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元璋下禁棋令,為何他兒子編寫棋譜,背後的秘密一般人想不到

朱元璋下禁棋令,為何他兒子編寫棋譜,背後的秘密一般人想不到

明代初期,開國皇帝朱元璋曾下嚴令禁止所有人下棋,並且還採取了各種嚴厲的措施,以杜絕下棋之風,可他的兒子朱權後來卻偏偏編撰了一部棋譜,為何朱元璋的兒子會公然違抗聖命呢?這裡面究竟藏有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有句俗話叫做「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用於評價一個人的多才多藝,而「琴棋書畫」中的「棋」,更是一項極富趣味性的腦力競賽遊戲,從古至今頗受人們喜歡。

明朝初年時,朱元璋曾經也是一個棋迷,無聊的時候就喜歡與人對弈,無論是李善長、劉伯溫還是自己的兒子朱棣、朱權,都不是朱元璋的對手,可見老朱的棋藝精湛與智謀的高深。

可是朱元璋卻認為下棋是「玩物喪志」的源頭,於是便嚴令手下大臣以及下層軍士不得下棋。凡是有私自下棋者,一律砍掉雙手以示懲戒。

按照朱元璋的脾氣來說,光是口頭警告還不行,必須要有實際的行動。於是他便獨出心裁,命令能工巧匠聚集京城,特意建造了一座「逍遙樓」,雖然名字起的好聽,可它的用途卻是將下棋的人抓進樓來,以各種殘酷刑罰對其懲戒,讓當時的人們「談棋色變」。

朱元璋死後,皇孫朱允炆繼位,此時的朱允炆年紀尚輕,在齊泰與黃子澄兩人的勸說下,決定削藩以穩固皇位。眼看著自己的兄弟們被逼死,燕王朱棣再也坐不住了,他知道如果這樣坐以待斃,下一個倒霉的肯定是自己無疑。

朱棣的北軍是朱元璋特意安排防備北元的,故此其戰鬥力遠遠高於南軍,但以一州之力對抗全國之兵,朱棣倒是沒有任何的勝算,為此他親赴寧王府,想借寧王之兵合力擊之。

當時流傳著一句話叫做「燕王善戰,寧王善謀」,寧王朱權不是吃乾飯的,聯合朱棣造皇帝的反可是要滅族的,寧王定然誓死不從,故此朱棣只能用計騙取了寧王的信任逼其就範,最後寧王也不得不踏上了朱棣的這條「賊船」。

寧王並不傻,朱棣與朱允炆無論誰贏,自己都沒有好下場,時刻處於危險之中的他,只能暗暗的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

朱棣在與朱權聯合時,曾經許諾過「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寧王心知肚明這是演戲可又無可奈何,只能任意受自己的這位四哥驅使。

在朝廷與燕王的較量中,朱棣打破了「藩王造反必敗」的魔咒,趕走了朱允炆後自己登基稱帝,而此時的朱權也感受到了「飛鳥盡,良弓藏」的恐懼。別說是「事成之後,平分天下」,即使是想保住一家老小的命,彷彿都已經成了奢望。

此時的朱權只能亮出最後一招了,那便是「裝傻充愣,貪圖安樂」,只有這樣才會讓朱棣不至於對自己太過忌憚,起碼也能看在血親的份上放自己一條生路。

寧王歷來有愛下棋的癖好,因而他乾脆就此「墮落」,終日扎在棋堆中不能自拔。為了讓朱棣徹底對自己放鬆,朱權還故意違背「聖訓」,親自編寫一部名叫《象棋》的棋譜,並給朱棣留下「把柄」,讓其有借口削除自己的兵權。「善謀」的寧王知道,只要自己自廢武功,就無法對朱棣構成威脅了,同時也可以留下性命做一輩子的「安樂公」。

朱權所著的棋經,雖是明哲保身之物,可也是自己一生對棋藝的心血之作。身在帝王之家,難免身不由己,實屬他本人的不幸,不過,能為後代留下一部高深的棋譜著作,也算是不幸之中的萬幸了。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常山趙子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大解密 的精彩文章:

漢朝的鄭玄用一種植物治病,現代人竟用它搞出了第一難喝的飲品

TAG:歷史大解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