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智慧滋養人生,莊子寓言故事8則

智慧滋養人生,莊子寓言故事8則

魯侯養鳥——切忌以己度人,主觀臆斷

故事原文: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御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莊子·外篇·至樂》)

故事釋義:從前,有隻海鳥落在魯國都城的郊外,魯侯以為這是只神鳥,令人把它捉住,親自把它迎接到祖廟裡,畢恭畢敬地設宴迎接,並將它供養起來,每天都演奏《九韶》給它聽,安排牛羊豬三牲具備的「太牢」給它吃。魯侯的這種招待把海鳥搞得頭暈目眩,惶恐不安,一點兒肉也不敢吃,一杯水也不敢喝,過了三天就死了。

故事感悟:「魯侯養鳥」諷刺了那些不以正確的養鳥方法來養鳥,而是用供養自己的方法來養鳥的國君。以此向人們揭示了這樣的道理:好的願望必須符合事實,如果只有主觀願望而違背客觀實際,好事便會變成壞事。辦事不看對象,完全根據自己的好惡行事,好心也會把事情辦糟。人與人之間,人與物之間,差異很大。你認為最好的,別人可能覺得不好,甚至可能覺得最差。做人處世,切忌以己度人,主觀臆斷,這往往會導致事情失敗,須牢記主觀願望要符合客觀實際

屠龍之技——做事脫離現實一場空

故事原文:姓朱者學屠龍於支離益,單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無所用其巧。(《莊子·列禦寇》)

故事釋義:有一個姓朱的人,一心要學會一種別人都沒有的技術,於是就到支離益那裡去學習宰殺龍的本領。他花盡了家裡資產,用了整整三年時間,終於把宰殺龍的技術學到手了。姓朱的得意洋洋地回到家裡。可是,世間哪有龍可殺呢?結果,他學的技術一點也用不上。

故事感悟:學習必須從實際出發,講求實效。如果脫離了實際,再大的本領也沒有用。

隨珠彈雀——做事要衡量輕重

故事原文:今且有人於此,以隨侯之珠,彈千仞之雀,世必笑之。是何也?則其所用者重,而所要者輕也。(《莊子·讓王》)

故事釋義:隨侯之珠是非常珍貴的寶珠。有一個喜歡打鳥的人,卻用隨珠作彈丸,去射飛翔在千丈高空中的一隻麻雀。人們看了,都嘲笑他。這是什麼道理呢?這是因為付出的代價太昂貴,而得到的東西太輕微。

故事感悟:據記載,在我國燦爛輝煌的古代歷史上,有兩件齊名天下、為歷代帝王所必爭的寶物,那就是和氏之壁與隋侯之珠。《韓非子》中關於這兩件寶物有詳盡的記載:「和氏之壁,不飾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飾以銀黃,其質其美,物不足以飾。」《淮南子·覽冥訓》中也說:「譬如隋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貧。」

隋侯之珠,價值連城,倘若用它來彈射千仞之雀,則得不償失,其功用遠比不上一顆普通的彈丸。「隨珠彈雀 」常用來比喻做事不知道衡量輕重,因而得到的也補償不了失去的,也常用來比喻大材小用。做什麼事情,都得講究得失輕重。為了沒什麼價值的東西而丟掉十分寶貴的東西,這是一種十分愚蠢的行為。

望洋興嘆——人切忌自滿

故事原文: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故事釋義:秋天來到,天降大雨,無數細小的水流,匯入黃河。只見波濤洶湧,河水暴漲,淹沒了河心的沙洲,浸灌了岸邊的窪地,河面陡然變寬,隔水遠望,連河對岸牛馬之類的大牲畜也分辨不清了。眼前的景象多麼壯觀啊,河伯以為天下的水都彙集到他這裡來了,不由洋洋得意。他隨著流水向東走去,一邊走一邊觀賞水景。他來到北海,向東一望,不由大吃一驚,但見水天相連,不知道哪裡是水的盡頭。河伯獃獃地看了一陣子,才轉過臉來對著大海感慨地說:「俗話說:"道理懂得多一點的人,便以為自己比誰都強。"這正是說我呀。而且我還曾聽說有人貶低仲尼的學識,輕視伯夷的節義,開始我不相信。現在我看到大海的浩瀚無窮,如果我不到這裡,那是多麼危險,我將會永遠被有見識的人譏笑了。」(《莊子·秋水》)

故事感悟:不見高山,不顯平地;不見大海,不知溪流。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很渺小。望洋興嘆字面意思是因偉大事物而抬頭嘆息,引申義為在偉大的事物面前感嘆自己的渺小。現多比喻做事時因力不勝任或沒有條件而感到無可奈何。這則寓言意在告訴我們,做人不要狂妄自大,更不能好高騖遠,那種坐井觀天、夜郎自大的想法和做法實在要不得。須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匠石運斧——追求成功首先要學會合作

故事原文:郢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斫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斫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匠石曰:「臣則嘗能斫之。雖然,臣之質死久矣。」(《莊子·徐無鬼》)

故事釋義:楚國的郢都有一個人,鼻子尖上沾了一點白泥巴,這層白泥巴薄得像蒼蠅的翅膀一樣。他請一個名叫石的工匠用斧子把它削去。工匠石揮動斧子,只聽見一陣風響,手起斧落,白泥巴削得乾乾淨淨,鼻子卻沒有受到一絲一毫的損傷。那個被削的人神情自若,一點兒也不感到害怕。宋元君聽說這件事後,就把工匠石叫了來,說:「你再削一次讓我看看吧!」工匠石說:「我的確是會削的,但是,那個敢讓我削的人已經死去很久了。」

