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請回答1997:永遠的王小波

請回答1997:永遠的王小波

請回答1997。

大家好,我是楊早,是一名文史學者,我的研究領域主要是晚清以來的中國文學,今天我要帶大家重返1997年。

1997年,國家、家族、我自己都發生了不少大事。國家層面,比如1月份鄧小平去世,7月份香港回歸,都意味著一個時代的終結,一個新時代的開端。個人生活方面,1997年我外公去世,媽媽哭得很傷心,我自己從單位辭了職,成了一個無業游民。但在精神生活層面,對我對中國影響最大的事件還不是上述這些。1997年,我後來把它稱為20世紀中國文學的終結點。

王小波

因為這一年發生了三件事情,一個人走了,兩個人去世了,走的那個人叫王朔。1997年1月,王朔離開中國大陸去了美國。去世的兩個人,一個是4月份去世的王小波,一個是5月份去世的汪曾祺。這三個人離開了大陸文壇,就象徵著20世紀中國文學在1997年畫上了句號。

王朔的離場象徵著這位大眾文化的先驅與中國文學現實從此隔離,中國的大眾文化和影視娛樂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而汪曾祺的去世是一個傳統的終結,從民國文學繼承下來的那樣一種寫作傳統,在汪曾祺之後再無傳人。

王小波跟他們兩位不太一樣。雖然1994年華夏出版社就已經出版了王小波的小說集《黃金時代》,雖然王小波生前曾經兩度獲得台灣聯合報的小說大獎,但是對王小波真正普遍的閱讀是在他去世之後。就在1997年,花城出版社推出了王小波的時代三部曲,《青銅時代》《黃金時代》和《白銀時代》。這三部曲一本寫歷史,一本寫未來,一本寫的是現在。在此之前,可能有人零星的在三聯生活周刊或者是南方周末上讀到過王小波的雜文,或許也驚嘆於有這麼一個睿智幽默的專欄作家。

《黃金時代》

但是對王小波小說的完整閱讀,改變了我們對王小波的總體印象。我們驚奇地發現,我們身邊有了一個傳奇,我們生活的時代里終於又有了一個可以稱為大師的人物。王小波的雜文,從社會意義上來說,代表了某種理性主義和自由主義的復甦。這一點在當時充斥著抒情和感慨的文學世界裡,當然是一股清流。但是我覺得王小波的小說更重要,因為他建立了中國小說裡面從前幾乎沒有出現過的一個新的傳統,那就是狂歡傳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Fun娛樂 的精彩文章:

TAG:新京報Fun娛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