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淺析2016年 俄S-300/400導彈發射事故

淺析2016年 俄S-300/400導彈發射事故

阿舒盧克演習

「天空鑰匙-2016」地空導彈比賽發生在2016年7月31日-8月7日,參加的有俄、中、哈薩克和白俄羅斯四國的S-300/400地空導彈,是一次國際性、公開性地空導彈展示活動。

令人費解的是,這次國際性、公開性活動事先事後有不少視頻、報道流出,但並未出現發射失敗、導彈墜毀和發射車被擊毀等畫面、甚至文字說明,考慮到類似的軍事國際競賽(如坦克比賽)連掉個負重輪都會很快傳得鋪天蓋地,且俄羅斯以外的參賽國並無幫助俄「遮羞」的動機,《觀點報》所言「事故發生在『天空鑰匙-2016』期間」,恐怕是以訛傳訛,張冠李戴了。

一些分析家認為,事故或許發生在6月30-7月7日的俄羅斯軍隊內部選拔賽上,當時俄羅斯各大軍區的S-300/400部隊幾乎都參與,最終選拔出南部和西部兩個軍區的代表隊參加正式國際比賽並奪冠;還有些分析家則認為,事故或許是9月中旬由西部軍區單獨舉行的「反擊突然性大規模進攻」防空演習上發生的。這兩次演習都是在阿舒盧克舉行的,地點、時間都能大抵對得上號。

但針對這兩次防空演習的報道,卻和「墜毀事故」完全對不上號。

6-7月的內部選拔賽,俄羅斯官方外事宣傳媒體「衛星新聞」和「俄羅斯之聲」都做了報道,形容「所有防空導彈的發射獲得圓滿成功」(當然南部和西部軍區部隊是「優中之優」);9月份西部軍區的防空演習,只有「衛星新聞」做了報道,在9月15日發布的報道中,「衛星新聞」援引俄國防部發言人穆吉諾夫的話稱,演習系「完全按照最複雜的實戰訓練模式進行」,所針對的是「模擬彈道導彈來襲目標」,並具體解讀稱「S-300火控系統從目標中選擇了6個最具威脅者進行鎖定,並發射導彈將其全部擊落」。

很顯然,不論事故究竟系發生在上述三次演習中的任何一次,俄軍方和俄官方媒體都如《觀點報》所批評的那樣,選擇了欺上瞞下、混淆視聽。

但這還遠不是問題的全部——事情並沒有這麼簡單。

到底還有幾次事故

事實上,有關S-300/400發射事故的報道、傳說和視頻,遠不止前面提到的這一次。

2015年4月22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了它所稱「視頻長度約1分鐘的S-300發射事故」。

在這次事故中,S-300導彈被發射出桶後未能點火,幾秒鐘後墜毀並發出巨大爆炸聲,「令視頻畫面也發生劇烈搖晃」。報道稱這則視頻是「幾個月前開始出現在社交網路上的,但軍方試圖對此淡化處理」,而之所以特意提及這次事故,是因為在報道刊出「幾天前」又發生了兩枚S-300導彈發射失敗的事故,其中一枚發射後不久提前爆炸,另一枚「發射成功,但似乎明顯偏航」,報道將這後一次事故的發生地寫作「頓涅茨克附近、烏克蘭境內」。

《每日郵報》提供了由MaxTV發布在Youtube上的視頻截圖,其網站上也曾轉載過視頻全部畫面,其真實性似乎很難被質疑,倒是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可能未必準確,《每日郵報》自己也認為「事故更可能發生在俄羅斯某個軍事演習場」,因為畫面看上去更像演習而非Youtube賬號所稱的實戰,且畫面中可清晰看見俄羅斯國旗,而這種國別標識恰是頓涅茨克境內親俄勢力作戰時竭力避免出現的。

比這更早,2014年10月9日,中國新聞周刊網提及過「近期」俄軍方發射S-300導彈失敗、導彈墜毀砸壞發射車的視頻,由於年代「久遠」,視頻本身已無法打開,但從截圖可知並非《每日郵報》中所提及兩次中的任何一次。

那麼「這一次」發生在何時何地呢?

2012年某軍事網站上曾發布過一個多圖貼,對比貼圖可以看出,其提及的S-300導彈墜毀事故,正是前述中國新聞周刊網所提到的同一次,而多圖帖中的其中一圖恰好截下了視頻提供方(某俄國自媒體)附加的字幕,字幕清晰顯示這次事故的發生時間,為2000年9月13日8時04分。

《觀點報》儘管很可能弄錯了S-300導彈墜毀事故的發生時間、地點和場合,但針對俄軍方「好大喜功」、「隱瞞事故真相」的指責原則上並沒有錯,且文章中所言「此前同類事故還發生過多起,且都被成功隱瞞」也在很大程度上被證實——的確發生過多起,也都被試圖隱瞞,當然,遠談不上「成功隱瞞」。

為什麼要隱瞞

問題是,為什麼要隱瞞?

