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與瓦剌初次兵戎相見,互有損傷後心照不宣的恢復了新一輪和平

明朝與瓦剌初次兵戎相見,互有損傷後心照不宣的恢復了新一輪和平

上一篇談到,朱棣統帥50萬大軍征討瓦剌,雙方主力在忽蘭忽失溫遭遇。

忽蘭忽失溫漢名紅山口,這裡是克魯倫河與土剌河的大分水嶺。瓦剌部隊利用這裡的地利,試圖對明軍進行正面阻擊。自洪武五年(1372)北征,徐達中路軍與昭宗主力部隊作戰之後,明蒙之間的幾次戰役,都沒有發生過雙方主力部隊勢均力敵的碰撞。

明朝與瓦剌初次兵戎相見,互有損傷後心照不宣的恢復了新一輪和平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時隔幾十年,大戰再次掀起,瓦剌所立的答里巴汗與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3名重臣率領3萬部隊突然出現在忽蘭忽失溫的山頭之上,明軍顯然沒有充分的準備。瓦剌騎兵仍然保持著蒙古早期騎兵征戰的習慣,每人帶有三四匹戰馬,可以進行長距離的突擊,希望藉助地理優勢,從山坡衝下,擊穿明軍的防守。

朱棣見勢不好,穿上盔甲親自指揮,命令明軍精銳部隊上前抵擋。明軍的優勢在於朱棣此次親征,大量採用了新式裝備——神機銃炮。當時的銃炮雖然不像後來的步槍,可以連續裝彈射擊,而且命中率較低,但銃炮應用在大部隊作戰時,利用密度來彌補準確度的不足,在對騎兵進行遠距離殺傷方面,效果仍然較弓箭為佳。

明朝與瓦剌初次兵戎相見,互有損傷後心照不宣的恢復了新一輪和平

明軍將領都督柳升親自指揮各營銃炮向山上衝下的瓦剌騎兵發射,頓時打倒數百人。瓦刺部隊的衝擊雖然為之一滯,但是明軍仍然處於低處,雖然憑藉銃炮可以將敵人暫時壓制,可是仍然無法獲得主動。此後明軍方面出動寧陽侯陳懋、成山侯王通等人強攻瓦剌右翼,都督朱崇、譚青、馬聚強攻瓦刺左翼,並使用了神機銃炮進行掩護射擊,終於讓瓦剌部隊產生了動搖。朱棣在遠處趁機發令,大軍發起總攻,終於將瓦剌軍擊潰。

明朝與瓦剌初次兵戎相見,互有損傷後心照不宣的恢復了新一輪和平

明軍戰報稱殺死瓦剌王子十餘人,斬首數千級,明軍方面也有都指揮使滿都力陣亡,明軍終於贏得了忽蘭忽失溫一戰的勝利,一直追擊瓦剌敗兵到土剌河一帶。

關於這次會戰,金幼孜的《後北征錄》與《明太宗實錄》都將朱棣寫得如同軍神一般,指揮若定,最後打了一個漂亮的大勝仗。但是根據朝鮮方面的《李朝太宗實錄》記載,當時遼東方面傳言,瓦剌方面設下伏兵,明軍深入,被瓦剌切斷後路,重重包圍起來。後來朱棣依靠火器上的優勢,這才脫出重圍。《明史紀事本末》中也提到,雙方互有傷亡,損傷大致均等。這應當更接近於事實。

明朝與瓦剌初次兵戎相見,互有損傷後心照不宣的恢復了新一輪和平

重點在於,根據金幼孜的描寫,雙方在六月初七日午時交戰,當晚瓦剌敗退,朱棣收兵回營之後,再無向西行軍的打算。餘下兩天都是在原地休整,十日班師之後,十一日經過三峽口時仍發現山上與雙泉海的海子附近有瓦刺兵馬盤踞,說明瓦剌主力並未遭到毀滅性打擊,反而一直在明軍附近活動。《實錄》中的記載也可以說明問題,當忽蘭忽失溫大勝之後,眾將向朱棣請示是否追擊,朱棣表示窮寇莫追,於是班師云云。假如當真是一場一面倒的勝利,朱棣怎麼可能在主力會戰之後這麼輕鬆地放過馬哈木等人呢?

明朝與瓦剌初次兵戎相見,互有損傷後心照不宣的恢復了新一輪和平

可以想像明軍在這場戰役中一定也遭到了不小的損傷,故此不敢再冒險深入。當然,經此一戰之後,瓦剌方面也明白明軍不好對付。於是在永樂十三年(1415)正月,瓦剌順寧王馬哈木、賢義王太平、安樂王把禿孛羅派出使節向明朝進貢軍馬,並表示歸附謝罪。雙方初次兵戎相見,在互有損傷之後,又是以這樣一種心照不宣的方式恢復了新一輪的和平。

下一篇談朱棣第三次北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鄧海春 的精彩文章:

TAG:鄧海春 |