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個大賽,讓你看看科學家的腦洞有多大

這個大賽,讓你看看科學家的腦洞有多大

作者 | 李晨陽

宇宙黑洞不得不說的5個秘密、你看你看月亮的身世之謎、夜空中最亮的「恆星」、3萬5千千米的太空電梯送你上天……

在5月30日舉行的首屆「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頒獎典禮上,天文類科普短視頻成為大贏家,囊括35件獲獎作品中的10席,成為公眾走進科學最「心儀」的窗口。

圍繞科學知識、科學實驗、科學考察、科研成果四大主題,本次大賽共收到來自99支參賽團隊的1078件作品,涉及天文、地理、生物、物理、化學等各自然學科。

經由院士專家組成的「抖音科普顧問團」嚴格評審,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製作的《黑洞科普系列——宇宙「火柱」》等3件作品榮獲一等獎,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製作的《為什麼「上天」容易「入地」難》等5件作品獲得二等獎,金十數據製作的《人體里居然有黃金?》等12件作品獲得三等獎。另有15件作品獲得分類獎,22件作品獲入圍獎。

中科院國家天文台等7家機構獲評優秀科普短視頻製作機構。中國科學院大學、清華大學等19家單位獲得優秀組織獎。

這個大賽,讓你看看科學家的腦洞有多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云為獲得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一等獎的團隊代表頒獎。王之康拍攝

在頒獎典禮上,「抖音科普顧問團」成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匡廷雲對大賽產生的巨大社會反響表示欣慰。

她說:「數據統計顯示,這次大賽作品的累計播放量已經超過3.8億次,傳播力非常驚人。這說明好的內容一定會帶來好的傳播效果,社會對科普內容的需求十分旺盛。」

中國科學報社社長、總編輯趙彥對參與此次活動的專家和選手表示感謝。

他表示,以抖音為代表的短視頻平台是先進傳播技術的代表。中國科學報社所屬媒體的核心目標是服務全國科技工作者群體,借力新技術將有助於更好地完成這一使命。

據抖音科普運營負責人介紹,2018年底至2019年5月,抖音上粉絲過萬的科普賬號已有1000多個,科普短視頻超過15萬個,閱讀量突破254億。

今年3月21日,中科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協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位元組跳動聯合發起名為「DOU知計劃」的全民短視頻科普行動,成立「抖音科普顧問團」並組織了「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

據悉,下一步,位元組跳動將繼續與包括中國科學院在內的權威科學機構加強合作,不斷探索科普創新模式,吸引更多機構和科學家加入到「DOU知計劃」中來。

專訪「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一等獎得主苟利軍:科學家本來就不高冷

這個大賽,讓你看看科學家的腦洞有多大

2019年4月10日,人類為黑洞拍攝的第一張「證件照」發布,轟動全球。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苟利軍發現,國家天文台不久前上傳到抖音上的黑洞科普短視頻,火了。

在首屆「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中,苟利軍和他的同事、國家天文台科普主管萬昊宜合作的幾個短視頻作品,分別斬獲了一、二、三等獎和科學知識類作品獎。科幻大片般的視覺效果征服了數十萬「抖友」。

4年前的作品,蹭了今天的熱點

今年3月21日,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位元組跳動聯合發起名為「DOU知計劃」的全民短視頻科普行動。

多年來致力於天文學科普工作的苟利軍也加入了這場盛宴。

早在2015年時,中科院舉辦了首屆科普微視頻創意大賽,苟利軍等人聯合創作的《黑洞》微視頻腳本獲得了第一名。苟利軍沒有滿足於獲獎。

第二年,他和一個專業團隊合作,將他的腳本製作成了真正的大片。

「雖然僅僅是一個短片,但我們希望把它做出類似Discovery探索頻道和BBC紀錄片那樣的效果。」苟利軍說。

在最終的成品里,熊熊燃燒的恆星,大爆炸後曇花一現的超新星,坍縮成黃豆大小的奇點、正在貪婪吞噬恆星的黑洞……這些多數人無法目睹的奇景,都被精細逼真地呈現出來。

5分鐘的手機視頻,就像一個掌上宇宙,給人們帶來日常生活中驚鴻一瞥的震撼。

「我自己就是做黑洞研究的。儘管大家都對黑洞很感興趣,但其實並不是很了解。」苟利軍說,「因此,『DOU知計劃』啟動後,又恰逢黑洞照片即將發布,萬昊宜和我就很自然地又想起了這個作品。」

他和萬昊宜一起,把《黑洞》這個視頻根據不同的知識點進一步拆解成了5個適合抖音平台的小視頻,發布在國家天文台的抖音官方賬號上。

天時地利,趁著2019年4月黑洞照片席捲全球的熱度,國家天文台《黑洞》系列成為最受歡迎的作品,截至5月30日已經被觀看幾千萬次,被點贊超過48萬次。

科普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我們製作科普短視頻的目的,就是帶動更多公眾愛上天文學、愛上璀璨浩瀚的宇宙天空。」苟利軍說,「而抖音,恰恰是流量最大、最接地氣的傳播平台之一。」

在抖音上做科普,就是把科學最有趣、最精彩的部分凝聚成一個點,吸引大家的目光,讓他們萌生進一步探索的慾望。

但苟利軍也表示,人們對科普作品的需求是多種多樣、不同層次的。那些更加系統、深入、有背景鋪墊和知識延申的科普作品,還是離不開一些傳統的科普平台。

「抖音上的短視頻,當然不能代替系統的科學學習。希望通過我們的作品愛上天文的人,能真正走進這個領域,深入領會宇宙的無窮奧妙。」他笑道,「科普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在採訪中,苟利軍多次提到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

他相信,「DOU知計劃」的最大意義,就在於將國內受眾最廣的傳播平台和最權威的科研機構聯合起來,既契合了國家提升公民科學素養的目標,也為中國實現2025的科技強國夢,助了一臂之力。

我們本來就不高冷

不久前,苟利軍入選了第二批「抖音科普顧問團」。他將利用自己的天文學知識,為抖音上傳播的相關內容把關。

到目前為止,需要他審核的作品還比較少。

苟利軍笑道:「我現在就像一個等著稿子上門的審稿人。我期待著抖音能成為真正廣受認可的科普平台,期待著我這個『抖音科普顧問』忙起來。」

有人說,在抖音的帶動下,原本正襟危坐的科學家們也調皮了起來,幽默了起來,「不正經」了起來。

對這種說法,苟利軍可不太同意。

「我們本來就不高冷。」他說,「科研工作者雖然必須嚴謹,但在生活中,我們也像所有人一樣,喜歡有趣的東西,希望分享我們求知的快樂。感謝『DOU知計劃』,你們終於看到了我們的『真面目』!」

合作事宜:market@stimes.cn

投稿事宜:tougao@stimes.cn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大米「高產就不好吃」?打破魔咒,中國水稻領先世界
當閔氏幾何和狹義相對論「對上眼」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