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寧願債台高築也要永不加賦,清末的巨額軍費都是從哪裡來的

寧願債台高築也要永不加賦,清末的巨額軍費都是從哪裡來的

大概因為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入主中原,清朝的口碑非常差。不容否認清朝的統治是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但清朝歷代統治者對待農民還是相對和善的。

吸取明末農民起義的慘痛教訓,清朝在政權剛一穩固之時就向天下百姓做出了「滋生人丁永不加賦」的承諾,此後歷代皇帝都謹遵祖制,即便在末期清政府內外交困之中也沒動過「加賦」的念頭。

寧願債台高築也要永不加賦,清末的巨額軍費都是從哪裡來的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受「重農輕商」思想的影響,農業稅始終是中原王朝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不能加賦意味著清政府每年的財政收入十分穩定,基本上在兩千至三千萬兩白銀之間波動。

在清朝初期,一年兩三千萬兩白銀完全能夠維持國家機器的高速運轉,然而隨著不斷的通貨膨脹,到了中期後就顯得捉襟見肘,尤其是末期戰爭不斷就更顯得力不從心了。

道光年間,中亞浩罕國屢次在新疆製造叛亂,朝廷上下同仇敵愾一致要求來一次「雖遠必誅」的遠征。然而戶部算了一下,從甘肅調兵入中亞一次就要花費兩千多萬兩白銀,以小氣著稱的道光只得與浩罕國簽訂了清朝歷史第一份不平等條約。

寧願債台高築也要永不加賦,清末的巨額軍費都是從哪裡來的

道光用兩百萬兩白銀雖然為新疆換來了暫時的和平,但卻讓大清帝國的虛弱完全暴漏在中亞諸國面前,這又為後來新疆的叛亂和阿古柏的入侵埋下了禍根。

道光皇帝的摳門是因為嘉慶鎮壓白蓮教起義時花掉了一億兩白銀。在道光才的精打細算下,清政府勉強維持了收支平衡,然而不幸的是在1840年,也就是道光二十年爆發了「第一次鴉片戰爭」。

這一仗「首尾三載,糜帑七千萬」,開戰之初清政府還雄心滿滿,但眼看國家財政即將崩潰只能含恨投降、賠款。和英國人打完沒多久,廣西又鬧起了太平天國起義。咸豐不敢違背祖制對農民加賦,被逼無奈不僅大肆賣官,就連賞給功臣的黃馬褂都明碼標價地往外賣。

寧願債台高築也要永不加賦,清末的巨額軍費都是從哪裡來的

賣官、賣褂子畢竟掙得都是小錢,由於八旗兵和綠營早已腐化,朝廷不得不組織地方團練。新增兵勇勢必會增加軍餉,財政失控的清政府不得不向地方下放財政權力。

以曾國藩為首的團練大臣們開始徵收「厘金稅」,也就是今天所說的商業稅和海關「關稅」,但這又進一步削弱了皇權,直接導致後來「東南互保」的出現。

在亡國的巨大威脅下,清政府終於學會了收商業稅,可是東南財富膏腴之地卻不是被太平軍佔領就是被劫掠一空。1853年,蘇松太道吳健彰為鎮壓劉麗川的小刀會時,向上海的洋商借高利貸,從此拉開了清政府借外債的序幕。

寧願債台高築也要永不加賦,清末的巨額軍費都是從哪裡來的

此後江蘇、福建、廣州等地紛紛效仿,整個太平天國起義期間,清政府前後共借過十四筆外債。在與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清朝官員不再對高利貸嗤之以鼻,甚至還學會了利用現代金融手段處理國家危機,其中尤以左宗棠最具代表性。

太平軍和捻軍被徹底鎮壓後,清政府又急忙派左宗棠平定西北和新疆的亂局。按照歷代用兵的經驗,「用東南之財賦,贍西北之甲兵」是平亂的關鍵。可是東南遭戰亂荼毒日久,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復原,況且各地的太平軍餘孽仍在抵抗。

寧願債台高築也要永不加賦,清末的巨額軍費都是從哪裡來的

在求餉無門的情況下,左宗棠開啟了清朝借洋債的一個高潮,先後六次向英國商人借債,總共償還利息400多萬兩。這筆錢固然不是少數,但比起新疆百萬里疆土來說卻又根本不值一提,所以左宗棠才說:「舉債用兵,本泰西各國之常,不足為異」。

清朝末年經歷的每一場大仗放在前朝基本上都是亡國之役,然而大清國卻在不盤剝百姓的基礎上挺過了一場又一場,不可不謂之奇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史料不輯 的精彩文章:

TAG:史料不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