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防藍光到底有沒有必要?五分鐘教你合理防藍光

防藍光到底有沒有必要?五分鐘教你合理防藍光

世界衛生組織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近視患者達6億,青少年近視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學生的近視率均已超過七成並逐年上升,小學生的近視率也接近40%。青少年會有這麼高的近視率,家長們除了覺得是學業負擔重的原因,第一想到就是電子產品玩太多了!相信很多小夥伴一有啥不舒服和爸媽傾訴,都會聽到這麼一句回復——還不是玩手機/電腦害的!

許多商家也開始鼓吹保護視力,從選購防藍光眼鏡和貼防藍光膜開始,那什麼是藍光?戴了防藍光眼鏡就可以暢玩手機了嗎?

藍光的定義及來源

我們人眼可看見的光波長是400納米到760納米之間,而藍光是處於400~500納米的範圍,作為可見光的一部分(畢竟是日光三原色之一),普遍存在於人們日常生活中,但人類的眼睛也不是吃素的,經過這麼多年的演化,只要不是長時間直視特彆強烈的光線,可見光是不會對我們造成什麼傷害的。

只是近年來出現的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為使電子屏幕更白、更亮,背景光中保留了大量的藍光(有時我們會看到一些手機的屏幕特別白亮,甚至有點泛藍的感覺,這就是藍光比例過高導致的)。其光源的峰值光譜都是短波藍光,我們知道波長越短,藍光的能量越高,穿透力也越強,尤其是400~450納米的高頻率、高能量的藍紫光,也就是眼科醫生口中的高能可見光,有能力穿透角膜和晶狀體,視網膜以及眼底黃斑的損傷。

人眼想看清東西必須仰仗眼內的黃斑,這是眼底最重要的感光部分,同時也是感光最敏銳的地方。當激光、強光直射眼睛,很可能引起黃斑結構損傷,造成視力下降,甚至失明。WHO愛眼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因藍光及輻射每年導致全球超過30000人視力嚴重影響;據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數據顯示:在中國4.2億網民中,63.5%的網民因藍光及其其他輻射而出現眼不適、視力下降,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白內障,損害視網膜。

藍光對眼睛存在最大風險和最大傷害的時期就是青少年時期,因為青少年的晶狀體特別清澈,7到19歲時,藍光射入眼底視網膜約為85%,比其他年齡段的成人要更多。近年來研究發現藍光對於角膜、淚膜也有著重要影響,這直接或間接導致的乾眼患者人數急劇上升。

而且有明確證據表明,藍光是刺激大腦釋放褪黑素的重要因素。而褪黑素是人體調節生物鐘的重要指標,白天盡量多的接受陽光(據說主要是460nm的藍光部分)抑制褪黑素分泌保持精神,晚上天黑後人體分泌褪黑素才會更多從而促進睡眠,這就是生物鐘隨著光線的調節。因此困了(尤其國際旅行有時差的時候)出去晒晒太陽就好很多,而晚上老是玩手機(LED背光藍光比例很高)就越來越難以入睡,都是藍光抑制褪黑素分泌的典型影響。

太陽光條件生物鐘的直接原因是其中的藍色光譜部分

所以對於經常需要對著電子產品的人(就是說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採取一定的防藍光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那要怎麼抗藍光?

當然最好的方法就是不玩手機了,怎麼可能呢?不玩手機是不可能的,這輩子都不可能不玩手機的……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手段來減少藍光,但要注意的是,基於上面信息,可以得出合理的防藍光波段應該是:

有效控制460nm以下的有害藍光(峰值在440nm),這也是大量LED光源的輻照強烈的譜段,從而減少視覺疲勞,同時增加對比度(藍光散射造成視覺模糊)。

適當保留460nm以上的部分,盡量完整還原真實世界,同時保證生物鐘運行需要的輻照。當然500nm以上其它顏色的光譜盡量將不要動的最好。

而佩戴防藍光眼鏡是最普遍的措施,抗藍光鏡片種類很多,分成鍍膜或染色式鏡片,染色即通過鏡片材料里添加特定染料,吸收掉一定光譜範圍的藍光,通過控制染色深度達到不同程度的藍光防護效果。這樣的話後面再鍍個普通綠膜減反就可以了。比如比較火的這種黃黃的鏡片就是典型的熱銷產品。

而另一種常用的方式是通過鍍膜實現,通過膜厚的調整可以控制反射曲線在藍光部分飆高,從而達到防護效果。因此這裡強調的是,防藍光鍍膜不是什麼特殊的新工藝,只是減反射「沒做徹底」藍光部分反射率拉高就變成防藍光了(但關鍵是設計)。

根據工業技術研究院報告,染色鏡片可以直接吸收藍光,依染色深淺可防止60~70%藍光,效果較好;鍍膜鏡片外觀是透明的,透過反射阻隔藍光,約可防10~12%藍光,效果沒那麼好。藍光鏡片染色有紅、黃、綠、橘四種底色,一般接受度較高的是淺黃與淺綠色。染色鏡片難免影響外觀,有些人考量美觀因素,可能會選擇透明的鍍膜抗藍光鏡片。不過,有黃斑部病變或動過眼底手術的病人,建議配戴防護效果較好的染色鏡片。對於長期看電腦或者手機的人群,建議在集中用眼的時候佩戴抗藍光眼鏡,平時可以按照個人的喜好選擇是否使用抗藍光眼鏡。

那是不是選擇防藍光效果越高越好?

