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核舟記》的故鄉——中國蘇州橄欖雕刻藝術

《核舟記》的故鄉——中國蘇州橄欖雕刻藝術

文化溯源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 、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相信很多人對這篇文章都不會感到陌生,是的,他就是我們初中課本中的《核舟記》 。學完我們不禁感嘆中國明朝就有如此精湛的雕刻技藝,那麼這種手藝是否失傳了呢,並沒有,今天就讓小編帶您來到《核舟記》的故鄉——蘇州,目前這裡已經形成了較成熟的「橄欖雕刻產業鏈」。

走進舟山村

王叔遠是常熟人,如今的舟山村和當年的王叔遠有多少關係,已經無法考證。以核雕聞名的舟山村,坐落於蘇州穹窿山下,南臨太湖之濱。2008年核雕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舟山村也因此被譽為「中國核雕存村」。如今這裡幾乎每家每戶的門前都掛著一塊招牌「某某核雕」。這裡不僅像一個村子,更像是一個核雕的集市。這裡大約有一萬人靠雕刻橄欖坑生意為生。擁有500多個工作室,約有3000名工匠在橄欖坑裡雕刻微小的雕塑和珠寶,剩下的人則從事橄欖坑的包裝、銷售和生產,年產值可達上億元。

2009年舟山村的核雕大師宋水官以一枚核雕小舟斬獲了中國民間文藝最高獎——山花獎,這也是蘇州核雕進入復興的標誌。在2014年的拍賣會,宋水官和他的女兒花了兩個月的時間製作的一個作品,以10萬元(當時約合1.6萬美元)的價格售出。作品一邊是雲層中的龍,另一邊是佛像,在中國北京國際工藝美術展上榮獲金獎。

在舟山村,宋水官並非「寂寞高手」,相反,這裡「高手如雲」。而且隨著橄欖核雕產業鏈的發展,橄欖雕刻為更多人熟知,相信這裡將會產生更多的優秀核雕手藝人,讓核雕文化更加繁榮昌盛。

橄欖雕刻圖片欣賞

橄欖核原材料來自廣東省,也用於中藥。核雕最常見的主題是阿羅漢的頭像,那些通過佛教在涅槃中達到完美的人,以及把十幾個阿羅漢頭像串在一起的手鐲是很受歡迎的。接下來讓我們來欣賞部分橄欖核雕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邊走邊看游世界 的精彩文章:

TAG:邊走邊看游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