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以色列強人組閣失敗,9月重新大選,誰在哭,誰在笑?

以色列強人組閣失敗,9月重新大選,誰在哭,誰在笑?

賭對手會輸,還是賭自己會贏?以色列強人內塔尼亞胡選擇了後者。他迫不及待地把國家投向另一場議會選舉,而不是讓競選對手、退役軍官甘茨得到嘗試組閣的機會。

當地時間5月29日,在4月12日「勝利之夜」過去7周後,內塔尼亞胡還是沒能完成組閣。幾分鐘後的30日凌晨,他所在的利庫德集團和其他盟友投票決定解散議會,定於9月17日重新舉行議會選舉。這是以色列歷史上首次因為組閣失敗而被迫重新大選。難怪有外媒發問:過去10年叱吒風雲的「魔術師」怎麼玩不轉了?

右翼內訌?

在7周前的以色列議會選舉中,內塔尼亞胡贏得還挺風光的:他領導的利庫德集團取得比2015年多6個席位的成績;他所在的右翼聯盟也以65席的成績領先中左翼聯盟的55席。不過,利庫德集團本身只佔據36席,必須與其他政黨一同組成占議會多數(60席以上)的執政聯盟。按照規定,內塔尼亞鬍鬚在5月29日前完成組閣。

然而,儘管內塔尼亞胡以政治手腕高超而聞名,但還是遲遲沒能說服右翼盟黨、前防長利伯曼領導的「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加入執政聯盟。

專家一致認為,組閣之所以失敗,主要因為右翼陣營中的兩派力量(世俗和宗教)就「強制服兵役」等問題談不攏。

一方面,作為堅定的世俗政黨,「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要求新政府通過極端正統派猶太青年強制服兵役法案,否則拒絕入閣。另一方面,對於同為右翼盟友的極端正統派黨派來說,這一要求相當於「踩紅線」。經過42天的組閣談判,雙方僵持不下,最終導致組閣破裂。

「事實上,這個問題在以色列社會長期存在。」中東問題專家、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指出。

早在1949年,以色列開國元勛古里安首次為極端正統派猶太人設立兵役例外,以便他們可以專心研究宗教文書。「時間快進到2019年,極端正統派似乎並沒有如古里安預測的那樣融入世俗社會。他們仍是一個較為封閉的群體,占以色列近900萬人口的10%。極端正統派政黨已漸漸成為能夠決定一個聯合政府成敗的『關鍵先生』。」《紐約時報》指出。

與此同時,他們所享受的兵役豁免等待遇引起其他猶太人越來越多的不滿:不僅是右翼世俗政黨,傳統的左翼反對派同樣主張讓極端正統派融入現代社會。於是,以色列最高法院2017年9月就極端正統派的徵兵問題做出裁決,要求政府通過立法,改變目前「慷慨」的豁免制度。但這一決定當時便在以色列國內掀起波瀾,最高法院不得不推遲落實。

「由此可見,以色列政治的主要色調不再是傳統的左右對決,」李紹先指出,左翼力量已經弱不禁風,昔日呼風喚雨的工黨已經淪為小黨。甚至有外媒評論,巴以衝突不再是可以「塑造以色列」的話題,因為各黨派並不存在尖銳對立,只是戰術不同,真正定義這個現代猶太國家的是宗教和世俗之間的緊張關係。

「其實,這次的組閣僵局與四年前的情況類似,」英國《衛報》指出,當時內塔尼亞胡也在努力組建聯盟,直到最後一刻。當時,也是利伯曼在同樣的問題上阻礙這一進程。只是這一次,69歲的內塔尼亞胡還背負著額外壓力:面臨賄賂、欺詐和違反信託的多項指控。

專家也認為,以色列議會因為內塔尼亞胡的法律污點而變得更加分裂。面對可能的指控,總理敦促聯盟夥伴通過立法,賦予他起訴豁免權,並限制最高法院的權力;但不少反對黨強烈反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內塔尼亞胡在42天的組閣長跑里,找不到利伯曼的替代選項。

「關鍵先生」?

