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韓信:比胯下之辱更可怕的是,喪失理想,一跪不起

韓信:比胯下之辱更可怕的是,喪失理想,一跪不起

一、莫欺少年窮

公元前231年,淮陰一個小鄉村裡出生了一位小男孩。對於他的父母而言,並不知道他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展現出經天緯地之才,樸素的他們只是很開心自己的孩子出生了。

但很不幸,小男孩的家中非常貧窮,雖有幾畝土地,卻連一家人的溫飽都無法滿足。不得已,小男孩只能依靠在別人家蹭飯糊口,時間久了,也惹人討厭。

正是這種情況下,少年的心中卻生出了看起來不切實際的想法——他想通過學習改變命運。

那時候,一個人要出人頭地,有三種方法:

1、參軍,獲得戰功;

2、學習法家經典,靠地方推薦;

3、給朝廷捐獻糧食,積累戰功。

十幾歲的少年,在父母的關懷中、旁人的嫌棄中,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理想,一個人默默自學著「不合時宜」不能滿足溫飽的兵家典籍。有人說,他為何不去做商人或者當官呢?

因為大秦的軍功爵制沒有給他這樣平民出生十幾歲的孩子一鳴驚人的機會,至於為何不去做商人,是因為一個身配長劍的男人,瞧不上這種當時並不受歡迎的職業,換句話說——他不願意為五斗米折腰(而且經商是需要天賦的額)。

《史記》:始為布衣時,貧無行,不得推擇為吏,又不能治生商賈。

二、我輩豈是蓬蒿人

胸懷大志,無人理解,又苦無良辰,最後惹得連溫飽都不能滿足。

怎麼辦呢?

擺在少年面前的路有兩條:一邊是放棄理想,躬耕于田畝,另一邊是繼續蟄伏,等待著一鳴驚人的時機。

在他父母去世之後,少年選擇了第二條,沒有回頭。

這個年紀,你我還在讀高中呢。

少年在河邊垂釣的時候,遇見了他生命中的一位貴人,不是王侯將相,只是位普普通通在河道旁漂洗衣服的老婦人。但對於少年來說,這位老婦人是如同當初給他吃食的亭長那樣的好人,是他生命里的光——因為老婦人見他可憐,連續帶了幾十天的飯菜給他。

少年很高興,謂漂母曰:「吾必有以重報母。」

卻不料,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孫而進食,豈望報乎!」

老婦人的話如同當頭棒喝,敲醒了他昏沉的大腦,那一刻,他找到了自己心中的那把劍。

於是,他起身,帶著自己的佩劍,走上了追尋夢想的道路。

也許他把理想化作了劍氣,也許他只是在提醒著自己「我輩豈是蓬蒿人」。

他的劍,從此,便跟了他一生。

三、劍未佩妥,已是江湖

少年的劍,還未出鞘,他就遇上了生命中第一個敵人——在集市上,一個少年屠夫。

屠夫對於少年的行為尤為不恥,分明「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這是在問少年:「你這樣的膽小鬼,帶把劍裝什麼逼呢?」

少年知道自己遇上了霸凌事件,他沒有說話,因為是對牛彈琴。

屠夫並不滿意他的認慫,如果就這樣收場,那如何立威,滿足自己欺負弱小的成就感呢?像所有霸凌事件中的施虐者一樣,屠夫進一步升級了自己立威的話,來表現自己的「硬漢」形象:「今天,你要是不怕死,就拔出劍刺我,你若是膽小鬼,那便從我的胯下鑽過去!」

旁邊圍觀的群眾聽著這稀奇事,也來了興緻,紛紛跟著起鬨起來。

少年沒有拔出劍,他先是整了整破爛的衣衫,便朝著屠夫的方向跪下,然後緩緩鑽過了屠夫的胯。眾人嬉鬧著打趣,原來這佩劍的少年是如此的膽小鬼。

少年拾起自己的佩劍,一聲未發,沿著一個方向筆直走了下去,昂首挺胸。背後是鬨笑的群眾和啞然的屠夫,屠夫沒有和大家一起笑,而是看著那道漸行漸遠的身影,驕傲而不屈,彷彿剛剛跪下的是自己,而不是那道背影。

那之後不久,少年離開生活了二十二年的家鄉。

四、終

七年後,少年又回到了這片生育自己的故鄉。

對於賜飯給自己的老婦人,他「賜千金」。

至於下鄉南昌亭長,他賜了百錢,並留下了:「公,小人也,為德不卒(你真是一個小人,做好事不能有始無終)。」

最後輪到當初那位羞辱自己的屠夫時,包括屠夫在內所有知情人都以為少年要開殺戒了,結果卻令人愕然,少年不僅不殺屠夫,還給了他楚國中尉(《漢書·百官公卿表上》:「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師。」)的職位。並且,當著全軍的面,說道:「此壯士也。方辱我時,我寧不能殺之邪?殺之無名,故忍而就於此。」

對了,少年的名字叫做——韓信。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麼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社說書人 的精彩文章:

TAG:茶社說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