還記得他們同意的那一刻嗎?「我想他們是被我的計劃打動到,然後發現能在這麼長的時間裡面依舊堅持熱情不減,看來不是一時衝動的決定。」讓自己了解自己是一件沒有完結符號的事情,按照王嘉爾的表達,那是生命裡面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即便少有機會再次走上那條 14 米長的金屬賽道,但擊劍這項運動足以給王嘉爾身上留下足夠的烙印。他思路清晰,反應敏捷,無論是現場的互動,台上的即興,直至生活中瑣碎的點點滴滴。這不是個循規蹈矩按常規套路出牌的年輕人,同時,他又遵循和恪守著每個氛圍里的基本法則。比賽里電光火石之間出的狀況多了,應對的策略也潛移默化地增長,教會也讓他習慣了對突發事件迅速做出最有力的反饋。「明白了基本的套路和規矩之後,我就想為什麼要這樣? 不如我們試試那樣吧,合法之下,合理有種種啊。」這很好解釋了為什麼在短短的訓練之後,他就迅速站到了最高領獎台上,一位動腦子比賽的擊劍手再被良好的家族傳承加持之後怎麼會在比賽里默默無聞呢?

「我開始做擊劍運動員以後,就會完全相信自己。」贏了未必會讓王嘉爾真的開心,他坦然接受努力之後的一切結果,「盡了力,輸了也 OK,碰運氣贏到手的,不會讓我興奮」。很小的時候他就已經明白了,在大多數的運動項目或是工作種類里,第一名並不是無可撼動的最強手,「比方說,我參加擊劍比賽,前 20 名的運動員真的差不太多,誰贏誰輸比的是臨場發揮,狀態可能更重要吧。」

贏很重要嗎?

努力才重要。

努力是累的回報嗎?

累會分成兩種,身體上和精神上的。每件事都有風險,身體,

精神都會感覺累,但我喜歡,這就是一個過程。

不同於和他年紀相仿的年輕偶像,王嘉爾不迴避躲閃任何類型的問題,不介意周遭的人調侃他的「塑料普通話」,只是禮貌地回絕了即興繞口令的挑戰:還是不要了吧,我不行的。看得出,這兩年他在努力地把自己的口語表達提升到一個普世的高標準裡面,來應對各種場面和需求。談多了,他不經意會不時冒出一些有淵源和出處的典故,只是在把文字經典融入表達時稍有偏差,語言的有趣之處不過於此。這種落差的存在激勵著他,「我從來就不滿意自己的,太自滿就會開心,開心就會放鬆,鬆一口氣,人就停在這裡了,我還想走得更遠。」

這個「放棄」了文武雙全之路、把做音樂當成生命中最重要部分的傢伙心裡也藏著一個未盡之夢。王嘉爾講他以後如果能有機會參演電影,「有合適的拍電影機會,我是不會錯過。當然我的身份一直還是歌手」,把歌手做好,不負初心。毫無疑問,給他無限誘惑的電影類型是動作片,最好是警匪片,打鬥場面要特別激烈的那種,拍攝的時候盡量不用替身,這是屬於他的電影夢。

你沒想過,更多可能是部甜甜蜜蜜的愛情故事在未來找到你?

我只能說那不是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就是觀眾在電影院里一邊看到我,一邊在喊,哇! 的那種電影。

想過如何說服你公司,實現這個夢想嗎?

機會來了,只能參考 16 歲的時候說服我的父母,我想會容易很多。

當下更多時候,王嘉爾只是考慮如何把自己的音樂做得更好,創作,錄音室,混音,MV 事無巨細。新一代的音樂從業者更加全面,也許是他們要面對和必須面對的東西會聚時俱進地增多。「作品完成是一半,另一半是宣傳,即便是一個非常有藝術性的東西做出來,沒有人看,你明白這樣的結果。」做一首歌對歌手來講是讓自己先被旋律所打動,世界上沒有另一個人會比歌手自己更了解其中每小節的音樂,「不會有人比我更明白 MV 裡面藏的故事」。現在的大環境製造了比較殘酷的部分,放在了創作之後的環節——不會有人再給別人超過 10 分鐘的時間來解釋作品。選擇的嚴苛未必是壞事。

談到潮流,王嘉爾敬畏但不盲從,畢竟在他的生存規則裡面,追隨潮流不是基礎必須的範疇,「我覺得跟隨潮流也沒什麼不好,是種選擇,可是一個歌手選擇了跟隨潮流風格,就意味著他在這個行業里每一天,都要保證自己在潮流裡面。」也許,做自己是種更聰明的選擇,增加了辨識度,也讓追隨者立刻就分辨出這是王嘉爾的作品。他也為他的新歌錄製擔心,擔心個人表達與團隊意志之間的差異,從個人英雄變成公眾偶像之後自然而然降臨的問題,好在沒有人能打破他心裡保存的那份堅定,和巨大的抗壓能力。

「你喜歡一件事,都不覺得難,累,或是挑戰,凡事都有風險,打遊戲不也要擔心腰變得不好,視力模糊嗎......」輕描淡寫之間,也是化解了一個有點沉重的話題。

25 歲剛過,王嘉爾談到更多的事情是保持飢餓感和更加遵從自己的選擇。保持飢餓看似是讓自己的慾望隨時釋放,實則更像王家衛電影《一代宗師》裡面出現的一句台詞:寧可一思進,莫在一絲停,而遵從自己的選擇不過是他接受失敗是在自己選擇的基礎之上。站在旁觀的角度並不能確認先天的優勢可以幫到眼前這個少年人多少,他人生重要的部分都是自己爭取得來的。

在很多直白的講述和表達之後,王嘉爾突然停頓,不是在整理自己的中文表達,他很嚴肅:我講我自己是想讓我的故事變成一個別人的參考吧。我希望看到這個故事的人可以做自己,最後離自己想要的那個樣子更近一些。」

沒有人可能對另一個人的人生負責,也沒有什麼環境可以同化一個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先生ESQ 的精彩文章:

劉昊然:與自己賽跑

TAG:時尚先生ES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