儘管造成以色列組閣敗局的因素很多,但外媒普遍將注意力集中在現年61歲的利伯曼身上。身為以色列政壇赫赫有名的鐵腕「鷹派」,他將自己定位為世俗權力的捍衛者。「他是難以捉摸的強硬人物,喜歡上演政治戲劇,和內塔尼亞胡的競爭由來已久。」《紐約時報》評價道。

美國《時代》網站稱,利伯曼出生於蘇聯加盟共和國摩爾多瓦,上世紀70年代移民至以色列,曾擔任內塔尼亞胡的顧問、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等高級職位,支持者很多都是來自蘇聯的移民。過去20年里,他一直在前老闆的親密盟友和眼中釘之間搖擺不定——

1997年,他退出利庫德集團,批評內塔尼亞胡向巴勒斯坦人讓步太多;2016年5月,他又率領自己的政黨回歸內塔尼亞胡政府,穩定了此前在議會中只佔一席多數的右翼聯盟;去年11月,他不滿以色列與哈馬斯達成的停火協議,攻擊內塔尼亞胡「軟弱」,不僅辭去防長職務,還率領「以色列是我們的家園」退出執政聯盟。此舉也讓右翼執政聯盟的議會席位再次跌回61席。

批判者稱,種種跡象表明,「別有用心」的利伯曼得逞了,他想利用政治攤牌來贏得更多的議會席位。也有觀點認為,利伯曼想為過去遭受的政治怠慢尋求報復,或者想成為內塔尼亞胡的替代人選。

「內塔尼亞胡批評利伯曼已經成為『左翼』,事實上,他是以色列政壇出了名的極右翼,對巴勒斯坦人採取極為強硬的立場,」上海猶太研究中心主任、以色列問題專家潘光指出,雖然他所在的政黨只掌握議會5個席位,卻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以色列國內俄裔猶太人越來越多,有數據稱達到150萬至200萬,利伯曼在這些人中影響力巨大。可以說,他是有政治野心的人物,通過採取與內塔尼亞胡不完全一致的行動、更加獨立的立場,有助於他為將來進一步提升實力作準備。

李紹先也認為,他是關鍵的少數,內塔尼亞胡離開他就做不成「這桌飯」。他自然也想通過旗幟鮮明的主張,鞏固基礎選民的支持,贏得更多選票。

「從歷史上看,內塔尼亞胡總是對他想當然,」以色列專欄作家納胡姆·巴尼亞寫道,但他足以引發一場動蕩。如果這是他的目標,他已經取得驚人的成功。

政治混亂?

按照以色列的議會制度,既然右翼陣營組閣失敗,那麼總統應該授權中左翼政黨組閣。「其實,以色列總理未必就是議會中最大政黨的領袖,而是率先能夠召集多數、組成政府的人。」美國《華盛頓郵報》指出,2009年以色列「帶刺玫瑰」利夫尼領導的前進黨贏得最多議席,但未能成功組閣,最終為內塔尼亞胡「上位」鋪平了道路。

有了這樣的前車之鑒,10年後的今天,內塔尼亞胡沒有給、也不會給對手同樣的機會。他領導的利庫德集團搶先向議會提交解散議會的提案,並順利獲得通過,一舉扣響9月重新大選的扳機。

專家指出,這是以色列歷史上第一次因為沒能組閣成功,再次舉行大選,多少有點讓人意外。但考慮到中左翼陣營的席位數,他們很難、或者說不太可能組閣成功,即便拿到組閣權,可能也是浪費時間。從這個角度看,內塔尼亞胡選擇重新選舉,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不過,外界擔憂,重新選舉的決定是否會讓以色列陷入一場政治混亂?

