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唐詩閑讀:「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唐詩閑讀:「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今天接著讀李賀的詩。

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這一年李賀十七歲,把全部心血用於讀書的李賀參加了河南府試,榜上有名,獲得舉進士資格(即中舉,就是可以參加院試了),但因為父名「晉肅」中的「晉」與進士的「進」諧音犯諱,舉進士受阻。「涼桌子、熱板凳」十年寒窗的努力很可能全部付諸東流了,這對李賀當然是不小的打擊!

幸虧有韓愈。

唐詩閑讀:「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韓愈像)

韓愈當時是國子監博士,職能對口,又加韓愈在學界影響力很大。愛惜李賀才華的韓愈聽說之後,他親自找到河南府尹鄭餘慶,費盡周折,將「二名律」與「嫌名律」掰開揉碎辯論一番,終於替李賀爭取到了「解關」(可以看作參加院試的資格證),李賀這次算涉險過關,這也是李賀為什麼視韓愈為師的最重要原因。

唐詩閑讀:「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唐時的科考)

元和三年(808年)春闈,李賀同四千多舉子一起參加了院試,很快,貢院的進士榜上,李賀的名字赫然在列,你看,四千多人參考,中榜二三十人,李賀的才華是經過檢驗的,這可是全國最高級別的考試啊!

唐詩閑讀:「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李賀像)

接著就是吏部的「關試」,過了關試,才算是真正的進士(可見科舉制度有多麻煩)。李賀又順利通過了關試,要命的是,李賀又被同一塊石頭絆倒,他的「春關」再次被拒,原因仍然是父親的名字,這更讓李賀絕望,因為這是最終級別的,再也沒有爭取的餘地,要知道,李賀的名字已經出現在進士榜上,榜已放出,天下皆知,這無法替補,無法更改,但吏部有自己的辦法,他們可以拒發「春關」,對於李賀,這次的打擊是毀滅性的,歷覽古今,再找不出比李賀更悲催的人了,他被夾在一個奇怪的「夾層」里,進不去,出不來。

在此境地,無論何人,都會一腔愁悶與憤怒的,更何況,李賀還疾病纏身。於是,他寫了《開愁歌》這首詩,今天我們就來讀這首詩,全詩如下:

唐詩閑讀:「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病弱的李賀小像)

秋風吹地百草干,華容碧影生晚寒。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壺中喚天雲不開,白晝萬里閑凄迷。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

很多詩評認為這是李賀二十一歲之後寫的詩,實際上,808年,李賀只有十八歲,詩中所說的二十歲,是李賀「虛」出來的。

秋風吹地百草干,華容碧影生晚寒。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蕭瑟的秋風吹得百草枯乾,華山蒼碧的身影,在傍晚時節,頓時生出陣陣寒意。我才二十歲啊,仕途卻如此的坎坷不得意。誰能知道,我心中的愁苦頹喪,就好比衰朽枯敗的秋蘭。「一切景語皆情語」,在詩人眼中,周遭的一切,都與自己的無奈憤懣心情渾然融合,一起變得愁慘起來了。

唐詩閑讀:「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李賀小像)

衣如飛鶉馬如狗,臨歧擊劍生銅吼。旗亭下馬解秋衣,請貰宜陽一壺酒。鶉,指的是鵪鶉鳥,鵪鶉的尾巴短而禿,像打滿補丁一樣,平常說鶉衣,一般用來形容衣服非常破爛。歧,指的是歧路,岔路口。旗亭:指的是酒肆。貰,意思是賒欠。我的衣服爛得亂飛的鵪鶉,胯下的馬兒,體型瘦弱的像狗一樣,身臨岔路,這讓我拔劍四顧,發出怒吼。(詩人寫銅聲,用了「吼」字,銅聲當然達不到「吼」的程度,當然不是劍吼,而是詩人的怒吼。)來到酒肆,我脫下秋衣作為抵押,請酒家賒給我這宜陽人一壺美酒吧!

唐詩閑讀:「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鵪鶉的樣子)

我們看,同樣是用衣服換酒,李白拿來「呼兒將出換美酒」的是「千金裘」,李賀是什麼,他換酒用的是「秋衣」,貧富立見,我們總說李賀寫的詩窮苦悲愁,缺少男兒的豪氣。試問,這樣一比,如此拮据的李賀如何寫出豪氣干雲的詩篇。論經濟能力,李白強於李賀,李賀強於杜甫。

唐詩閑讀:「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李白像)

壺中喚天雲不開,白晝萬里閑凄迷。主人勸我養心骨,莫受俗物相填豗。填豗(huī):豗,撞擊、相擊。填豗,指的是是填塞心胸的意思。衣服既然當掉了,酒也喝起來了,借酒澆愁的結果當然是愁更愁,在酒醉之中,我呼喚老天,但是濃雲不散,萬里白晝,在頃刻之間變得一片凄迷。好心的店家勸我要好好保養身子骨,別讓那塵世俗物填塞在心裡。

既然是開愁,當然是開解、驅散哀愁,可是詩人的愁緒真的散開了嘛,茫茫人世間,誰見過喝酒能真的驅散愁雲呢?更何況李賀的哀愁,濃烈而深重!

現在,最廣為人知的唐詩選本是《唐詩三百首》,唐代詩人中,有精品者,基本都獲選入,可《唐詩三百首》里卻偏偏沒選李賀的詩,這似乎很怪異,為什麼呢?那個可是「詩鬼」啊!

唐詩閑讀:「我當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謝如枯蘭」

(《唐詩三百首》書影)

其實這很正常,因為《唐詩三百首》的作者是清代的「蘅塘退士」,他依照自己的標準選編,是「一家」選本,他在序言中說:「因專就唐詩中膾炙人口之作,擇其尤要者,每體得數十首,其三百餘首,錄成一編,為家塾課本,俾童而飛翔之,白首也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顯然,這本《唐詩三百首》,不過是他選的私塾教材,而私塾教材的標準,只有一條,就是與四書五經一樣,服務於科舉考試,它是讀書人博取功名的工具,李賀的科舉之路如此坎坷失敗,這使他的詩不符合這個標準;還有一條,既是私塾,讀書的當然都是兒童,李賀的詩過於陰冷,奇詭,鬼氣森森,實在也不是合適的少年兒童讀物。

(【唐詩閑讀】之187,圖片引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談藝錄 的精彩文章:

《說文解字》第164課:細說「唱」字
唐詩閑讀:「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TAG:談藝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