S-300(北約編號SA-10)是比較老舊的武器,早在蘇聯解體前夕就已開始裝備蘇聯及部分華約部隊,當時被公認為世界上最出色的遠程高空防空導彈,只有美國剛剛在海灣戰爭中一舉成名的「愛國者」堪與媲美。隨著「愛國者」光環在戰後不斷被歐美媒體戳破(實際命中率遠不及戰時宣稱那麼高、戰鬥部過小即便命中彈道導彈也不能確保摧毀,倘若彈道導彈採用化學彈頭,命中後甚至可能會產生較攔截失敗更嚴重的後果等),S-300被俄羅斯軍方和軍工外銷部門宣傳為「有『愛國者』命中率而沒有其缺陷的理想高空攔截武器」,擁有更強的全系統機動性、功率更高功能更全的相控陣雷達和火控/搜索雷達、更大的戰鬥部(S-300原型150公斤,PMU-2達180公斤,而「愛國者」PAC-2僅91公斤,純反導型PAC-3更僅74公斤),俄方宣稱「更大的戰鬥部可以確保攔截後100%摧毀彈道導彈戰鬥部,而不至發生二次效應」的「終極防空武器」。

淺析2016年 俄S-300/400導彈發射事故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種「終極防空武器」並不像「愛國者」那樣既昂貴,又有許多政治或非政治的門檻,因此在海灣戰爭後至「阿拉伯之春」前的20年時間裡成為俄軍工出口的拳頭產品,除了蘇聯解體前就獲得這種武器的前蘇聯/東歐國家外,中國、印度、希臘、越南、委內瑞拉、埃及、阿爾及利亞等國先後購買了S-300系列的導彈,北約國家希臘舍「愛國者」而取S-300,並在1997-1998年的希土「塞普勒斯導彈危機」中將這種「招牌武器」運上塞普勒斯島準備對抗土耳其可能的攻擊,更令S-300名聲大噪。2007年,以色列空襲敘利亞核反應堆,敘利亞號稱嚴密的俄式防空系統幾毫無反應,尷尬之餘,俄方宣稱「那是因為S-300沒到」,否則將大不一樣,隨後敘利亞和同樣有核設施需要保護的伊朗相繼宣布訂購S-300或S-400,更吊足了天下人的胃口。

2004年,S-300的升級版——S-400(北約代號SA-21)開始小規模裝備俄本國部隊,此後便開始了長達12年的「中國迷藏」——不斷有消息稱中國參與了研發(或稱投放了研發經費),而「被訂購」的消息更是隔三差五,和「蘇-35合同」、「逆火合同」並稱為「中國對俄軍購三大周期傳聞」,當然,最新的「爆料」又照例是「俄方推遲」了。

如果說「愛國者」系列走出了典型的「澡盆曲線」(開始火爆,中間一度低迷,然後再度火爆),那麼S-300/400則頗有些「高開低走」的意思:上世紀90年代初吊足各方胃口、令許多地區大國垂涎三尺不提,連美國都出於「分析敵情」需要搶購了幾套(包括直接下單從俄官方渠道購買的),但伊拉克戰爭、尤其伊朗核危機後則後勁不濟,除去「光打雷不下雨」的「中國大單」,就只剩下幾個「老少邊窮」國家聊勝於無的訂購了。

淺析2016年 俄S-300/400導彈發射事故

究其原因,導彈本身和「導彈之外」的因素都有。

就導彈本身而言,隨著時間的推移,許多客戶開始更冷靜、客觀地看待各種地空導彈的優缺點,他們固然承認S-300系列的優點,但也開始正視其一些明顯的缺點:彈體過大、冷發射模式事故率偏高且難以補救(文章開頭提到的幾次發射事故幾乎都與這種冷發射模式有關)、雷達功率雖大但火控系統笨重落後,電子對抗能力薄弱,最低射高偏低等等,而這些缺點是電子工業基礎不佳、國防科技後勁乏力的當今俄羅斯所難以通過「小修小補」加以改進的。正因如此,自身研發能力較強或選擇餘地較大的地區強國對購買S-300、尤其較新型號產品變得意興闌珊,S-300的艦載版「里夫-M」由於系統笨重、冷發射缺陷更加突出,除中國在過渡期購買兩套裝備兩艘051-C驅逐艦外,幾乎無人問津。

導彈以外的問題則包括俄羅斯國家信譽的缺乏(如伊朗、敘利亞,俄根據自身利益考量時而熱情推銷、時而無情賴賬的「變臉」足以令許多客戶寒心)、俄軍工系統最大痼疾之一的人機效應奇差、售後服務不佳(對於S-300/400這樣高精尖武器而言,這一痼疾幾乎是致命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不是「選無可選」,俄羅斯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力都會「打折」。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武器是最好的」就成為其它方面乏善可陳且難有改進餘地的俄軍工體系最後的王牌,正因如此,他們一方面頻繁組織各種武器競賽,並近乎偏執地「吹偏哨」以確保俄方產品「永遠是贏家」(前面提到的「天空鑰匙-2016」當然也不例外),另一方面則竭力隱瞞、淡化各種不利於推銷的俄產品負面新聞,當然,「酸」一下對手產品、散布一些「某大國或將購買本國產品我們還不一定樂意賣」之類消息,也是家常便飯。

然而正所謂過猶不及,俄方的這類「包裝動作」太多太濫,效果已開始衰減,更重要的是,俄軍工「老本」一吃十幾二十年,競爭者越來越多,「換湯不換藥」的「小打小鬧」也很難再吸引觀眾,此次被「黑」也是難免的事。

S-300/400的另一個致命短板,是雖然名聲很響亮,卻並沒有實際的成功戰例,無法像AK步槍、RPG火箭筒那樣「酒香不怕巷子深」——也正因如此,俄軍方才對發射失敗、墜毀之類傳聞更加諱莫如深:沒有擊毀敵機、敵彈的正面戰例也罷了,總不能再添上幾段擊毀自己卡車的「黑歷史」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的精彩文章: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上)
原則的重量——簡評電影《血戰鋼鋸嶺》(下)

TAG:坦克裝甲車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