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把腦袋送給陌生人去報仇?《劍.幹將莫邪》說,就是這麼剛直!

把腦袋送給陌生人去報仇?《劍.幹將莫邪》說,就是這麼剛直!

死生容易如反掌,此中報仇亦報恩——復仇,從來都是歷史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中國有「十世之仇,猶可報也」,國外有復仇女神的神祗。復仇文藝作品繞不開的主題,血淚交織,殺伐快意。有一個復仇的故事,幾千年不朽,它的名字叫做「幹將莫邪」。而最近恰有一部由幹將莫邪傳說改編的電影播出,影片中有一國之君的暴戾嗜血,有夫妻知己的不離不棄,更有少年的成長、遭遇的摧折、心繫天下的一往無前。這部電影就是《劍·幹將莫邪》。

春秋時期,諸侯割據,一方霸主楚王對寶劍情有獨鍾。劍,作為百刃之君,在他的眼中不僅是隨身的兵器,更是王者地位與尊榮的象徵。為了鑄就不世的神兵利器,人命在楚王眼中一如草芥。這奠定了全劇的基調,也將復仇的走向在陰暗的宮殿中逐步展開。影片剛開始,一身甲胄的楚王背後,跪著四名宦官,屏息靜氣地舉著工匠進獻的寶劍。楚王轉身,拔出腰間寶劍,信手朝這些劍砍去。四把寶劍頓時折斷,而楚王手中的劍則毫髮無損。劍刃的交鋒,預示著故事與劍息息相關。楚王為何如此?

下一幕的斷刃落地聲中,楚王只吐出了一個字:烹!他熱愛以大鼎將人活活煮死的酷刑。而這口大鼎,不會是最後一次出現。瀕死者的哀嚎里,風鬍子上殿,帶來一個令楚王振奮不已的消息:冶劍高手歐冶子的徒弟幹將正在吳國邊境隱居,此人定能為楚國鑄造無雙之器。幹將、莫邪帶著兒子赤隱居在荒漠之中,對前來求劍承諾厚賞的風鬍子不屑一顧。更何況,好戰的楚王此時正在興兵攻打吳國,作為吳國人的幹將有什麼理由為敵國君王鑄劍?風鬍子拿出了一個令人難以拒絕的理由:為了鑄劍,數百名工匠死於楚王之手。只有幹將鑄出天下無雙的名劍,才能從源頭阻止殺戮。

簡短的一問一答中,已經可以看出幹將的為人:他不貪錢財權勢,惟願心存正道。儘管他深知,接下這項任務的同時,幹將也將自己的命運送上了一條不歸路。他願以一己之命,換回千百鑄劍師的性命。對仁義的堅持,或許會導致一時的挫敗,但不會永遠失敗。人心所向,方是天下。這,就是全劇的主旨。幹將、莫邪夫婦「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斷髮投爐,千錘百鍊,鑄出雌雄雙劍。

這一幕古書中的場景,在劇中近乎復原地展現。電影中展示的劍,和現代人熟悉的劍的形制已經不同,參照了戰國至漢代常見鋼鐵劍的形制,寬大而有特色的劍格,狹長過渡型內收的劍身,以及圓盤型的劍首。從目前的考古學報告來看,成熟的鐵劍大約出現在戰國初期,劇中幹將所鑄的劍也不再是更早期的青銅劍,而是更為鋒銳的鋼鐵劍。可以說,劇組在考據方面還是比較用心的。

後面的情節,其實觀眾都不會陌生。幹將被楚王處死,只有這樣,才能永絕後患,再也不會有和莫邪劍媲美的寶劍出世。但是,真正的第一利器幹將劍,並沒有落到楚王手裡。它屬於幹將唯一的兒子赤。赤從來沒有忘記復仇。而楚王的仇人卻不止赤一人,楚王不僅在楚國一國之內魚肉百姓,還因為他的好戰,四處挑起戰火,導致天下生靈塗炭,欲殺楚王者遍布天下。為了防備刺客,楚王就連在床笫之歡時,也還穿著鎧甲。就算擁有無盡的珍寶,無上的權力,楚王的內心已經被恐懼和懦弱的陰影佔據。王失道,當如何?當美女刺客秋刺王失手,楚王聲嘶力竭地命人將她投入大鼎,臉上變態的快意被演繹得淋漓盡致。王無道,當如何?