其實不然,很多廠商為了迎合消費者,會選擇下面右邊這個非常亮的「高級防藍光」,反射率高的離譜。

黑色背景看反射。兩款典型的產品,低截止(左邊藍紫)和高截止(右邊高亮)

這種高強度的防藍光鏡片在線下銷售極易營銷,更容易打動消費者,然而這樣的防護導致透光削弱,放在白紙上就可以明顯的看出來右邊的產品更暗。

白色背景看透過。白紙上可以清晰的看出,反射高的鏡片自然比較「暗」

但顯然這樣透光率大幅下降的鏡片,勢必降低視物的清晰度,而且可能會帶來一定的配戴不適感。尤其是在夜晚開車的環境下,不僅透光率下降讓司機感覺道路很暗,對藍光的攔截可能會讓司機眼睛屏蔽路上藍色的物體,這時候來個穿藍衣服的路人就會讓情況變得很危險。好在2017年,中國政府推出了「鏡片藍光透射比」國家標準《眼鏡鏡片 光學樹脂鏡片QBT 2506-2017》來規範市場,通過優化防藍光眼鏡的鍍膜來降低這樣的風險。

用過防藍光眼鏡的小夥伴都知道,因為藍光也是可見光的一種,防藍光眼鏡會把一個波段的藍色光源消除,造成赤澄黃綠青藍紫中消除一個部分。所以色彩相關工作者是絕對不可以佩帶的,如化學研究室、美工等工作,很可能會影響對產品顏色的判斷。同樣,年齡較小的孩子也不建議佩戴高強度的防藍光眼鏡,可能會影響對色彩的感知與判斷。而那些宣傳自己可以近視防控、緩解疲勞、預防眼病等護目功效的防藍光廠家,大都存在營銷忽悠嫌疑。借用大量圖片恐嚇藍光的危害的,明顯有將藍光藍光危害放大化的恐嚇營銷嫌疑,請慎選。

防藍光產品最大的隱患在於讓家長錯誤的認識了問題根本,用手機、iPad、電腦閱讀或者觀看電視,長時間眼睛干涉或者久致近視,問題不在於藍光,其實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因為有了這些電子產品的出現而大幅度增加了我們一天的「閱讀觀看」時間,才是問題所在。

結論:藍光防護應該都是根據場景的。個人認為最好的組合是:

1、全天用的鏡片一定要透光率夠高且不偏色(比如普通減反射產品),因此建議是部分反射特定波段的藍光。

2、如果只是室內用電腦較多則可以考慮截止更多的藍光,比如那種黃色的電腦鏡(但據說用久了會造成摘下後看啥都是藍的,還是看個人適應度)。

3、如果戶外可以考慮太陽鏡(個人很推薦偏光產品),防護紫外線和強烈藍紫光。

4、另外我發現光致變色鏡片其實很通殺,室內外通用防紫外防藍光(自適應室內截止10%室外截止90%,非常合理),不妨考慮一下。

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除了佩戴防藍光眼鏡來抵禦電子產品發射的藍光外,硬體廠商也在開始努力為消費者視力保護做出一些努力。相信不少人都聽過防藍光顯示器,防藍光電視等,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我們先以常見的LCD顯示器/電視舉例,他們是怎麼顯示圖像呢?簡單說就是用白光做背光源,照射顯像層,再通過電場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轉角度,使通過屏幕的光線數量發生變化,從而顯示出不同的顏色。

所以一些宣傳防藍光的廠家會採取3個做法:

1、通過軟體演算法(我們常見的護眼模式),調整藍光部分液晶分子的偏轉幅度,來控制藍光的強度,但代價會是顯示顏色會稍顯偏差;

2、直接在藍光濾光片上再加個過濾片,降低藍光強度,但這樣也是會讓屏幕整體觀感偏黃,變成屎黃屏;

3、這個更加粗暴了,直接壓低整體亮度,紅綠藍光一起壓低,可屏幕變暗了看著也不舒服。

所以現在一些高端廠商進化新的防藍光方法——「光學防藍光」,把對人眼有害的415納米-455納米波段的高頻藍光直接通過調整背光源往更長的波段偏移,這樣波段長了能量就小了,對人眼損傷也低了,也能很好地控制屏幕的顯示效果。

像最近新出的三星旗艦手機Galaxy S10系列就是採用這樣偏移藍光光譜的做法,能在不改變屏幕顏色的情況下減少42%有害藍光輻射,為此還獲得了德國萊茵TüV檢測機構的護眼認證,大家以後選擇低藍光設備都能參考這個認證。

總結:

關於藍光這件事,大家沒必要過度恐慌,如果你注意用眼衛生,控制玩手機看電視的時長,問題不會很嚴重;但部分需要長時間對著顯示器的人群或者數碼控玩家,的確值得選購防藍光產品,但同樣是要控制用眼時間。同時我們也希望有更多的電子設備廠商能夠多多考慮我們消費者的視力安全,推出更多更保護視力的數碼產品到市面上。

來源:太平洋電腦網

編輯:楊志釗

監審:李 傑

監製:丁雲高

中國照明網媒體中心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厚度自然 的精彩文章:

TAG:厚度自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