故事感悟:從表面上看,運斧斫堊只是匠石一個人的本事,但實際上這個看似個人的精彩表演,其實是由兩個人的完美組合來完成的。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有好的搭檔。如果沒有一個很好的搭檔,要把本領發揮出來便很難。每一個人的事業,都需要合作者的支持,每個人的成功總離不開一個好的搭檔。匠石與郢人的完美組合,伯牙與子期成千古知音,唐太宗與魏徵為明君賢臣,這都是在反覆印證人與人之間的互動與雙贏。

猴子逞能——人要有傲骨但不可有傲氣

故事原文:吳王浮於江,登乎狙之山。眾狙見之,恂然棄而逃,逃於深蓁。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見巧乎王。王射之,敏給搏捷矢。王命相者趨射,狙執死。王顧謂其友顏不疑曰:「之狙也。伐其巧,恃其便,以敖予,以至此殛也。戒之哉!嗟呼!無以汝色驕人哉!」顏不疑歸,而師董梧,以助其色,去樂辭顯;三年,而國人稱之。(《莊子·徐無鬼》)

故事釋義:吳王坐船在大江里遊玩,攀登上一座猴山。一群猴子看見了,都驚慌地四散逃跑,躲在荊棘叢中了;唯獨有一隻猴子,卻洋洋得意地跳來跳去,故意在吳王面前賣弄靈巧。吳王拿起弓箭向它射去,那猴子敏捷地把飛箭接住了。吳王下令左右的侍從一齊放箭,那隻猴子就被射死了。吳王回過頭對他的朋友顏不疑說:「這隻猴子誇耀自己的靈巧,仗恃自己的敏捷,在我面前表示驕傲,以至於這樣死去了。警惕呀!不要拿你的地位去向別人耍驕傲呀!」顏不疑回去以後,就拜賢人董梧為老師,儘力克服自己的驕氣,遠離美色聲樂,不再拋頭露面。過了三年,全國人都稱譽他。

故事感悟:咸豐八年,曾國藩在給曾國荃的信中說:「古來言凶德致敗者約兩端:曰長傲,曰多言。丹朱之不肖,曰傲曰囂訟,即多言也。歷觀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敗家喪生。」曾國藩在這裡指出了普通人的兩大凶德和弱點:傲慢和話多。人一旦有了傲的心,必然會在各個方面放鬆警惕,禍亂、失敗也必然接踵而至。傲是自取滅亡之道,所以古人說驕兵必敗。在西方,莎士比亞也曾經說過:「一個驕傲的人,結果總是在驕傲里毀滅了自己。」不管有多大的本領,也不可當作驕傲的本錢。謙虛謹慎,才是做人處世之道。

朝三暮四——放開計較得失的凡心

故事原文: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莊子·齊物論》)

故事釋義:故事有一年糧食欠收,養猴子的人對他的猴子說:「現在糧食不夠了,必須節約點吃。每天早晨吃三顆橡子,晚上吃四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非常生氣,吵吵嚷嚷說:「太少了!怎麼早晨吃的還沒晚上多?」養猴子的人連忙說:「那麼每天早晨吃四顆,晚上吃三顆,怎麼樣?」這群猴子聽了都高興起來,覺得早晨吃的比晚上多了,自己已經勝利了。

故事感悟:朝三暮四闡述了這樣一個哲學道理,無論朝三暮四還是朝四暮三,其實眾猴子所得到的並沒有增加或減少,猴子們轉怒為喜就顯得很可笑。人們總是試圖區分事物的不同性質,而不知道事物本身就有同一性。最後不免像猴子一樣,被朝三暮四和朝四暮三所蒙蔽。告誡人們要放開計較得失的凡心,因為人的一生一死、一得一失都是一時的,到最後我們將會發現我們並沒有失去什麼,也沒有得到什麼。因為無論形式有多少種,本質只有一種。

不龜手之葯——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故事原文: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葯者,世世以洴(píng)澼(pì)絖(kuàng)為事。客聞之,請買其方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yù)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 ,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莊子·逍遙遊》)

故事釋義:宋國有個人善於配製防治凍手的葯,他家祖祖輩輩都用這種葯塗抹在手上,靠漂洗棉絮過日子。有一個外鄉人聽說了,請求收買他的藥方,情願出一百兩黃金。宋人便把全家人招集在一塊商量說:「我們家祖祖輩輩干漂洗棉絮的活兒,能夠得到的不過幾兩黃金;現在出售這個藥方,一下子就可賺取一百兩黃金,就賣給他吧!」那個外鄉人得到了藥方後,便拿去獻給吳王,並向吳王誇讚這種葯的用處。這時,正趕上越國有內亂,吳王便派他領兵討伐越國。冬天,他們和越國軍隊進行水戰,把越國軍隊打得大敗。吳王很高興,就割出一塊土地來封賞給了他。這葯能夠使手不皸裂,功用是一樣的。但是,有的用它得到封賞,有的有了它仍免不了干漂洗棉絮之類的苦活,這都是由於用法不同的緣故啊。

故事感悟:同樣的東西,由於眼光和見識不一樣,它所發揮的作用也就不一樣。用不同的眼光,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往往會大有差異。對待事物,要主動探究事理,打破常規思維,讓思維拐個彎,要用善於發現的眼睛去探索事物最大的價值,從而完美地利用它的內在價值。

本文參考書目為《莊子故事——中華經典故事》,圖源網路,圖文版權歸與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道知行 的精彩文章:

中國古代錢幣,一種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
王國維10句話,有境界自成高格

TAG:大道知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