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他曾是民族驕傲造出中國第一顆晶元:11億經費到手後被揭穿造假

他曾是民族驕傲造出中國第一顆晶元:11億經費到手後被揭穿造假

在遭遇硬體被停供之後,我們搬出了全套晶元「備胎」方案,充分證明了我國晶元技術的突飛猛進,同時也讓國產晶元這個沉寂了十餘年之久的話題再一次成為熱點,為什麼要說再一次呢?這得從16年前說起,在當時,國人對於國產晶元的期待不亞於甚至超過了今天,但僅僅3年之後,一切美好都瞬間化為了烏有。

甚至可以說,一個人差點毀掉了中國國產晶元的希望。2001年,一個名叫陳進的海歸回國,並開發了一顆名叫漢芯一號的數字信號處理晶元,並申請了一系列專利,在當時,那顆只有指甲蓋大小的晶元的設計以及性能已經達到了世界一流水準,它採用0.18微米半導體工藝製作,擁有250萬個器件,其32位運算處理內核賦予了漢芯一號每秒鐘2億次運算的超強性能,甚至在部分指標上還超過了國外同類產品。

當然,最關鍵的在於,陳進宣稱,這顆晶元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是百分之百的國產晶元,正因如此,他還獲得了11億元人民幣的費用,在今天看來,這簡直就是我們的驕傲,可沒成想,僅僅三年之後,陳進的一切「功績」,其實根本就是個騙局。那顆所謂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晶元,壓根就不是國產貨,而是徹頭徹尾的美國貨!原來,陳進從美國摩托羅拉買來的56800晶元後,僱傭了幾個人將晶元上面原有的標誌磨掉。

再加上自己的標誌,如此炮製出了所謂的第一顆國產晶元:漢芯一號。事情敗露後,陳進跑了,而比起這件事本身更讓人寒心的是,陳進的所作所為,影響是深遠的,甚至可以說險些廢掉了中國國產晶元的希望,因為自從漢芯一號以後,幾乎沒人敢再去研製晶元了,因為誰也不想因為研發失敗而被懷疑騙取費用,更何況,研發晶元本身就是大概率是一件吃力不討好,投入回報至少在短時間之內不成正比的事情,未雨綢繆的人總是少數。

所以大多數企業就像聯想一樣,選擇直接進口海外晶元,節省研發投入,快速擴大市場的策略,於是,國產晶元這麼一耽擱,就是13年。不過,總歸是有國產晶元在不斷默默研發的,比如胡偉武的龍芯,海思的麒麟,都是性能強大到基本可以替代外國同類產品的典型,這些晶元,即使可能永遠都不會大規模投用,但它是必須有的,是防止別人斷糧的必須前提。

也許就像胡偉武所說,國產晶元將在2030年打破「缺芯少魂」的問題,讓我們端正心態,拭目以待吧!節目之後再給大家留一個討論:國產晶元和國外晶元究竟差距在哪裡呢?歡迎各位在留言區發表看法,虎哥非常期待和大家一起交流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虎 的精彩文章:

TAG:迷彩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