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古書畫人物:一生坎坷,醉死客舍,所留作品卻價值難得

古書畫人物:一生坎坷,醉死客舍,所留作品卻價值難得

來源:華夏美術館

————————————

李成(919—967),字咸熙,又稱李營丘。李成的一生是在五代十國的動亂歲月中度過的。北宋建國後七年,他溘然醉死於陳州(今河南淮陽)的某客舍,年僅四十九歲。作為一個英年早逝的畫家來說,李成的傳世作品可謂極為罕見,但他的畫作對後世的影響巨大。

李成多畫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尤以畫「平遠」與「寒林」之景著稱畫史。據北宋《宣和畫譜》記載,御府所藏李成畫作共計一百五十九幅。其中,冠以「平遠」畫錄九幅,冠以「寒林」畫錄二十四幅,占所藏畫作總數百分之二十有餘,其餘均為描繪春、夏、秋、冬之景。宋人米芾在《畫史》中評價:「李成淡墨如夢霧中,石如雲動,多巧少真意。」這種「石如雲動」的山水筆法,成為後世畫家傳承李成筆法的重要風格標記。

現存《寒林平野圖》軸為絹本墨筆,縱137.8厘米、橫69.2厘米。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在此畫的右上角,有宋徽宗趙佶御題「李成寒林平野」六字。前有「御書」半璽,畫上端有清乾隆題詩及收藏印鑒,流傳有序,應屬李成的傳世之作。

從這幅《寒林平野圖》上看,畫面描繪的是蕭瑟的隆冬平野景色。近景兩株長松亭立,古柏形如蒼虯,枝幹交柯,老根盤結;中景河道曲折,似冰凍凝固,寒冬蕭蕭;遠景煙靄空濛而至天際,整幅畫面給人一種空靈而又凄涼之感。

清人孫承澤在《庚子消夏記》書中,他對《寒林平野圖》的極高評價:「古木夭矯,雪色凜冽,寒鴉群集衰草中。暑月展之,如披北風圖,令人可以挾擴,非營丘不能也。」這正是對李成最擅長的山水畫筆法的詮釋。尤其是圖中所繪的樹枝,無論粗細,均呈弧線曲形,將線條的力度發揮到最大程度,構成了中國古典山水畫中最優美的線條。

我們知道,書畫同源是中國書畫家的獨家秘籍,它凸顯出中國書畫所具有的文化性,不論書家還是畫家,都非常注重線條的力度。縱觀李成的山水畫筆法,可見他將勾線作為表現物象的最主要手段,技法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細品《寒林平野圖》中的松針,筆意銳鋒給人一種清剛、淡雅的美感,即使不染墨,也神完氣足。所以,李成的畫僅用淡墨作少量的烘染,同樣給人一種秀潤淡雅的審美享受。為此,史稱李成「惜墨如金」。

史載李成師從荊浩、關仝,但米芾在其《畫史》中評:「李成師荊浩未見一筆相似,師關仝則葉樹相似。」可見他是後師造化,自成一家,在宋初李成、關仝、范寬「三家山水」中影響最大。可以說,李成之所以能夠影響後世,成功之處就在其山水筆法的美感。眾所周知,線條是中國繪畫藝術的靈魂。李成山水畫的筆法靈魂就在其線條之美,其筆法不僅能夠表現出煙靄霏霧和風雨明晦的氣候變化,渾然也能表現出大自然的山水之靈秀,具有氣象蕭疏、煙林清曠,毫鋒穎脫、墨法精微的特點。正如宋人郭若虛在《圖畫見聞志》中說:「毫鋒穎脫,墨法精微者,營丘之制也。」

宋 李成 喬松平遠圖 絹本 205.5×126.1公分

日本澄懷堂文庫藏

李成出身貴族,原籍長安(今西安),先世系唐宗室,祖父於五代時避亂遷家營丘(今山東青州),故又稱李營丘。雖然李成的命途多舛,但在家世中衰時猶能以儒道自業,最終在中國山水畫史上完成了一次飛躍。同時,他也絕非是一個窮困潦倒的前朝皇族後裔,或是死後成名的大畫家。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描寫道:「本鋪中兩壁皆李成所畫山水。」足見他的畫作在當時已經聞名天下。不過,明人董其昌在《畫禪室隨筆》中說:「宋時李營丘畫,絕少真跡。

」儘管兩人的著述文字有相衝之處,但也證明李成生前的名氣之高。孟元老著書時,李成已經去世約有一百八十年,董其昌著書時,已距李成作古六百餘年,前者是以文學的方式寫錄,後者則以一個行家的眼光著錄。從這個意義上看,李成在世的時候,仿他畫的人已經很多。不言而喻,如果李成在當時畫壇上默默無名,也不會有人仿他的畫。故此,由北宋官方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評價:「時凡稱山水者,必以成為古今第一。」又評:「至本朝李成一出,雖師法荊浩,而擅出藍之譽,數子之法遂亦掃地無餘。」毋庸置疑,李成生前就在同輩山水畫家中具有至高的地位。

《讀碑窠石圖》

從李成存世的《寒林平野圖》《讀碑窠石圖》《晴巒蕭寺圖》《茂林遠岫圖》等畫作來論,在他筆下的自然界中,其風物和花草早已不是什麼具體的物象,而是高潔傲岸、堅貞不屈的人格化、精神化、情感化的象徵。為此,宋人劉道醇在《宋朝名畫評》中對其評價:「成之命筆,惟意所到。宗師造化,自創景物,皆合其妙。」他把李成的畫列為神品。

李成死後,他的畫作更加難得,很多人模仿他的畫幾乎達到了亂真的程度。從這個側面,也說明了後世對他畫作的愛慕和認同。雖然李成的郊野平遠曠闊之景對後世的影響極大,但所謂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常被功利文人、士大夫所利用,特別是貌是情非的官僚士大夫階層。

本幅以直幅形式畫冬日山谷景色,畫中群峰兀立,瀑布飛瀉而下,中景山丘上建有寺塔樓閣,山麓水濱築以水榭、茅屋、板橋,間有行旅人物活動。山石雄偉而秀美,皴染用筆多有變化,兼具關仝之雄渾與李成之清潤。畫家以尖利筆致畫寒林枯木,景色清幽靜謐,雖非平遠之景,但依然具有李成畫風特色。估計此圖當完成於北宋前期,至少是李成傳派的作品。

《晴巒蕭寺圖》上半部兩座高峰重疊,左右山峰低小淡遠,當中一座樓閣突出,蕭寺下及寺右邊三四座小山岡,皆有樹生其上,畫的最下處是從山中流出的泉水而形成的溪水,一木橋架其上,山腳下有亭館數間,人群來往。用筆堅實有力,畫山亭館及樓塔之類,皆仰畫飛檐,勾勒而形極層迭,皴擦甚少而骨幹自堅,都有李成畫的特點。畫原為明末清初梁清標舊藏,一時尚難確定,但屬北宋李成畫風無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藝術收藏2 的精彩文章:

國畫:傅抱石的「大膽落墨」與「小心收拾」
要藝術,不要「雜耍」!

TAG:書畫藝術收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