赤的報仇與成長之路,在全劇的大部分篇幅里逐一展開。在古籍記載的傳奇故事裡,幹將之子的報仇要仰賴於不知名的俠客:客曰:「聞王購子頭千金,將子頭與劍來,為子報之。」兒曰:「幸甚!」即自刎,兩手捧頭及劍奉之,立僵。客曰:「不負子也。」俠客通過煮頭誘君的方式,終殺楚王報仇。這一幕被魯迅寫入《鑄劍》,在神秘的歌聲中,三個頭顱在大鼎之中化為白骨。

而在電影之中,赤的復仇之路雖然也有人相助,最終仍是靠他自己一步步走出來的。離開了母愛的桎梏,他不再是依偎在父母身邊的幼童。與劍客學習武藝,讓自己真正能握住父親的劍。遊歷天下,所見所聞,皆是眾生疾苦。和心儀女子桑桑的邂逅,更是像一場亂世之中太過清澈的美夢。「你說這天下的百姓會一直疾苦下去嗎?」「不會,我相信這天下一定會變好的。」

然而,這一點美好也被無情地摧折。當親情、愛情、師生之情都離他而去,孑然一身的赤褪去了青澀的少年氣。正如鐵之為劍,要在火中熔煉,在水中淬洗,赤的成長,也經歷了一次次的痛苦與磨折,最終他已與無雙之劍幹將融為一體。赤的復仇,不再是為一家一姓,而是為天下蒼生!因為他親眼目睹了楚王治下的生靈塗炭,見到了心愛之人的死不瞑目。他承繼了父親的仁義之道,願以一身一劍相敵一國百萬雄兵。少年如何成長?赤將如何復仇?煮頭誘君能否再度上演?天下大勢又將如何?幹將莫邪的故事,不乏演繹,但也往往停留在復仇的層面,或是僅僅上升到俠客相助的層面。如果僅限於冤冤相報,沉醉於對殺戮仇人的快意,無異於屠龍勇士變成惡龍。

同時,我們還要記得,「幹將莫邪」復仇的故事其實真正成型於漢代。漢代人簡單而直接,儒家公羊學派理論支持下的「大報復」理念深入人心。我們現代人衝冠一怒後,或許還要權衡與思索,為自己復仇找個更高屋建瓴的理論或借口。而漢代人復仇時,血親只問仇人在哪,替人復仇者只問其人該不該死。這種思維方式上的差異,自然也會反映到文藝創作和影視作品當中。

當然,更讓人痛心的是,太多古裝影視劇里,演員打著高光,外形光鮮亮麗,打鬥依靠摳圖。所幸,一直有人努力思考如何去復原先秦時期的服飾、道具,大到宮廷廣廈,小到一杯一碗,都讓其在暗淡的光線里展現出一定的歷史感。通過平民百姓的粗布麻衣,貴族的錯金甲胄,希望能達到令人恍然來到了博物館的文物面前的感覺。而動作中的禮儀舉止,更是令人感到國風不輟。這些想法和嘗試才是最難能可貴的,他們或許稚嫩,或許有錯誤,但他們在嘗試與前進。縱然,片中也有似乎違和的場景:地處太湖流域的吳國邊境竟是一片沙漠。然而,我們可以將它認為是一種隱喻——對已逝的江湖和金鐵刀兵時代最後的致敬。少年會老去,寶劍會鏽蝕,帝王的霸業雄圖也會化為烏有。唯有俠義不朽。是為:男兒到死心如鐵。《劍·幹將莫邪》,與你,赴一場無雙名劍之約。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正義必勝,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這支以漢人為主的蒙古軍隊,西征時比騎兵更讓歐洲騎士瑟瑟發抖!
三藩之亂嚇得康熙搬出老孝庄,坐擁關寧鐵騎的吳三桂為何還敗了?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