對以色列來說,數月之內的第二場選舉,首先意味著勞民傷財。《耶路撒冷郵報》指出,沒人能保證各黨派之間的權力平衡會跟這次有多大不同,這對普通以色列人來說是一記毀滅性的打擊,他們已經厭倦這種自私的黨派政治。

對內塔尼亞胡來說,他本來即將(今年7月)成為以色列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總理,如今,他的未來披上了更多不確定的陰影。

按照以色列希伯來大學政治學教授魯文·哈贊的說法,最明顯的不同是,上次宣布提前舉行議會選舉時,以色列還沒有藍白黨,內塔尼亞胡可以自行決定選舉放在哪天。但現在,究竟會發生什麼,任何人都無法控制。

「以色列選舉政治比較成熟、民眾總體較為團結,國內政局出現混亂的可能性不大,」潘光判斷道,再加上兩場選舉相隔較近,兩大陣營利益消長不大,只要不出現大的意外,新選舉後的議席配比應該變化不大,中左翼當然有新的機會,但利庫德集團所在的右翼陣營繼續獲勝的可能性大於50%。更讓人擔憂的恐怕還是官司纏身的內塔尼亞胡。目前,他正在與腐敗指控作鬥爭,同時面臨三起刑事訴訟的指控風險。

尚不清楚原定於10月舉行的起訴前聽證會是否會因為新選舉而推遲。《紐約時報》指出,未能如期組閣,內塔尼亞胡的支持者就沒法按計劃通過起訴豁免法案。屆時新政府可能還沒有成立,司法部長將對是否起訴做出決定。

英國廣播公司(BBC)認為,毫無疑問,組閣失敗的消息暴露出總理在政治上越來越軟弱,他的政治對手似乎很清楚他的弱點,有些人甚至已開始爭權奪位。

連鎖反應?

美媒普遍認為,對白宮來說,以色列的政治僵局不是一個好消息。它可能帶來一項連鎖反應——打亂特朗普推出備受期待的所謂中東和平「世紀協議」的腳步。

總統女婿兼顧問庫什納定於30日晚間造訪以色列,隨後將與以色列官員就和平計劃的經濟內容進行會談。他此前宣布,阿拉伯國家和其他國家將於6月下旬在巴林舉行會議,就巴勒斯坦地區、埃及、約旦等國的發展提出經濟建議。

外界預測,在往屆政府歷經無數次挫敗後,特朗普政府將在巴林的國際會議上公布所謂「世紀協議」的第一部分。不過,巴勒斯坦早已表明斷然拒絕的立場,認為這一計劃嚴重偏向以色列。

「特朗普一再明確表示支持內塔尼亞胡,並希望這位以色列領導人支持美國的中東和平計劃。」《華盛頓郵報》稱,這份由庫什納起草的秘密和平方案可能會把以色列目前對爭議領土的實際控制編纂成法律,並吸引外部投資進入巴勒斯坦。但如今的以色列總理,還有空操心美國的事嗎?

按照美媒的說法,重新選舉可能會讓美國的計劃推遲公布。這對內塔尼亞胡來說可能是舒適的,因為他可能很難與極右翼夥伴討論政治妥協。但由於以色列至少在秋季之前都沒有民選政府,到那個時候,特朗普又要忙於自己的競選連任,因此,推進這項計劃的前景似乎十分渺茫。《紐約時報》調侃稱,「世紀協議」可能會成為「下個世紀的協議」。

美國早早就放出風聲,為何遲遲沒有公布計劃?李紹先認為,一個原因是阻力大,另一個原因,是在等以色列新政府成立。如今選舉推到9月,新政府成立更是不知到何時,美國推出計劃的進度恐怕難免會受影響。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從最近以色列媒體公布的一些「協議」內容看,與以前流傳的版本相比,它可以說已經「面目全非」。

消息人士援引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話表示,特朗普和他的顧問們知道這一計劃可能會失敗,他們還有「B計劃」。

「的確,美國推出計劃的日程可能會因此受到影響,但最關鍵的影響因素並不是以色列內政,而是中東地區的局勢,阿拉伯國家、海灣國家內部的互動。」潘光指出,美國想打造的中東版北約已經失敗,伊朗的應對手段也更趨靈活,中東地區形勢複雜微妙,美國想用「政治上偏袒以色列、經濟上收買巴勒斯坦」的辦法解決問題,結果可想而知。

「無論什麼時候推出,無論內容如何,前任總統們在這個問題上都失敗了,特朗普成功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法新社如是說。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京劇《紅軍故事》講述長征,傾情演繹紅軍精神
孫小果的後台是誰,今天算有答案了嗎?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